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MBA智库
MBA智库专业中文经管门户网站,专注经济管理人士能力提升,分享经济管理知识分享,打造经理人职业生活圈。旗下拥有百科、资讯、文档、商学院、培训等频道。下载MBA智库百科APP,做经管知识达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INNO  ·  TCL华星亮相ISE2025:从户外巨幕到电 ... ·  17 小时前  
消费电子杂志社  ·  2024年度·消费电子行业新锐产品榜单发布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MBA智库

董宇辉离职!这样的结局,俞敏洪早在十年前就想好了

MBA智库  · 公众号  ·  · 2024-07-26 12:34

正文

文/千一 编辑/ MB A智库琉琉

就在昨天,东方甄选在港交所发出公告,董宇辉不再担任公司雇员,将出售100%股权给董宇辉。


简言之,董宇辉将与东方甄选彻底分家,准备单干。


事件一出,立马霸榜各大媒体榜单。


有人评论:“脱离出来对双方都是解脱,早该自立门户了。”


也有人说:“新东方的‘去董化’终于得偿所愿,俞敏洪就差没把‘仁至义尽’四个字写出来了。”


作为看客,有关孰是孰非的讨论,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标尺。


而作为当事人的俞敏洪可能自己都没想到,10年前亲自扣动的扳机,最终在10年后,正中自己眉心。


某种程度上来讲,董宇辉与东方甄选切割的背后,俞敏洪才是最顶级的预言家。


0 1

“如果你要开一个饭店自己又不会做菜

得配2~3个大厨互相制衡”


俞敏洪在十年前的著书《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里,坦言自己最喜欢举的一个例子就是“大厨效应”。


“如果你要开一个饭店自己又不会做菜,还想要大厨不“造反”的话,那就得配2~3个大厨,让大厨之间能互相制衡。”

来源: 《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俞敏洪亲述新东方创业发展之路·为什么第一个“造反”的老师是数学逻辑老师?


一个饭店,老板花了很多钱装修,但自己不会做菜,所以就请了个水平特别高的大厨,顾客如云。


这本是件皆大欢喜的事。但若有天,大厨意识到,顾客来不是因为店面的装修,而是因为自己做饭的水平高,就会去跟老板谈分成。


如果需求没被满足,结果大概率是大厨离开,饭店倒闭。


“只有我既是老板,又是做饭最好吃的人,那饭店才能真正安全。但要是有一道‘菜’,我无论如何都不会做,那就得配2~3个大厨,让大厨之间互相制衡。”


这也是俞敏洪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悟出的道理。


他在新东方创始初期,挖来一位教GRE数学逻辑的老师,并倾力将其打造成京城教GRE数学逻辑最好的人。


可半年之后,这名老师认为新东方根本少不了他,便要求班级1/4的收入得归自己。被俞敏洪拒绝后,直接不去上课,把学生晾在教室。


最后没办法,由于没人能教授这门学科,只能把1/2的学费退还给学生。


这也是俞敏洪创业初期最深刻的感悟:“想要做成一件事,必须把人才配置到位,不能让人才最后把你所创立的事业翻过来。”


因此,面对董宇辉的爆红,俞敏洪的隐忧便很容易理解了。


假如没有董宇辉,可能不会有东方甄选的蒸蒸日上;但要是坚定地选择董宇辉,那么不管股权如何分配,东方甄选都会实质性地变成董宇辉的东方甄选。


会教书的老师不难找,但董宇辉作为现象级的独特存在,却近乎不可复制。


就是这样一位能决定饭店生死存亡的超级大厨,无法再找出第二人与之抗衡,还和自己的饭店经理产生明显隔阂的情况下。


作为老板的俞敏洪,能做的也只有“先发制人”:在大厨提要求前,新开一家分店让其独立运营。


如此,饭店仍能存续,两店还能制衡。


0 2

“如果把不是人才的人放在一个大平台的重要位置上

那这个平台就会毁掉”


对于人才的发展,俞敏洪曾在《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中这样写到:


如果把不是人才的人放在了一个大平台的重要位置上,那这个平台就会毁掉。

来源:《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俞敏洪 亲述新东方创业发 展之路·如何看待人才的流动和发展


“人才就像刀刃。如果把一个能干的人放在一个发展空间不大的岗位上,那就等于把人才浪费了。如果把不是人才的人放在了一个大平台的重要位置上,那这个平台就会毁掉。”


并补充:“对于一个开放的企业来说,人是可以出去的,但招进来的人必须要有更大的潜力。不能说出去的人出去了,进来的人还不如出去的人,这样就变成了矮子和矬子在一起的状态。”


一语中的。


回想东方甄选上一次出现在热搜榜单,还是俞敏洪做客物美创始人张文中的直播间,当时俞敏洪的一句:“东方甄选现在做得乱七八糟,没有任何向你提建议的本领。”


让东方甄选股价应声大跌9.92%,两个交易日市值蒸发约26亿港元。


明明想得到随口的一句吐槽,可能会引发的蝴蝶效应,俞敏洪为什么还要张口?结论很明显,东方甄选未达预期,甚至正在变成俞敏洪讨厌的样子。


从最开始的东方甄选CEO小孙在直播间摔手机,给万千粉丝开会,抵制饭圈行为。


到董宇辉离开后,曾被称全网“最有文化的直播间”,画风突变成主播们声嘶力竭喊:“321,上链接!”、“来都来了,买一单再走吧”。



紧接着,一场原本备受期待的东方甄选走进贵州的文旅直播,被主播的一句“山河破碎”,引发网友的强烈不满。


与此同时,主播悠悠更是在社交网络发图称房间有个比她腿还长是大蜘蛛。其他主播也频频吐槽贵州的环境,到处都是蚊子、蟑螂、蛇等。



结果,直播结束后的第二天,贵州文旅直接删除了所有之前发布的相关视频,仿佛东方甄选从未到过贵州。


一手王炸开局的牌,最后亲自被打成只剩“对三”和“对四”。


对俞敏洪而言,想必其中,既有被迫将“不是人才的人”放在一个大平台重要位置的无奈,也有主心骨抽离后,只剩下矮个和矬子抱团取暖的心酸吧。


0 3

“与其在北大过得不如意

还不如自己主动离开”


俞敏洪在北大任教期间,因为拿的工资比较低,所以一边教书,一边参与机构培训。


就这样,每个月能多出一两千元的收入,比工资高出十倍不止。


后来,他又觉得参加培训班还不如自己开培训班来钱快。于是在北大成立了一个托福培训班。


但当时,由于北大也有托福培训班,这样做等于和北大抢生源。于是北大领导约谈俞敏洪说这样不行,结果两人发生争执。


最后俞敏洪被记过处分,处分单还被贴在北大当时著名的三角地整整一个月。


不仅如此,在这之后,不管是分房子还是派人出国进修,俞敏洪都因受处分一事落了下风。


他便想,既然在北大落了下风,工资还低,不如索性离开北大出去教书,挣的钱比现在多不说,而且也不会有任何人给自己处分。


于是,他当即做下决定:与其在北大过得不如意,还不如自己主动离开。


与其在北大过得不如意,还不如自己主动离开。

来源:《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俞敏洪亲述新东方创业发展之路·缘起:我为什么离开北大


一语成谶。


俞敏洪创业前曾记录下的文字,最终和董宇辉殊途同归。


在舆论的裹挟下,董宇辉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种进退两难的状态。


一边是外界粉丝一口一个“女婿”,一点点将他推向神坛;一边是“小作文”事件,让内讧走向台前,接二连三被自己人拆台。


表面看似撑起平台的半边天,但内核仍是拿高薪的“销冠”。无意中给别人带来的压力和不平衡的情绪,在反复的涨与退之间,一次比一次浪高。


在这样的处境下,董宇辉曾自曝睡眠质量很差,一夜要吃多次安眠药,醒来后迷迷糊糊,非常痛苦。


也不止一次萌生“不干了”的念头,想离开这片江湖,但一想到团队还有很多人要养活,又下不了决心。


很明显,董宇辉所面临的境遇,比俞敏洪北大挨处分的处境还要复杂的多。


即便董宇辉极尽可能地放低姿态,但他的高薪,他的成功,甚至他的存在,对当前环境已然构成明显威胁。


过得不如意是事实,但若因个人原因执意离开,间接导致公司亏损,甚至项目崩盘,似乎有点不太地道。但若继续留下,膈应他的那伙人还在,工作起来免不了尴尬和别扭。


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所以,在俞敏洪这里,更像是亲自陪着董宇辉搭台演了出“大戏”。


一推一拉之间,以7658.55万元的代价,将与辉同行100%的股权赠予董宇辉。


既成全了董宇辉想走的意愿,还间接为自己刷新了一波口碑。


网络的评论顷刻间由“受到的谩骂、指责和侮辱次数比100辈子加起来都多。”



逆风翻盘成一片叫好。


0 4


细思之下,不禁叫人惊觉,董宇辉走的每一步棋,似乎都曾是俞敏洪10年前落下的子。


提笔到此,更让人忍不住好奇,脱离东方甄选,自创门户的董宇辉能否再创奇迹,重回巅峰。还是风光不再,口碑崩坏。


我们不得而知。


那便借着俞敏洪书中的一段话,大胆预言。


“离开北大的时候,我内心还是很凄凉的。但是今天看来,凄凉是没有必要的。”


“因为离开了北大的庇护,才有了新东方翻天覆地的发展。”


离开北大的时候,我内心还是很凄凉的。但是今天看来,凄凉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虽然我离开了一个让我感到极其安全的舒适区,走进风雨之中,但就像大家常说的那样:风雨之后才能见到彩虹。

来源:《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俞敏洪亲述新东方创业发展之路·缘起:我为什么离开北大


愿离开东方甄选的庇护后的董宇辉,能如他曾经的伯乐那般,风雨之后见到彩虹。跋涉完泥泞,从此在自己的天地所向披靡。



-THE END-


●作 :千一。 历时7年终于开启全职写作人生的自由撰稿人一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