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叔快评
肿瘤学临床研究及制药企业研发评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闻广角  ·  雷军:小米SU7 Ultra可提前小定,将优先排产 ·  2 天前  
新闻广角  ·  17人中毒,一知名酒店突发! ·  2 天前  
鲁中晨报  ·  20℃!淄博火箭式升温,但很快要反转 ·  3 天前  
鲁中晨报  ·  颜宁(山东人),拟获中国女性至高荣誉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叔快评

2024EHA好声音 | 钱文斌教授团队张旭照教授:中国多发性骨髓瘤的维持治疗的选择

大叔快评  · 公众号  ·  · 2024-06-15 01:35

正文



2024 EHA 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钱文斌教授 团队一项关于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伊沙佐米 vs 来那度胺的维持治疗真实世界回顾性研究(Abstract PB2719)揭示了伊沙佐米和来那度胺在维持治疗中的一些异同,相信会给临床带来不少启示。本期 Htology血液前沿 特邀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张旭照教授 进行访谈,内容整理如下:


Q1:如何理解多发性骨髓瘤的维持治疗?

张旭照教授: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老年血液疾病,目前在血液疾病肿瘤发病率位居第二。在中国患者确诊的中位年龄大约在59岁左右,欧美国家的中位确诊年龄大约在69岁左右,很多时候老年MM患者在确诊时往往伴随着一定程度的虚弱状态,因此维持治疗的本意是在诱导/巩固等肿瘤强化治疗后的延长治疗,是一种非强化治疗,可以维持应答而不消灭(肿瘤)在不可避免的复发之前尽量延长骨髓瘤的缓解持续时间,从而提高PFS,甚至是OS。维持治疗是多发性骨髓瘤诱导和巩固治疗后重要的治疗策略,维持治疗的主要目的是 显著地延迟需要再治疗的疾病复发,以期延长总生存期,而不引起过度的治疗毒性


Q2:您维持治疗的考虑因素主要有哪些?

张旭照教授:

由于维持治疗需要经历非常长期的治疗暴露,从过去的维持治疗的药物,比如化疗药物、干扰素或者沙利多胺等到现在的临床上主要使用的来那度胺维持治疗和伊沙佐米维持治疗等,一般来说 疗效、安全性和经济因素 是最受关注的问题。

维持治疗方案的选择会综合考虑患者的治疗方案,其疗效、耐受性、不良反应,患者的高危特征以及虚弱程度等因素综合评估再考虑治疗方案。一般来说像伊沙佐米和来那度胺都是口服和便利性不错的药物,且都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在某些高危患者指南中,仍会 优先推荐以蛋白酶体抑制剂(PI)和免疫调节剂(IMiD)联合方案为基础的维持治疗,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高危带来的不良预后,延缓复发。


Q3:今年EHA Abstract PB2719报道了中心的真实世界回顾性研究,您能给我们谈谈内容的要点吗?

张旭照教授:

诱导和巩固后的维持治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治疗策略,以维持治疗疗效和延缓复发/进展,从而延长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生存期。 在MM治疗中伊沙佐米和来那度胺目前都是医保可报销、临床可及的用于维持治疗的口服药物,这两种药物都具有显著改善预后的效果、易于口服给药和耐受性良好的优点。 但是临床上对于两种药物作为MM维持治疗的有效性对比的研究甚少。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真实事件分析,以评估伊沙佐米与来那度胺维持治疗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的疗效。本研究共纳入了121例患者,包括64例伊沙佐米维持治疗患者和57例来那度胺维持治疗患者。

  • 在伊沙佐米维持治疗组和来那度胺维持治疗组分别中位随访31个月和24个月后,伊沙佐米维持治疗组和来那度胺维持治疗组的中位PFS分别为37个月和35个月(P=0.6414);


  • 伊沙佐米维持治疗组基于FISH 高危分层结果提示,高危MM和标危MM的中位PFS分别为30个月和37个月(P=0.7525)。这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伊沙佐米维持治疗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某些高危MM患者的预后,不过研究入组的高危MM患者例数较少;


  • 来那度胺维持治疗组基于FISH 高危分层结果提示,高危MM和标危MM的中位PFS分别为15个月和30个月(P=0.0709);


  • 然而FISH高危患者接受来那度胺和伊沙佐米治疗结果提示,来那度胺治疗组相比于伊沙佐米治疗组中位PFS明显缩短,分别为15个月和30个月(p=0.0364),高危亚组分析因为样本量太少,结果可能有偏倚,结果仅供参考。


Q4:当前临床上维持治疗的常用药物主要是伊沙佐米和来那度胺药物,根据这项回顾性研究分析,可以给临床上哪些提示?

张旭照教授:

这项真实世界的数据表明,对于整个多发性骨髓瘤人群,那些接受伊沙佐米和来那度胺维持治疗的患者,特别是 FISH标危的患者,两种药物维持治疗的中位PFS相似,即两者的维持治疗疗效是相似的

然而在高危FISH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伊沙佐米维持治疗似乎优于用来那度胺的维持治疗。在维持治疗中,若含有高危因素,则更推荐PI联合IMiD的方案可能更加有效。

当然真实世界的回顾性研究也会存在一定的限制性,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证据来进一步的阐述。我们中心也在进一步做“在高危FISH骨髓瘤患者中,伊沙佐米联合减低剂量来那度胺的维持治疗是否能够改善高危患者的不良预后”的临床试验。


专家简介


王璐瑶

浙江大学医学硕士


张旭照 教授

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血液内科

学术兼职:

浙江省医师协会血液医师分会 青年委员(2018-2022)

浙江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 青年委员 (2019-2022)

浙江省抗癌协会血液淋巴肿瘤专委会 青委副主委 (2021-)

浙江省抗癌协会第八届血液淋巴肿瘤专业委员会浆细胞疾病学组组员(2021-)

浙江省医学会科普分会 青年委员(2021-)

CACA淋巴瘤整合康复专委会委员(2023-)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在Hepatology,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Frontiers in Oncology等杂志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专业方向: 主要专注于骨髓瘤、淋巴瘤的精准诊疗及新的靶向治疗药物筛选等方面的研究


徐旸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血液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浙江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血液淋巴专委会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血液分会委员

浙江省输血学会委员

美国希望城国家医学中心,访问学者

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

发表SCI论文20多篇


钱文斌 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血液内科 主任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生物治疗中心 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血液病学专业委员会 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 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华血液学会 淋巴细胞疾病学组、感染学组 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 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血液医师分会  副会长

浙江省抗癌协会血液淋巴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

  • 以第一/通讯作者在 Cell Discovery, eClinical Medicine, Clin Cancer Res, Leukemia (2), Haematologica, Blood Cancer Journal, Cancer Communication, J Hematol & Oncol (2),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 Therapy, Cell Mol Immunol和Lancet Hematology 等国际知名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

  • 【CAR T细胞治疗NHL毒副作用临床管理指导原则】、【CAR-T细胞治疗淋巴瘤MDT全程管理专家共识】共同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年

  • 【CAR-T细胞免疫治疗学】,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年

  •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和原创探索项目2项和面上项目5项和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等

  • 作为负责人或主要成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近10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