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材料学网
材料界最具影响力的资源共享平台!发布基础知识、新闻资讯、科技服务、数值模拟、考研考博、论文写作、招聘信息、先进设备及产业应用等,服务于中国高校、企业及科研院所的发展,以及相应科研成果的推广、转让和咨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材料学网

科学家开发出铜单原子催化剂实现低温丙烷脱氢反应

材料学网  · 公众号  ·  · 2025-04-03 22:2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涛,研究员王爱琴、刘晓艳和副研究员杨冰等,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高嶷团队合作,在单原子光热协同催化丙烷脱氢反应方面取得进展。

丙烷脱氢反应是制备丙烯的重要工业过程。该反应为强吸热过程,传统热催化需要在500 °C至800 °C的高温下进行,能耗高且易导致催化剂失活。尽管通过引入氧气的氧化脱氢反应可以降低反应温度,但存在丙烯过度氧化问题。因此,开发温和条件下的丙烷脱氢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该团队基于Cu 1 /TiO 2 单原子催化剂,在近环境条件下通过光热协同催化,在水气中实现了丙烷脱氢反应。反应温度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中降低至50 °C至80 °C,反应速率最高可达1201 μmol·g cat -1 ·h -1 。对比实验结果显示,Cu单原子、水气和光热协同均对反应有重要贡献。同位素示踪实验、原位EPR、CO-DRIFTS和DFT计算结果表明,该反应在Cu 1 /TiO 2 单原子催化剂上,通过光解水产生氢气和羟基,其中羟基可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从丙烷中提取氢原子生成丙烯和水;水参与反应但并不损耗,发挥催化剂的作用;Cu单原子在反应中促进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并在丙烷的C-H键活化和丙烯脱附方面发挥作用。该反应机制与传统丙烷直接脱氢和氧化脱氢不同,规避了高温反应的局限性。团队还发现,太阳光可以直接驱动Cu 1 /TiO 2 单原子催化剂上的丙烷脱氢反应。

上述研究为丙烷脱氢反应提供了新的反应路径,并为利用太阳能推动温和条件下的强吸热反应提供了范例。

相关研究成果以 Light-driven propane dehydrogenation by a single-atom catalyst under near-ambient conditions 为题,发表在《自然-化学》( Nature Chemistry )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等的支持。

论文链接

科学家开发出铜单原子催化剂 实现低温丙烷脱氢反应


版权声明
来源 :本文来自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相关阅读:
导师吐槽学生:哭着也要带完
麻省理工Science:刮胡刀为什么会变钝!
必收藏!《材料科学基础》分章思维导图
觉得有用的话请点分享或在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