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数字经济最新动态:
一、OIF发布首个CPO标准草案(微信公众号:光纤在线)
光纤在线讯,美国加州Fremont消息,在迎来25周年之际,OIF光互联论坛持续推动光网络工业的互联互通,站在行业前沿促进供应链不同厂家的合作,推动光电合封生态系统的创新应用
。这一业界第一的OIF 光电合封 3.2T 模块-01.0 实现草案IA面向3.2Tbps CPO模块,定义了用于以太网交换机的3.2T CPO模块,基于100G电通道,提供50G通道后向兼容
。该模块定义可以用于光模块,也可以用于无源的电缆组件,提供了140G/mm的带宽边缘密度,可以支持实现51.2Tbps汇聚带宽交换机的光和/或电接口实现。
OIF PLL工作组 CPO副主席和委员会成员,Ranovus的Jeff Hutchins表示,“OIF成员致力于推动CPOl领域的创新和发展。这一IA是OIF三个相关项目的一部分,其他的还包括框架性项目和外部激光器小型可插拔ELSFP项目。OIF在发展相干和激光模块IA方面拥有成功的一串记录,满足了CPO框架IA规定的可互通的集成光学市场标准化需求。”
新的IA包括了3.2Tbps CPO模块的可互通的规定,包括:
1)8x400Gb/s 光接口选项 面向FR4和DR4连接;2)32 x CEI-112G-XSR 主接口 (或 32 x CEI-56G-XSR 后向兼容模式);3)光机械模块规定;4)电气规范;5)控制和管理接口,支持现有OIF CMIS规定。
Astera Labs的OIF 3.2T CPO模块IA技术编辑,Richard Ward表示,
“CPO领域已经取得了可观的进展,这一新的IA以及合作的生态系统,满足了云计算商构建下一代AI网络的需求,是CPO技术发展的关键一步。”
在刚刚举行的OFC2023上,OIF利用一系列互通展示介绍了自己在CPO标准方面的进展。这些展示包括关键的实现CPO架构的多厂商元素,包括ELSFP现场展示,CPO 3.2T电缆展示,可工作的线性光模块以及多种光连接方案以及新增的OIF成员公司。
二、Dell'Oro:2023年全球电信资本支出将下降(微信公众号:讯石光通讯)
根据Dell'Oro集团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初步数据显示,
2022年全球电信资本支出--无线和有线电信运营商投资的总和--以名义美元计算,同比增长速度为低个位数,低于2021年的高个位数增长。
这种资本支出增长的放缓与Dell'Oro的总体电信设备市场(包括宽带接入、微波传输和移动回程、光传输、移动核心网、无线电接入网、服务提供商路由器和交换机)趋势一致。
Dell'Oro集团副总裁兼分析师Stefan Pongratz表示:“服务提供商的资本支出与电信设备之间的关系并不完全匹配,部分原因是设备只约占资本支出的三分之一。即使存在固有的浮动空间,资本支出和设备的总R平方在过去7年里也在0.8+的范围内,因此这显然是短期预测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这并不是唯一的投入,由于设备市场预计将在2023年增长1%,而电信资本支出预计将下降,可以推断Dell'Oro分析师团队正在模拟短期内的一些小脱钩。”
2023年3月发布的电信资本支出三年预测报告的其他亮点:
1. 回顾2022年,总资本支出略低于一年前最初预测的3%的增长,部分原因是美元走强。
2. 全球电信资本支出预测已被上调,以反映美元价格变化和中国资本支出前景改善。
3. 未来三年,全球电信资本支出预计将以2%-3%的年复合增长率下降,因为印度的正增长不足以抵消北美资本支出的大幅削减。
4. 资本密集度预计将上升,到2025年将接近16%,关键取决于运营商收入将保持平稳,且增速快于资本支出。
华为运营商业务稳步增长,静待5.5G。
华为表示,近几代的移动通讯网络一般代际生命周期为10年,且在第5年左右都会出现一个分水岭,2.5G、3.5G及4.5G,都带来了性能显著增强、网络管理效率显著提升、能源消耗显著下降,5.5G也会起到相同的作用。
对于5.5G,华为认为5.5G时代ICT网络基础设施包括了5.5G,5.5G Core,F5.5G和Net5.5G,目前,华为与欧洲、中东、亚太等区域的领先运营商和产业伙伴开展了5.5G、F5.5G和Net5.5G的联合创新,在新周期下,华为也将与合作伙伴开启共同迈向5.5G时代,共创新价值。
创新与研发正华为的长期战略
。财报显示,2022年华为研发费用支出为人民币1615亿元,约占全年收入的25.1%,近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人民币9773亿元。
另外,华为云计算业务持续高速增长,实现销售收入453亿元人民币
,华为云全球开发者数量已突破400万,合作伙伴数量超过41,000家,云商店上架的商品数量超过10,000个;
数字能源业务通过“比特管理瓦特”,推动各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销售收入508亿元人民币。
1.2. AI行业最新动态:
一、华为盘古大模型新进展(智东西)
在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高峰论坛上,华为云AI领域首席科学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田奇出席现场,对华为盘古系列大模型的研发与应用落地情况进行了分享。
在论坛上,
田奇谈道,华为在2021年就立项盘古大模型,目前在CV大模型、NLP大模型、科学计算大模型等领域都有技术和落地案例
。他提出了一种将大模型像自动驾驶一样划分为“L0~L2”不同阶段的方式,并称大模型已成为应对AI应用碎片化的一种方式,将导致市场向大公司集中,产业规则及格局也可能随之改变。
在备受行业关注的NLP大模型方面,田奇谈及了盘古NLP大模型目前覆盖的智能文档检索、智能ERP、小语种大模型等落地领域,比如2022年刚交付了一个阿拉伯语的千亿参数大模型。
田奇谈道,在过去的2022年,华为盘古大模型主要是AI for Industry(AI赋能产业),希望为煤矿、水泥、电力、金融、农业等行业创造更多产业价值,目前已有多个案例。
当下,ChatGPT引发的AI新战场正在从国外推进到国内,AI大模型成为新的大厂一把手工程,不做大模型的大厂很有可能在新一轮洗牌中掉队。
随着百度的对话机器人文心一言、阿里的通义千问纷纷推出,在开放测试中展开激烈对打,作为另一大云厂商的华为云进展情况备受产业关注,答案或许也呼之欲出。
尽管本次田奇没有透露华为云对话机器人的进展,但从田奇的分享,我们能看到华为对大模型技术的前瞻布局和重视,作为大模型细分场景应用之一的对话机器人,应该也正在路上。
二、阿里版ChatGPT上线(微信公众号:虎嗅APP)
4月7日,阿里云官方宣布,上线自研大模型聊天AI“通义千问”,并定向邀请企业用户进行测试。
不过此后不久,阿里云官微就删除了上线测试的公告,通义千问的首页也删除了邀请用户测试的按钮。不过目前,拿到了邀请码的用户仍可登陆通义千问,并进行实测。
在通义千问上线测试之前,阿里云已经对该款产品进行过一波预热。4月4日,国内脱口秀演员鸟鸟就在微博秀出了“鸟鸟分鸟”的聊天AI分身,并与这个数字分身进行了多轮对话。鸟鸟在视频中介绍称,该分身采用了阿里的类ChatGPT语音助手,能够模仿她的音色、语气以及文本风格。
测试版的通义千问与目前市面上的大型语言模型(LLM)产品的界面类似,都是左边对话列表,右边对话窗口的布局,对话也是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通义千问在单纯的对话模式之上,制作了9款称为“百宝袋”的小应用。
对于通义千问未来的应用方向,
虎嗅从阿里内部人士处得到的回答是“皆有可能”。该人士表示,阿里巴巴集团的业务范围很广,数字化产品线丰富,通义千问的AI能力在很多场景和产品中均有施展空间。
与海外先行者微软、谷歌相比,阿里巴巴的业务不仅覆盖了互联网、软件服务,还包括了大量的在线购物、生活服务、物流,以及文娱产业。
“淘宝、天猫的客服,肯定是AI大模型最直接的应用场景。
”某淘宝店主告诉虎嗅,目前淘宝的AI客服对于店家和卖家来说,体验都很一般。免费的机器人明显“不太聪明”,高级的付费机器人对于很多中小型卖家来说,不仅操作复杂,而且还会多出一笔“不必要的开支”。
在这方面,ChatGPT类的大模型产品明显可以提升体验,不过在成本方面或许还有长期优化的空间。目前,国外已经有一些基于ChatGPT等LLM模型,给网站构建聊天机器人的服务上线,例如一家名为Chatbase的网站。
国内厂商如阿里、百度和华为也在加紧布局,阿里达摩院发布通义千问之前,百度刚刚推出了基于文心大模型的聊天机器人“文心一言”。4月8日,华为云人工智能领域首席科学家田奇在人工智能学会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高峰论坛上,更新了一些盘古大模型的最新进展,并展示了盘古大模型在多个专业领域的应用场景,以及模型能力。
在此之前不久,华为云盘古AI 大模型中的 NLP 大模型、CV 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以及科学计算大模型均已被标记为即将上线状态
1.3.“通信+”行业最新动态:
广西规划2024年底建成12.84GW风电项目(微信公众号:风能专委会CWEA)
4月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发改委关于印发《广西能源基础设施建设2023年工作推进方案》的通知,发布了全区2023年能源项目投资计划表。包括火电、核电、风电、光伏、水电和抽水蓄能在内的电源项目总投资合计4592.55亿元,其中,风电总投资额1188.48亿元,2023年计划投资250.01亿元。
根据“2023年能源项目投资计划表(电源)”附件统计,包含风电项目 107个,总装机容量约14327MW,大部分项目的规划竣工时间为2024年年底之前。统计显示,到2024年年底广西将建成约12837MW风电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