专栏名称: 瞭望智库
2015年底,新华社获批为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直属的首批10家国家高端智库试点之一。瞭望作为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的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是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与先期成立的瞭望智库一体化运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底线思维  ·  美国的天字一号工程,被波音水灵灵地玩坏了 ·  20 小时前  
半月谈  ·  杨靖宇信件被公布! ·  2 天前  
半月谈  ·  对数字囤积“断舍离”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瞭望智库

因为一纸公文,这300万人面临失业!为什么大家还拍手叫好?

瞭望智库  · 公众号  · 政治  · 2017-02-13 06:26

正文

2016年年底,央视播出的《高回扣下的高药价》调查报道曝光了上海、湖南等地6家大型医院医生收取高比例回扣的情况,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一时间,医药代表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而医药代表背后的药品流通问题也引起国务院的重视。2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医药代表只能从事学术推广、技术咨询等活动,不得承担药品销售任务,其失信行为记入个人信用记录。


文︱周程程

本文摘编自微信公众号“每日经济新闻”(ID:nbdnews),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此前有统计显示,中国医药代表人群总数大概有300万。意见的出台,则意味着,过去“看脸”、“看公关”的手段或将失效,这300万医药代表面临失业或转行。据媒体报道,在近年来职业高风险、名声不好听,外加赚钱变艰难的处境下,不少医药代表纷纷“离巢”,选择彻底告别医药行业。


医药代表究竟该不该去销售药物?中国医师协会副秘书长谢启麟向记者明确表示:“不应该”。


1

拉关系、送回扣、抬高药价




上世纪80年代,医药代表制度首先经由跨国企业被引入到我国,最初行业内的从业人员仅仅是提供药品咨询,成为医院、医生、制药企业之间的桥梁。 但在发展及实践过程中,医药代表却慢慢“变了味儿”。


一位不愿具名的医药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医药代表制度引入我国后,国内药企纷纷学习了这种模式。由于当时中国特有的药品生产行业企业多、小、散、乱,尤其是同质化产品众多的情况下,药厂之间竞争异常激烈,为了能够将自己的产品销售出去,医药代表逐渐探索出“带金销售”的模式。


据上述人士介绍,以前医药代表需要有医学专业背景, 但由于缺少行业规范,后来医药代表的自身素质也参差不齐,一些医药代表沦为拉关系、送回扣的“药托”,成为流通环节中抬高药价的“一环”。


不久前央视播出《高回扣下的高药价》调查报道中,曝光了一些医药代表用“信封”给医生送回扣的画面。报道称,调查发现医药代表拿到的提成是药品价格的10%,而医生收的回扣是药品价格的30%~40%。



意见指出,我国药品流通环节多,流通秩序混乱,挂靠经营、过票洗钱、商业贿赂屡禁不止,推高了药品价格,腐蚀了医生队伍,诱导了大处方、开贵药的出现。人民网10日刊文评论称:



从药品生产商到流通领域,从经销商到医院,从医生再到患者,几乎有多少环节就产生多少次“分利”。


而实际上,这些所谓的“利益”并没有更有利于医院的发展。药品采购价“奇高”增加了医院的成本,也意味着挤占了医疗条件改善和包括医生薪酬制度在内的改革资源,形成了“高采购价-高成本-低改革能力-医生以药增收-开高价药-高采购价”的恶性循环。


2

行业缺乏管理及约束机制




实际上,为推动医药代表职业规范化,2015年医药代表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当中,标志着其职业身份在“国家确定职业分类”上首次得以确认。按照该分类大典,将其职业定义为代表药品生产企业,从事药品信息传递、沟通、反馈的专业人员。


“尽管对医药代表已经有了职业定义,但是有些企业并没有按照要求去做,仍然是按照以往医药代表的惯例在管理。”谢启麟说。


记者查询一些招聘网站近期的医药代表招聘信息发现,“负责公司产品的销售及推广”等字眼仍然出现在职位描述或岗位职责中。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表示,医药代表行业的变化,跟我国长期缺乏医药代表的管理和约束机制有关。我国对医药代表不仅没有准入门槛,也没有一部公认的行为规范。现实中,医药代表成为一群素质不齐、手段灰色的“营销公关人员”的竞技场。


▲数据来源:医蟹


据广州日报报道,一位行业观察人士称,实际上,不少资深医药代表早已看出新医改趋势,选择了彻底离开、转战其他领域。“有的是因为药价挤压导致利润受损,有的是害怕商业贿赂牵涉自己,还有的是厌倦了这样的环境。总之,过去几年,医药代表行业的稳定性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据了解, 此前部分医药代表一方面控制上游生产企业,要求生产企业高价出票;一方面则试图左右医生的处方权。


3

失信行为记入个人信用记录




谢启麟认为,医药代表这个职业本来就不应该去销售药物,而是应该在学术上帮助医生。新药新技术需要人来推广,医药代表还是有必要存在的。举例来说, 一些药物在产生疗效的同时,也会带来某些不良反应,医生们不可能很快掌握药品的具体情况,而医药代表对药品不良反应、药理作用的衍生等情况了解得更多,这个时候的确需要医药代表和医生及时进行沟通。


“假如和销售挂钩,医药代表的问题就比较大了。”谢启麟表示,医药代表不应该是目前许多人眼中“不堪”的形象,而应该是对整个医学及医疗环境的发展能做出一定的贡献。


此次意见也将“加强对医药代表的管理”列入“整治药品流通领域突出问题”小节中, 要求建立医药代表登记备案制度,备案信息及时公开。 意见强调,医药代表只能从事学术推广、技术咨询等活动,不得承担药品销售任务,其失信行为记入个人信用记录。


对此,谢启麟表示,建立医药代表登记制度也是对行业的整顿与梳理。 在政府监管的同时,更需要行业能够更好地进行自律,实现自我管理,最终实现行业与社会的进步。


4

药品购销“两票制”明年有望全国推行




在整治药品流通领域突出问题上,意见还要求,食品药品监管、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价格、税务、工商管理、公安等部门要定期联合开展专项检查,严厉打击租借证照、虚假交易、伪造记录、非法渠道购销药品、商业贿赂、价格欺诈、价格垄断以及伪造、虚开发票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肃惩处违法违规企业和医疗机构,严肃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意见强调,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对查实的违法违规行为,记入药品采购不良记录、企事业单位信用记录和个人信用记录并按规定公开,公立医院2年内不得购入相关企业药品;对累犯或情节较重的,依法进一步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实施办法另行制定。


此外,意见还提出,推行药品购销“两票制”。综合医改试点省(区、市)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要率先推行“两票制”,鼓励其他地区实行“两票制”,争取到2018年在全国推开。


所谓“两票制”,是指药品从药厂卖到一级经销商开一次发票,经销商卖到医院再开一次发票, 以“两票”替代目前常见的多票,减少流通环节的层层盘剥。


意见还明确,药品流通企业、医疗机构购销药品要建立信息完备的购销记录,做到票据、账目、货物、货款相一致,随货同行单与药品同行。企业销售药品应按规定开具发票和销售凭证。积极推行药品购销票据管理规范化、电子化。


延伸阅读:


气晕!你买药的钱近半成他们的回扣!


本文摘编自微信公众号“新华网”(ID:newsxinhua),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1

调查回顾




上海某知名医院每年的门诊量超过400万人次,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这家医院几乎每天都有上百个“特殊患者”前来就诊。这些所谓的“患者”手中都没有病历,出现的时间也有一定的规律,一般都是医生中午或下午下班前1个小时左右。


更为奇怪的是,这些所谓的“患者”在1个小时内,要进两三个诊室。很显然,这种现象极为不正常。记者注意到,这些所谓的“特殊患者”互相都比较熟悉,对不认识的人都保持高度警惕,只有在诊室没有患者情况下才进入,而且还要把门反锁上。



记者:他们在里边干嘛?


医院保洁人员:我在门诊见多了,药贩子,卖药的,推销药的,还有他们的私事啊。


原来,这群所谓的“患者”其实就是医药代表。这名医院保洁人员透露,这些医药代表除了向医生推销药品,还和医生有“私事”要做。但对于是什么“私事”,这名保洁人员不愿多说。


医药代表和医生 有什么“私事”呢?


下班时间谈“用药量”


虽然已经是下班时间,诊室里也没有患者,但是医生并没有离开。除了医生,诊室里还聚集了十几个医药代表。这些医药代表无一例外都在和医生聊着用药量的话题。除了普通门诊,各专家门诊也有不少医药代表出入,谈论的同样是医生用药量的话题。


医生: 上个月查(开)了多少啊?


医药代表: 上个月开的多。


医生: 对, 120盒,正好120盒吧。上个月高干(病房)怎么样?


医药代表: 上个月高干不行,不理想,才200多盒。


医生:这么不给力啊,我们这应该还可以吧。


医药代表: 这边还可以,您上了超过150盒。


统计医院各科室的实际用药情况在业内称为“统方”,也就是核算每名医生一个月的用药量。



医药代表“统方”的目的是什么呢?


“帮”医药代表赚提成


医药代表和医生谈“私事”时一般都不允许其他人在场,显得很神秘,至于谈什么“私事”,都不愿多说,但很显然是一种交易。


医生:开了两张处方。


医药代表:要努力一点啊,我4月1日把手机丢了,说出来还没人相信,很郁闷啊。


医生:这个月帮你把手机挣出来。


医药代表:我又买了一个。


医生:你不一直都是苹果5吗?


医药代表:那个是苹果6。


医生:行了,你放心,我们肯定给你赚一个手机。


医药代表当时要购买的这款手机市场价在5000块钱左右,泌尿科专家门诊的这名医生,竟然声称一个月内通过开处方药,就能帮医药代表赚到买手机的钱。


医生开出处方后,只要患者购买了药品,医药代表就能获取近10%左右的提成。这也就是医药代表几乎天天往医院跑,希望医生多开药的重要原因。


开药的医生又有什么样的利益呢?


高回扣:三分钟收四份“份子钱”


医药代表:这是上个月的份子钱。

医生:好的。


医药代表送给医生的信封里装的就是药品回扣,业内也叫份子钱。


医药代表:150盒, 虽然写的是10块/盒,但我是给你的12块/盒的价格(回扣)。


医生:好好好。


也就是说,医生开出一盒药,就能得到12块钱的药品回扣,这名医生一个月 开了150盒,就收到了1800块钱的药品回扣。而这仅仅是一种药品的回扣金额。


这名医生一个月开了多少种药品?

有多少名医药代表送多少回扣?

我们无从得知。


记者历经8个多月,对上海市四家医院的近百名医药代表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这些医药代表进入诊室后,几乎都做了同一件事,送信封给医生。其中,这名医药代表在不到1个小时的时间内,给三名医生送信封。


而一名医生,在3分钟内,就收到了四名医药代表送来的信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