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在上海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启动的全球首届“世界创新创业博览会” (World Innovation & Entrepreneurship EXPO,以下 简称“创博会”)上发表了以探讨“在目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新趋势下,汽车行业如何创新和变革”为主题的主旨演讲,以阐述对于未来出行革命的洞察,并分享宝马集团在创新出行方面的成果和进展。
“创新、开放、共享、绿色已成为目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理念,中国将在出行变革中扮演领导角色。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宝马正加速向高科技出行公司转型,” 高乐表示:“宝马在中国的未来布局与中国发展战略完美契合,并且始终紧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和方向,通过践行未来出行愿景(ACES)推动自身和整个交通出行行业的变革与创新。” 面对出行变革的挑战和竞争,他指出:“众多参与者正推动着出行方式的变革,竞争与合作是所有参与者面对行业变革的最好选择。凭借百年造车经验、基于工业革命4.0的制造业升级,和面向未来出行的创新,宝马集团有信心将始终引领汽车行业的发展。”
高乐认为,对于宝马而言,“四化(A自动化、C互联化、E电动化、S服务化)是成就未来出行业态和格局的四个决定性因素。基于全新“第一战略”,宝马集团正积极推动自动化、互联化、电动化、服务化/共享化在全球和中国的实施,为用户创造激动人心的出行解决方案和创新的出行体验,并已初见成效。
高乐在主旨演讲中分享了宝马集团的自动驾驶路线图,并指出自动驾驶是汽车行业的重要变革。宝马在自动驾驶领域已拥有超过10年的研发经验,累积了大量突破性关键技术。2017年,宝马集团与英特尔、Mobileye和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FCA)建立起行业第一个开放式的自动驾驶研发平台。2018年4月,宝马集团自动驾驶研发中心正式启用,为最终实现面向无人驾驶(第5级)提供全方位支持。将满足第3级到第5级自动驾驶的安全技术要求的BMW iNEXT将于2021年上市。 在中国,宝马在自动驾驶领域业已取得瞩目进展。2018年5月14日,宝马成为首家在中国获得自动驾驶路试牌照的国际整车制造商,测试车辆达到完全自动驾驶(第4级)。与此同时,以自动化、互联化、电动化为研究核心的宝马(中国)研发中心落户陆续落户北京、上海、沈阳,将形成体系化研发网络。
在电动出行方面,高乐指出:“电动化将是汽车行业的未来,宝马集团是最早在电动化领域布局的少数汽车制造商之一,目前已经进入电动化的第二个十年。”他还认为,电动车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的增长。宝马在电动出行方面成果斐然。截至2018年4月,宝马集团已成功向全球客户交付超过20万辆电动车,计划到2019年底在全球交付超过50万辆电动汽车。 在中国市场,宝马已经构建完整的新能源生态体系,包含研发、电池解决方案、技术创新、品牌与产品、充电与基础设施以及电动出行服务六大方面。目前,宝马集团已在国内建成最大的公共充电网络,至2018年底将扩展至8万个,覆盖全国100多个城市。
在智能互联领域,宝马集团已在数字化信息网络、5G技术、人工智能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逐步应用在量产车型中。作为数字互联领域成就的最新例证,在今年4月的北京车展上,宝马宣布与天猫精灵合作,将BMW云端互联的使用场景从智能手机端拓展至数字家庭端,客户在家中,通过自然语音,就可以轻松远程获取车辆信息,甚至实现对相关功能的操控。该服务将于7月底上线。
在共享及服务化方面,面对共享经济的全球浪潮,高乐认为,未来,个人出行与共享出行将并存。与这一洞察相契合的是,宝马正积极地从豪华汽车制造商向提供高端出行服务的高科技公司转型,为客户提供丰富而便利的出行体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目前,宝马集团在充电服务、汽车共享服务和泊车服务方面,分别设立了“ChargeNow(即时充电)”、“DriveNow”和“ReachNow”、“ParkNow”的Now系列服务,并已在全球开展相关业务。今年年初,宝马集团与戴姆勒集团宣布成立出行服务合资公司,在出行领域展开全面合作。在中国,ReachNow即时出行共享汽车服务于2017年12月在成都落地,投入100辆BMW i3,旨在为客户提供高端电动共享出行服务。
世界创新创业博览会由中国国家科技部、上海市政府指导支持,在“浦江创新论坛”整体框架下,由同济大学发起并主办,旨在促进全球创新交流与合作,同时也是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
宝马方面表示,作为未来出行领域的创新引领者,集团成为首届“创博会”的创始合作赞助方之一,并将于今年7月在创博园区内向公众开放展现宝马创新智慧的主题展。
目前,中国是宝马集团全球最大的销售市场,且已经成为驱动宝马集团创新的重要力量。今年5月,宝马(中国)研发中心在北京顺义区空港工业区正式揭幕。随着宝马集团在北京、上海、沈阳研发中心的启动,中国也将成为宝马除德国外拥有最大研发网络的国家。北京、上海、沈阳陆续揭幕的研发中心拥有不同的工作重心,却又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体系化的创新研发网络,专注于自动化、互联化、电动化三个核心领域的研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