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
2024
年
11
月
15
日公司公告
FY2025Q2
财报(对应自然年
2024Q3
),实现营业收入
2,365
亿元(
YoY+5%
,
QoQ-3%
);经营利润
352
亿元(
YoY+5%
,
QoQ-2%
),经调整
EBITDA 473
亿元(
YoY-4%
,
QoQ-7%
),净利润
435
亿元(
YoY+63%
,
QoQ+81%
),归母净利润
439
亿元(
YoY+58%
,
QoQ+81%
),
Non-GAAP
净利润
365
亿元(
YoY-9%
,
QoQ-10%
)。
我们的观点
:
淘天
商业化策略稳步推进,注重高质量
GMV
增长
。
202
4
Q
3
淘天集团营业收入
实现同比
增长
1%
至
990
亿元,
其中
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长
2
%
,
线上
GMV
增长受益于订单量同比双位数增长、但部分被平均订单金额下降所抵销
,
整体变现率
同比保持稳定;
2024Q3
版块经调整
EBITA 446
亿元(
yoy-5%
),经调整
EBITA Margin
为
45%
。
1
)订单量同比双位数增长,主要由于大盘用户购买频次增长亮眼,淘宝体验持续升级,以
88VIP
为标志的核心用户群体持续增加,截至
2024Q3
季度末会员规模已达
4600
万;
2
)
Take rate
同比持稳,主要由于①平台自
2024
年
9
月
1
日起,开始基于确收
GMV
收取千六基础软件服务费,拉齐行业水位,但也对中小商家提供了适配的返还优惠;②
AI
驱动的全平台营销工具“全站推广”商家渗透率稳步提升,商家通过使用全站推营销得到效率提升,进而有望加大平台投入;③据公司
2024Q3
业绩电话会,公司认为
淘天集团内当前变现率较低的新兴模式
初期增长较快且商业化率仍较低,部分稀释
Take rate
增长。
我们认为
平台重视商家经营健康度,主动平衡商家收益和平台变现,有望迎来更高质量且可持续增长。
国际业务
专注各业务经营效率提升,重点市场积极投入
。
202
4
Q
3
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
实现
营业收入
同比增长
29
%
至
317
亿元,主要由于跨境业务强劲增长驱动
(
尤其是速卖通
Choice
业务
的
订单同比大幅增长
);
2024Q
3
版块经调整
EBITA -
29
亿元,经调整
EBITA Margin
为
-
9
%
,亏损同比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速卖通和
Trendyol
本季度加大对欧洲和海湾地区等特定市场的投入
,据公司
2024Q3
业绩电话会
,
部分被
Lazada
变现率和运营效率提升导致的经营亏损大幅收窄所
抵销,
且
AE Choice
的
UE
也在持续优化。平台还推出了海外托管模式,希望能够充分调动商家在海外市场的本地库存,进一步提升品类的丰富度跟配送体验。
坚持
云与
AI
一体化
战略布局
,
AI
持续贡献增量
。
202
4
Q
3
云智能集团营业收入
实现同比增长
7
%
至
2
96
亿元,
公共
云收入实现同比双位数增长
,
AI
相关收入
连续五个季度
实现同比三位数增长
;
云业务的经调整
EBITA
同比增长
89
%
至
2
7
亿元人民币,经调整
EBITA
利润率同比增长
4
个百分点至
9%
,据公司
2024Q3
业绩电话会,主要是由于
平台
将产品结构转向利润率更高的包括
AI
相关产品在内的公共云产品,以及运营效率的提升
,
但
部分被对客户增长和技术的投入增加所
抵销。
持续加强股东回报
。
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止季度,阿里巴巴以总额
41
亿美元回购了
4.14
亿股普通股(相当于
52
00
万股美国存托股)
;
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止,阿里巴巴在董事会授权的股权回购计划下仍余
220
亿美元回购额度,有效期至
2027
年
3
月。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考虑到
国内电商业务商业化策略稳步推进以及其他非核心业务持续减亏
,我们调整了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
FY2025-2027
财年营收分别为
10,0
59
/11,
106
/12,
228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
243
/1,
323
/1,
498
亿元,
Non-GAAP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
531
/1,
667
/
1
,
881
亿元,对应摊薄
EPS
为
6.
2
/
6.6
/
7.5
元,对应
P/E
为
1
3
x/1
2
x/
11
x
,对应
Non-GAAP P/E
为
10x/
9
x/
8
x
;根据
SOTP
估值法,我们给予
2025
财年阿里巴巴合计目标市值
20,
556
亿元,对应目标价
10
7
元人民币
/11
5
港元,维持
“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
消费复苏不及预期;
电商
竞争加剧,行业增长不及预期;组织调整效果不及预期风险
;
新广告产品效果不及预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