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最极客
首个关注前沿科技与极客文化的新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江南都市报  ·  现货黄金站上2890美元,刷新历史高点 ·  昨天  
江南都市报  ·  现货黄金站上2890美元,刷新历史高点 ·  昨天  
Wind万得  ·  意义重大,比亚迪即将官宣 ·  昨天  
四川省消委会  ·  天上不会掉馅饼!四部门联合发布提示→ ·  3 天前  
四川省消委会  ·  天上不会掉馅饼!四部门联合发布提示→ ·  3 天前  
大佳的投资笔记  ·  吊打97%的权益基金!实操详解:如何利用de ... ·  3 天前  
大佳的投资笔记  ·  吊打97%的权益基金!实操详解:如何利用de ... ·  3 天前  
复利复利  ·  复盘250207:2万亿!万物皆可deeps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最极客

人类抑制AI或是AI统治人?“共生”是种不错的相处方式

最极客  · 公众号  ·  · 2017-11-15 16:37

正文

 最极客

最具极客精神的新媒体

近日,由中科院孵化的智能芯片企业“寒武纪”发布了新一代智能芯片。该产品应用了与“阿尔法狗”类似的深度学习技术,其使用范围面向智能驾驶、无人机、图像语音识别及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覆盖面极为广泛。


说起AlphaGo,很容易让人想到它屡屡击败人类顶尖棋手的事实。AlphaGo并不是特例,在AlphaGo出现的之前和之后,人工智能已经逐步展现出其强大的一面。在AlphaGo虐棋手之后,Elon Musk创建的非营利性人工智能组织OpenAI又虐了电竞游戏OpenAI玩家。


由此,对AI的担忧之声不绝于耳。根据预测,到2021年,几乎一切的日常软件都会拥有智能,功能也将愈发强大,可以取代人类的方面也越来越多。这可能会带来人类的大规模失业,甚至引发人类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大规模对抗,总之许多人对人类的未来极为悲观。


不过,在诸多争论的声音中,有一股“清流”,即“人机共生”的思想被提出。卡耐基梅隆大学机器学习学院院长Manuela Veloso认为,未来人类与AI系统不但不是分割对立的,相反还会紧密结合,并且互相交流信息,这种关系被称为“共生自治”。


这倒是个不错的想法,而且它也已不仅仅是想法,现在已经有一些人和机构开始尝试将“人机共生”变为现实,如果被验证有一定的可行性,那么这种相处模式将会在未来对军事、医疗等领域产生重大的作用,并且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一条相对正确的道路。



机合一”并非只是空想,尝试与实践逐渐兴起



对人工智能的质疑,马斯克曾多次发表过观点。他曾和116名全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专家联合发表公开信。信中称机器人为“杀手”,并表示了深切的担忧:一旦这个潘多拉的魔盒被打开,就很难再次关上。“


不过,马斯克在担忧人工智能的同时,也提出了一种新设想,即AI-humansymbiote(人工智能和人类的共生体)。他认为,这是人类与机器最好的共处方式。在此种场景之下,所有的人都是AI,而不会出现邪恶可怖的”AI独裁者“。这种思想实质上也就是让想要参与AI的人找到与AI相处的正确方式,即”人机共生“。

马斯克所说的情形相当于人体的中枢系统和边缘系统的合作,二者分别控制人类的思想和本能,而AI的融入能够有效改善中枢系统和人脑数字化扩展外部设备之间的神经连接。如此一来,人和AI就不存在一方控制另一方的纠结。而人类本身也能够成为有效的”人机共生体。“


这种设想的技术原理在于,人类脑中想法非常多,这些想法会压缩成低频的数据输出,即通过语言或文字得以表达。但如果人的大脑可以增加一个界面的话,就可以省略压缩这个步骤,而是将想法直接传输给其他人或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心电感应“。


这种想法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兴趣,他们不仅去深化研究,还将它们付诸实践。


在今年9月召开的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脑控机器人“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本事。在现场,电脑测试员头戴与屏幕相连的”黑头罩“,只运用脑电波,就凭”意念“在屏幕上打出了C-H-I-N-A。而坐在电动轮椅上的测试员也带着相似的头罩,凭”意念“完成了轮椅的行进及转弯等操控。


若是进一步深化研究,会发现这种”脑控“技术分为3个步骤。首先是通过头部感应器识别大脑头皮电流变化和血液的流动信息,放大微弱的脑电波,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人的意图进行分析和读取。之后通过计算机匠人的想法转换成可以控制机器的指令。最后系统将该指令通过无线装置发给机器人,机器人就能按指令完成动作。由此,就实现了通过”意念“来控制机器人的设想。


对于这种”心电感应“式的技术,AI行业权威、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机器学习系主任TomMitchell认为,电脑是能够与人脑有相似的思考过程的,并且准确率能达到九成以上。不过首先要机器学会观察大脑,在这一点上,马斯克的神经织网能够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神经织网是在人脑中植入能够上传和下载信息的微型芯片,旨在增强人脑功能。 马斯克计划在未来4年,通过神经织网帮助脑损伤严重的人群,未来8年美国电影中所展现的Matrix(母体)技术能被广泛应用。


为了达成人机共生的构想,人类科学家正在加紧构建人类的大脑模型。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斯坦福大学教授MichaelLevitt与复旦大学类脑研究团队在多尺度脑模型构建及数据分析方面开展了进一步研究,期待能够有所突破。

对于”人机合一“、”共生自治“的设想,各方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不论是构想还是实践方面都没有懈怠,正如马斯克在Twitter中表示出的对于相关研究的紧迫感:“如果你不想对人工智能的安全性感到担忧,那么你必须从现在开始这么做”。那么,对人机合一的研究与实践,会对人类的未来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机共生”趋势不可逆,AI成未来新常态



其实,人机合一的现象并不用去遥远的未来寻找。当下智能手机已经可以被看作是人体的一部分。最近电视上总是放一个公益广告,主题是“别让你的孩子被手机带大”,充分反应了如今一些成年人过分沉溺于智能手机并且影响到孩子的真实情况。


现在,有很大一部分人群在日常生活中无法离开手机。那么照这个趋势,加上技术的发展,未来机器植入人体,芯片植入人脑,最终达到“人机共生”是有很大可能的。AI时代的真正到来,并不会只呈现出会写诗、会卖萌、会下围棋等特质,真正的AI时代就像一个多面的钻石,这些功能都只是其中的一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