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學人Scholar
汇聚优秀学人资源,致力于构建面向大众的交流平台,以传播学人思想,彰显学人精神,展现学人风采。联系、投稿、防失联可添加 xrscholar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慧田哲学  ·  张鸣:退休之际的废话(这也太敢言了) ·  昨天  
A项亮  ·  项亮文字的核心思想可归纳为以下五点 ·  2 天前  
A项亮  ·  项亮文字的核心思想可归纳为以下五点 ·  2 天前  
南方能源观察  ·  新型储能装机全国竞技,内蒙古领先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學人Scholar

奥斯卡·格特与中国——他也并不信任的希望

學人Scholar  · 公众号  ·  · 2024-04-18 17:26

正文

奥斯卡·内格特(Oskar Negt)

作者简介:罗哲海(Heiner Roetz),波鸿鲁尔大学中国历史与哲学资深教授。
原发于《法兰克福评论报》(Frankfurter Rundschau)2024年2月6日,标题为“Oskar Negt und China – Eine Hoffnung, der er zugleich misstraut”。
译者:蔡昊洋,译者授权发布。

译者按:罗哲海教授这篇纪念文章,不仅指出了内格特教授被学界忽视的《“龙”的象征下的现代化》一书的意义,更加反映出以“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为代表的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强烈的狭隘主义(Parochialism),由黑格尔开启的对东方的偏见在西方知识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此后除了民族学与语言学以外,绝大多数西方人文社科学人对于非西方的议题几乎漠不关心。

“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奥斯卡·内格特(Oskar Negt)去世了。讣告正确地认可了他对工会工作的贡献,而这项工作曾使他成为批判理论(Kritischen Theorie)内部的局外人。无独有偶,内格特的另一个局外人身份也让他面临被遗忘的危险:他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于1988年出版了《“龙”的象征下的现代化:中国与欧洲的现代性神话》
Modernisierung im Zeichen des Drachen. China und der europäische Mythos der Moderne
,此书收录了他八年前作为莱布尼茨学会资助的一个小型作者代表团成员对中国之行的理论思考。当时的代表团成员还包括Egbert Baqué, Hans Magnus Enzensberger, Ursula Krechel, Helga Novak, Gaston Salvatore, Carola Stern 与Jürgen Theobaldy这些著名的知识人。在2002年再次访问中国后,该书于2007年再版,内容未作更改,但增加了新的前言。
中国从一开始就像影子一样伴随着西方的现代性话语。内格特让它从阴影中走出来,是希望能够纠正他与阿多诺眼中同样的现代性"神话":吞噬一切与它本身不相同的东西,以迫使整个世界变得像它自己一样。与此同时,他希望拯救现代性的解放承诺,而这一承诺是与对传统的批判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如果现代性不导致 "一切既定内容的毁灭",不成为黑格尔所说的 "毁灭之怒神"(Furie des Verschwindens),又该如何救赎这一承诺呢?
内格特寄希望于 "社会文化学习过程",而在中国这样一个 "规划和集体决策使生活条件的现代化超越了经济合理化 "的国家,他们实际上应该比西方有更好的机会。
然而,内格特强调,学习的可能性与一个条件有关:只有 "政治传播的权利为全体人民表达自由的道德意识创造了公共机会",学习才能成功。这本来包括着对中国的历史进行自我批判性审视的可能性。但内格特很快意识到,这种自我批判的开启与中国的权力利益和 "制度化的防御结构 "是对立的。因此,他不得不同时怀疑自己的希望。事实上,与当时相比,今天的中国离实现这一条件更加遥远。而且,内格特所假定的那些仍未被接受的传统在中国是否真的存在也是个问题,这些传统本应支持人们努力寻找一种破坏性较小的 "另一种形式的社会理性"。这是因为,内格特认为他可以运用 "中国国情的特殊性 "来实现一种不再是病态的现代性——贴近自然的思维和工作方式,缺乏抽象和量化的计算,以及由汉语塑造的保持 "与客体的原始关联"的世界观——本身就来自于现代欧洲自黑格尔以来作为其自我形象的负面印象而创造的关于中国的清单。但这意味着,它也来自于它想要消除的神话。
尽管存在这样的矛盾,内格特的著作代表了确定中国在现代性中的位置的伟大尝试之一,同时也克服了批判理论的地方主义。该书本沒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作为一个“误入歧途”的社会学家的作品,它既不适合他自己的学科,也不是汉学的关注范围。
2012年,在汉学家傅吾康(Wolfgang Franke)诞辰100周年之际,奥斯卡?内格特在波鸿鲁尔大学举办的研讨会上作了发言,并再次谈到了自己的这本著作,这充分体现了他对中国的兴趣。与此同时,就在几步之遥的地方,德国社会学会的年会正在波鸿举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大会的主题是 "多样性与凝聚力"(Vielfalt und Zusammenhalt),可以预料,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毕竟在他的领域中并非无足轻重的人物——的演讲会引起同行们的一些兴趣。可惜,无人问津。

奥斯卡·莱因哈德·内格特(Oskar Reinhard Negt)简介

1934年8月1日出生于东普鲁士古特卡普凯姆(今属俄罗斯加利宁格勒州)
1955年,内格特进入哥廷根大学学习法律,之后转入法兰克福大学,在那里他跟随马克斯·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和狄奥多·阿多诺(Theodor W. Adorno)学习社会学和哲学。
1962年,内格特在阿多诺的指导下获得了博士学位,论文主题是黑格尔和孔德的实证主义与辩证法之间的对比 。
1962年至1970年,他在海德堡大学和法兰克福大学担任尤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的助理。1968年,内格特编辑了一本论文集,题为《左派对尤尔根·哈贝马斯的回应》(《Die Linke antwortet Jürgen Habermas》),对哈贝马斯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这在当时惹怒了哈贝马斯,内格特后来也为此进行了道歉。
1970 年,他被任命为汉诺威工业大学(现为汉诺威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并在那里任教直至2002 年退休。
2024年2月2日,于汉诺威去世。
内格特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是积极参与政治活动的左翼知识人。自1956年他就加入了德国“社会主义大学生联盟”(SDS),20世纪60年代初起,他与工会联系密切,并致力于工人教育问题,其后一直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及相关活动。工会、劳工与公共政治是他一直关注的研究领域,他一生著作宏富,除了《Modernisierung im Zeichen des Drachen. China und der europische Mythos der Moderne》(《“龙”的象征下的现代化:中国与欧洲的现代性神话》,1988),还有《Soziologische Phantasie und exemplarisches Lernen. Zur Theorie der Arbeiterbildung》(《社会学想象与模范学习:论劳动教育理论》,1968),《Arbeit und menschliche Würde》(《劳动与人类尊严》,2001),四卷本《Politische Philosophie des Gemeinsinns》(《公共精神的政治哲学》,2019,2020,2022,2024)等书。与克鲁格(Alexander Kluge)合著有《ffentlichkeit und Erfahrung. Zur Organisationsanalyse von bürgerlicher und proletarischer ffentlichkeit》(《公共领域与经验:对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分析》,1972),《Geschichte und Eigensinn》(《历史与固执》,1981)等书。其《Der politische Mensch. Demokratie als Lebensform》(2010)(《政治的人:作为生活方式的民主》,2015)一书有中译本,位于哥廷根的Steidl出版社曾在其生前为其出版20卷的文集。
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在悼文中称赞“内格特代表了德国知识和文化史上的辉煌篇章”,指出他“不懈地强调,民主是唯一一种必须‘反复学习、每天学习、终生学习’的政府形式。他帮助我国许多人成为负责任的觉醒的公民”。“他让人们认识到,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权力技术,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民主需要关心社会并对他人负责的人——在家庭、邻里、学校或工作中”。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