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创事记
新浪科技旗下专栏,创业创意报道、犀利观点评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小米SU7Ultra实车到店##小米SU ... ·  19 小时前  
新浪科技  ·  【分析称#DeepSeek有望加速AI应用全 ... ·  昨天  
虎嗅APP  ·  宁波与宁波商帮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创事记

搜狗上市,谁才是最大赢家?

创事记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10-16 16:25

正文


文/方浩

  

这两天被搜狗递交招股说明书一事刷屏了,各种解读满天飞,好像已经敲过钟的感觉。

  

王小川不容易,在搜狐蛰伏、磨砺14年,从一个清华刚毕业的新兵蛋子一路把搜狗带上市。2003年他加入搜狐的时候,腾讯没上市,百度没上市,阿里刚刚开始做淘宝。2005年,周鸿祎、姚劲波、庄辰超、李学凌一干老炮注册公司的时候,王小川已经把百度当做了挑战的对象。

  

说王小川不容易,不仅仅是他和搜狗的时间跨度,而是他的身份。某种意义上,王小川是一个“体制内”创业者。这个体制是中国互联网巨头和平台的体制,说白了就是大公司、大平台。目前台面上的上市互联网公司,鲜有搜狗这种“内部孵化”出来的,因为这并不是一种主流的创业成功模式。

  

目前王小川持股5.5%,对于一个即将登陆资本市场的公司创始人来说,这个比例显然不高。一般赴美上市的互联网公司创始人,股份起点大多20%以上,这是多轮融资被稀释之后的正常结果。那么,王小川的股份去哪了呢?

  

搜狗的第一笔外部融资,应该是来自阿里。2010年,李彦宏和周鸿祎都想拿下搜狗,张朝阳也动了心,吓得王小川奔赴杭州寻求马云的支持,最后拿了阿里1500万美元的投资。这是搜狗历史上第一笔外部融资。如果把王小川看做一个创业者,把搜狗看做一家创业公司,创业7年才第一次融资,这是不正常的。

  

“不正常”的原因在于搜狐。作为中国第一代功成名就的互联网公司,搜狐是王小川的起点,也是搜狗的起点。从王小川2003年加入搜狐,到2010搜狗拿到阿里的投资,这7年其实也是搜狐等老一辈门户的时代,BAT刚刚形成,但还没有坐稳江山。搜狐家大业大,买地盖楼也好,内部孵化也罢,一点也不比BAT逊色。王小川有足够的空间和资源去折腾。融不融资只事关战略,不攸关生死。这是搜狗和王小川七年不用融资的原因。

  

这两天对搜狗上市最深的一个误读是,腾讯成了最大赢家。单看有名有姓的股东,腾讯43.7%的持股比例确实排在第一,搜狐持有37.8%的股份紧随其后。老东家排在后面,这是很多人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很多时候是错的。不要忘了,张朝阳个人在搜狗还有9.2%的持股。查尔斯张的9.2%+搜狐的37.8%,是47%。你说是张朝阳不代表搜狐,还是搜狐不包含张朝阳?

  

这两年腾讯的投资布局很猛,凡是有流量的山头都插上了企鹅的旗帜,但其实腾讯基本坚守了一个特点:不控股。搜狗如此,京东、美团、58等都是如此。而正因为如此,媒体很容易把腾讯视为中国互联网的一个“超级存在”:谁拿了腾讯的投资、谁在腾讯投资之后上了市,谁就想把腾讯这个IP摆在最前面。从吸引眼球的角度没错,但毕竟不符合事实。

  

更重要的,目前搜狗7个董事会席位中,搜狐占据4席,腾讯占据2席,王小川留有1席。而三年后,搜狐有权更改董事会的规模和构成,将能够任命大部分董事,只需留给腾讯一个席位。搜狗姓张还是姓马,一目了然。

  

我之前在《张朝阳没有敌人》一文中说过,查尔斯是中国互联网圈少有的宅心仁厚的文艺理工男,不记仇、不结怨。王小川拉来马云,他支持;王小川拉来马化腾,他还支持。关键是周鸿祎也没怨恨他。

  

王小川何尝不是如此。当年来自太原某国企的马占凯带着投名状给百度发了无数封邮件,都石沉大海,最后是搜狐接纳了他,这也才有了后来的搜狗输入法。马占凯提出输入法作为搜索入口,搜狐团队将其演变成搜索大数据提供高准确率输入。王小川到今天都说没有马占凯就没有搜狗输入法,也就没有搜狗赖以成功的“三级火箭”。搜狐录取了马占凯,搜狗容纳了马占凯,大家都是一路人。

  

王小川与搜狐的关系,更像鱼与水的关系。如果把张朝阳换成马云,王小川可能现在正在搜狐视频轮岗,下一步没准会负责新闻客户端;当然,没有王小川,也就没有今天大搜狐的边界。张小龙在腾讯外部搞不出微信,在腾讯内部只能是张小龙搞出来,就是这个意思。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