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浙江日报有风来
云世界再美,也要有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FM93交通之声  ·  郑钦文,突然宣布退赛 ·  3 天前  
FM93交通之声  ·  黄圣依,官宣 ·  3 天前  
FM93交通之声  ·  胡歌,突然公开!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浙江日报有风来

12月21日17时20分,冬至

浙江日报有风来  · 公众号  · 浙江  · 2024-12-20 20:04

正文

“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转眼一年,冬至将来临。


冬至,一个兼具自然和人文内涵的节气,更是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自古就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同时,在我国南北方,过冬至的习俗还有所差异:南方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惯,北方则有吃饺子的习俗。


图源 视觉中国


明天就是冬至,有风君提前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今年冬至的特别之处。



 01 

冬至之“早”


很多人认为,12月22日才是冬至,但今年却是21日。


其实,24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也就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个回归年,也就是360度,以此分为24个节气。


天文历法中,一个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2天,划分为24个节气,每个节气平均约为15.25天,其起始日期大体上也是固定的。但是,太阳的周年视运动并不均匀,而且历年的长度也不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平年(365天)和闰年(366天),因此节气的具体时间就会有微小的变化。


图源 视觉中国


专家表示,对于同一个节气,每年都要比前一年滞后5至6小时,遇到闰年则要在此基础上提前24小时。如此一来,从日历上看,同一个节气在平年与前一年保持不变或滞后1天,而在闰年则与前一年保持不变或提前1天。因此,每年冬至的时间都有所变动,通常是在当年12月的21日至23日的三天内摆动。


据相关权威数据,今年冬至的交接时间出现在12月21日17时20分34秒。时间之早,是128年来之最。上一次更早的冬至出现在1896年,其交接时间为12月21日15时29分25秒。早冬至,虽然罕见,但正是24节气与天文历法之间奇妙的链接而导致的。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冬至不仅来得早,其农历和阳历的交节日期竟然完美同步。明天同样是传统历法的十一月二十一,这一巧合像是时间送给冬至的一份独特礼物。



 02 

冬至之“九”


冬至,从字面上看就是冬天到了。这意味着从明天开始,全国大部分地区将进入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九寒天。


图源 视觉中国


所谓“数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计算冬季寒冷天数的方法。从冬至这一天开始“数”,每九天算一个“九”,一直数到第九个“九”,也就是九个九天。其意在消遣寒冷的冬天,期盼温暖的春天。


在一些地区,民间有广为流传的“数九歌”,比如“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总结了隆冬到阳春各种物候现象的变化规律,为古人的生产生活提供指导,是我国传统农耕社会的产物。


“数九歌”还总结了气温变化的规律。气温在“一九”“二九”期间逐渐降低,到了“三九”“四九”达到最低点,又随着“五九”“六九”的到来开始逐渐回升,到了“七九”“八九”达到舒适程度。最后,数到第九个“九”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正是耕种的最佳时节。


现在看来,“数九”具有一定科学性。日长在冬至达到最低点后,在“一九”期间开始变长,但但增速缓慢,地面热量的支出大于吸收,所以温度下降。此后同时,随着太阳直射角度与地面夹角的增加和地面热量收支的逐渐平衡,气温也开始逐渐回升。


图源 视觉中国


古人除了通过“唱歌”度过寒冬,还其他有趣的“数九”形式。比如明清时期,北方的人们还通过绘制不同种类的“九九消寒图”过冬。


其中分为圆圈式和梅花图式,圆圈式是将纸张分为九格每格画圈,每天依据规则填充其一;梅花图式则是在纸上画九枝梅花,一朵对应一天,九天画完一枝。显然,古人过冬都有别有一番意趣和风雅。



 03 

冬至之“大”


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冬至是一个重要的节庆日。古人将这一天认为“藏之终、生之始升”,常用祭祀、团聚等方式庆祝它的到来。


在周、秦时期,冬至为岁首,是新年的开始。如今广东、江苏部分地区至今仍把冬至视为“小年”,一些地方还有“肥冬瘦年”“冬大年小”的说法,过冬至甚至比过年还要热闹隆重。


山东省枣庄市人们过冬至。图源 新华社


年要“拜”,冬则需要“贺”。《后汉书·礼仪志》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这意味着,冬至这天,不仅汉朝的皇帝和百官放假休息,连商旅都要停业休息,全国上下都要“安身静体”。此外,有些地方还会向长辈敬赠鞋袜,取“迎福践长”之意。旧时,人们还会举行“消寒会”,亲友相聚、宴饮作乐,名曰“暖冬”。


冬至之“大”还在于民俗多样,且南北差异格外明显:“北方食饺,南方食粑;冬至如年,糯米做圆。”北方人吃饺子,谐音“交子”,象征着辞旧迎新。在南方,江南吃汤圆,寓意团圆。在两广地区,冬至日则要吃晒制好的烧腊,寓意加菜添岁。而在江南水乡,还有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寓意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岁月更迭、四季循环,人们在冬天孕育对春天的渴望和新生的期待。无论何种形式,人们都在冬至这天感知自然、连接传统。



- 完 -



- 点击名片  阅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