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达叔的第1483篇原创
大家好,我是达叔。
一个想
和大家一起慢慢变富的家伙。
昨晚文章,写在知识星球里,有两篇。
一个是,《药械十年》半自传体职场小说的持续更新。
另一个是,达叔周报+近期的一些微调正,欢迎链接。
医疗问,前天文章:
老大有老大的困局。。
除了探讨公司外,有更深、更宏大的含义么?
达叔说,没有。
我每天遇到的人,看到的故事,要解决的绝大部分都是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宏大叙事并不多。
你要是能看到更宏大的解读,只是你内心深处的延展,和达叔无关。
要警惕一切宏大叙事,少谈点主义,多研究具体的问题。
否则,就容易遇到骗子。
以下内容,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一定对,随便看看。
医疗说,前段时间,你写了一篇关于进口药的文章:
消失和正在消失的进口药。。
有一些医疗账号在转载,很多人在担心,是否以后就彻底没有选择权,吃不到进口药了?
达叔说,不会。
在开始搞集采、搞国产替代的时候,2020年北大李玲教授也有一波舆论,被抬出来发言。
达叔就写过,你在不同能级的城市,就会吃到不同的药。
以前在媒体上,三天两头都能看到各种媒体,在感叹看病难、看病贵。
最近这一两年,再也看不到类似的舆论了?
医疗说,真的是。
看病难、看病贵的讨论,在舆论场里的讨论,好像彻底消失了。
达叔说,
代价就是,开始
出现
了
感叹,自己吃不到
进口药。
就如同,两三年前,满世界都在讨论房价高、房价贵、普通市民都买不起房。
现在,舆论场里还有人讨论么?
也没了。
不断出现鹤岗的房子,几万块钱一套,甚至还出现全国有近百个城市,房价鹤岗化。
房价,已经被锤下来了。
有的城市腰斩,有的城市回撤到8年前的2016年,全部都在讨论房价暴跌,超跌。
在舆论场,你再也看不到人大规模讨论房价太高,买房的人,开始下场了么?
没有。
交易量,反而缩小了一半,都不买了。
房价下跌后,不仅没买房的人,大规模失业、收入缩水,没开心起来;
高点刚买了房的,百万千万级别烂尾的,也没开心起来;
存量买房的,看到自己资产价格跌了之后,更没看到开心的点。
那费劲半天,血槽减半,为了迎合部分民粹的声音,地方、银行、上下游产业链,都是受害者。
所以,看问题一定要有上帝视角,看生态,看全面。
在草原上,都认为兔子是好的,狼是坏的,假如人类把狼都给杀完了,兔子到处打洞,就能把草原给彻底毁了。
荒漠化。
通向地狱的道路,往往都是由善意铺就的。
复杂的生态里,每解决一个问题,就会造就一个新的问题,人们是贪婪的,永远都不会停止索求。
那怎么办?
有的是,意识到错误,开始往回找补。
有的是,大方向不变,开始给额外的出口。
就比如,今天出了一个大新闻:
给9个城市松绑,允许设计外商独资医院,医疗领域开展扩大开放试点。
你担心吃不到进口药?
首先要分清,自己是真的,还是假的。
如果是真的,去头部的大城市,去进口医院,去买商业保险,去多花钱。
如果是假的,这里价格低,有医保,你就把嘴闭上。
本质,还是用价格来进行调节,用市场化的原则。
医疗问,以前没有外资医院么?
达叔说,有。
至少在达叔的客户名单里,在上海、北京等,有一长串的外资名单,他们能拿到牌照,估计都是有额外关系的。
是特例,未必是独资,未必是普遍现象。
医疗问,这些外资医院,有赚钱么?
达叔说,据我所知,都亏成狗了,没一个赚钱的。
但他们是长期资本,是传说中的耐心资本,在开业之前,就做好了长期亏损的准备。
好的医疗品牌,都是慢慢做成的。
你要重点看,这一轮开放的9个城市:
4个一线城市:北、上、广、深。
5个二线城市:
南京、苏州
、天津,福州,海南全岛。
清一色,都是重镇,都是沿海地区,都是开放的第一线,海南一直是医疗开放最前沿。
却在沿海里,把山东和浙江给跳开了,把福州放里面,这是很奇怪的。
那个写自己吃不到进口药的作者,他是在杭州,这次也没被放在名单里。
医疗和楼市一样,都是政策市。
给政策,就能活,不给政策,就往下掉,南京和苏州,在这个政策里,肯定是赚便宜的。
医疗说,在宏观经济史、改开的研究里,有一个词,叫渐进式改革。
逻辑是,从点到线,从线到面,循序渐进、依次开展。
从深圳蛇口的点,到14个沿海开放城市,到沿海省份,到中部省份,再到大搞西部。
同样的政策,是存在时间差的。
而这个时间差,有的是几年,有的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还有可能永远都春风不度玉门关。
从这一点看,生命还是有价格的。
人口往沿海迁徙,往高能级城市迁徙,本质就是对福利的追求,想让自己过的更好,更有尊严一点。
货币的购买力,可选择的范围,都会更宽泛一点。
同样的一笔钱,不是能不能买得起,而是能不能买得到,后者的选择权更多,自由度更高。
达叔说,如果你研究了那个经济学家写的低人权优势,背后的恐怖逻辑,就是好东西,好政策,沿海先试。
廉价的低端产品,可能会过激的不确定政策,比如集采,都是欠发达地区的20多个省先试。
每次这种级别的搞试验,都是江西、安徽、福建之类的愣头青牵头,召集20多个穷亲戚,搞一把。
沿海的有钱省市,会玩这种级别的试点么?
看都不看。
京、沪、粤、江、浙,但凡有点钱,全都不参加。
而等有了扩大开放、引起外资,允许外商独资医院的试点,就只有沿海的份,没有那20多省的份。
成本自下往上承担,收益自上往下分配。
你能改变这种格局么?
很难。
作为普通人,你最好的选择,就是认清这种逻辑,通过树挪死、人挪活的形式,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
当年的徽商,从小就有个口诀:
前世不曾修,出世在徽州。
年到十三四,便多往外遛。
雨伞挑冷饭,背着甩溜鳅。
过山又过岭,一脚到
杭州
。
有生意,就停留;
没生意,去
苏州
。
转来转去到
上海
,求亲求友寻路头。
族望才有资格留原籍,家贫就只有要走他乡。
而且,是往高处走。
与世界联系更紧密的地方走。
医疗说,你说的道理,绝大部分人都懂,但头部城市的房子,太贵了,买不起。
达叔说,你就说你自己,没事别提绝大部分人。
因为绝大部分人,压根就不是我们能链接的,既不是我们的读者,也不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没资格,也没必要讨论,更没必要去启蒙。
打扰了他们的人,普遍都会被他们弄死。
所以,只链接一个个具体的人,做一个个具体的业务,赚一个个具体的钱,买一个个具体的房子。
在线下见面会里,在知识星球里,在楼市精讲的大航海里,很多人第一次知道,原来买大连的钱,就能买苏州了。
有人第一次知道,浙江某三线城市的房产均价,现在是成都的均价是打平手的。
关于知道这个事,是分成了四个维度。
知道自己知道;
知道自己不知道;
不知道自己知道;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你知道在上海每年20万套的房产,六七百万一套,就能挤进前10%么?
很多人,不知道。
你知道,在南京、苏州头部区域的价格,可以尺度很大,可以分期再分期。
可以有很多的优惠,可以很容易就上车,可以交房前不用还房贷么?
很多人,不知道。
只看二手信息,看不到一线最真实的信息。
只能看到焦虑、悲观的信息,看不到乐观、向上的信息,那还聊个毛,只能被信息茧房困死。
就比如,达叔前段时间写:
莫斯科,现在的房价是多少?房贷利率飞上天了。。
广东省PK俄罗斯,广州与莫斯科的房价对比。。
2024 乌克兰的基辅,生活成本和房价是多少?房贷利率比莫斯科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