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虾金融是最近发展势头很好的一个平台,投资额涨得很快,还和平安银行签订了存管协议,而这和花虾金融看上去十分高大上的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花虾金融,这个名字想想也挺搞笑的。老板,给我来一盆小龙虾)
花虾金融的运营主体是华夏信财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其全资母公司为华夏信财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夏信财)。
而华夏信财的股东结构则显示,其并列第一大股东为华夏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夏管理)。
(来自天眼查)
花虾金融、华夏信财、华夏管理,值得注意的是英文名都是huaxia,这不得不让人将其与著名的华夏银行联系在一起。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在2016年6月发布的《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6)》中,华夏银行名列第14,仅上市公司部分市值就超过了1000亿人民币。这对于P2P而言是个再好不过的干爹了。
不过花虾金融也没有主动宣传其与华夏银行的联系,在其官网的自我介绍中,华夏信财只说自己是由国泰财富集团和冠福股份(SZ.002102)大股东共同发起。但是在研究华夏信财的股权结构过程中,八阿哥却发现存在许多疑点,并让我更进一步地了解到了华夏信财创始团队的过去。
有点奇怪的股权结构
华夏信财的股权结构如下所示,分别是林文洪占股40%,华夏管理占股40%,刘家慈拥有剩下的20%。
结合华夏信财的自我简介,我们可以基本认定,林文洪代表的是上市公司冠福股份。根据冠福股份2017年第一季度的季报,虽然其最大股东为该公司的副董事长陈烈权,但事实上,以林福椿、林文昌、林文智、林文洪(他们是父子关系)为代表的林氏家族控制着冠福股份将近20%的股份,为最大股东。【闻舟(上海)实业有限公司的唯一股东为林文洪】在冠福股份的公告中,林文洪也多次被称为控股股东。
(来自华夏信财首页)
(冠福股份最新季报所显示的股东结构,林氏家族为最大股东)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季报显示,林氏家族已经质押了将近100%的上市公司股份,陈烈权也质押了68%的股份。而冠福股份在过去半年中股价可谓是节节下跌,由此也给股权质押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冠福股份过去几个月的股价走势)
说完林文洪,我们先跳过华夏管理,直接来说刘家慈。根据华夏信财的官网介绍,刘家慈目前担任华夏信财的助理总裁兼总裁办主任,虽然也算是高管,但并不靠前。如果这些股份真的由刘家慈所有,那置华夏信财董事长李彬以及6位副总裁于何地。所以刘家慈估计是替整个高管团队代持股份。
(来自华夏信财官网)
最后再来说说华夏管理。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表明得很清楚,华夏管理为外国企业,并为注册在大陆,其在大陆唯一开展的业务就是投资了华夏信财。这个时候我们再结合华夏信财的自我简介,我们可以认定,华夏管理应该隶属于国泰财富集团(Cathay Capital)。
(来自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如果我们参考国泰财富集团官网的信息,我们将看到一段非常高大上的自我简介:
(来自国泰财富集团网站)
依据其官网,国泰财富集团的投资案例包括了三九药业、华润置地、维达等知名企业(其中也包括华夏信财);而在这些被投企业中,光上市公司就有14家。
(来自国泰财富集团官网,国泰财富部分投资项目,其中就包括华夏信财)
一切都显得这么的高大上!但现实也是如此吗?
从国泰财富集团的网站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国泰财富集团只是一个壳子,真正的运营主体为新中财富管理有限合伙公司(以下简称新中财富,英文为New China Capital Management),其总部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斯坦福市。如果在一个名为findthecompany的网站查询该公司以及该地址,我们能看到以下结果:
(来自Findthecompany的结果)
我给大家简单翻译一下:
新中财富是一家成立于2006年的小型商业服务机构,位于康涅狄格州的斯坦福市。新中资本雇佣两名员工,年收入预计为17万4697美元。
我无法查证这段描述的真实性,只是提供给大家以供参考。
国泰财富集团,或者说是新中财富,在大陆有其分支机构:新中财富管理(香港)有限公司驻北京办事处(以下简称北京办事处)。但是很奇怪的是,该办事处在中国并未进行任何的投资行为。
(来自企查查)
北京办事处的法人代表为初旭勃,初旭勃的正式头衔为国泰财富集团首席代表。工商资料显示,初旭勃还是厦门世通华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通华纳)。世通华纳的相关新闻也显示,世通华纳曾接受过国泰财富集团的投资。
(世通华纳的股东结构,第二大股东即为初旭勃)
世通华纳的一个特点就是法律纠纷较多,同时还已经被列入失信名单,总金额接近1000万人民币。
(世通华纳是个货真价值的老赖,不知道初旭勃和新中财富陷入有多深)
目前,由于足够可靠的工商资料以佐证国泰财富集团,或者是新中财富的真正实力。但我特别好奇,为何国泰财富集团的子公司为何要成为华夏管理,而不是国泰管理,亦或者新中管理?难道只是国泰财富集团的英文名Cathay也包含着「中国」的意思,还是他们希望能让外界认为他们与华夏银行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我十分怀疑他们的真正用意!
针对华夏信财的股权结构,八阿哥认为总体上还是不错的,上市公司+外资投行。但是八阿哥也必须要指出来,无论是所谓的上市公司大股东,还是所谓的著名外资投行,多多少少都有一点水分。
高管团队的黑历史
华夏信财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高管团队却十分庞大,光总裁、副总裁、助理总裁就有9位,而这些高管无不拥有非常靓丽的简历,很多都出身于德意志 银行、宜信、平安集团、中国银河证券等一系列知名金融公司,其中像担任华夏信财副总裁、花虾金融CEO就曾担任过宜人贷的CTO。所以有不少投资者都告诉八阿哥说,他们是被华夏信财的高管团队吸引才去花虾金融投资的。
(华夏信财的高管团队,个个简历光鲜亮丽)
但在研究华夏信财高管的光鲜简历时,八阿哥却发现,其中一部分人详细列举了自己就职过的企业,无论有名还是不有名,比方说副总裁刘刚的简历中就写到「曾在清华同方深圳东进通讯和北京瑞鑫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三恒财富和坤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公司任项目经理、投行总经理、副总裁、总裁等职位」,说实话,这几家公司中除了清华同方,我别的都没怎么听过。
但是在总裁李彬以及副总裁李洋波、龚志伟、戴志军等人的简历中,我却发现,它们都提及了某互联网金融公司,但并未提及名字。
我又翻看了一下其他媒体对华夏信财高管团队的介绍,发现李彬、李洋波、龚志伟、戴志军以及刘家慈都曾共同就职于恒昌集团(全称是北京恒昌利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李彬曾担任恒昌的常务副总裁,李洋波则是恒昌的风控总监,龚志伟也曾供职于恒昌的风控团队,戴志军曾是恒昌的运营总监、副总裁助理,刘家慈也曾在恒昌工作过。
(关于华夏信财高管相对较老版本的介绍,来自76676.com)
恒昌集团,其实更常见的说法是恒昌财富,在理财这个行业以线下理财著称。按照其官方说法,恒昌财富鼎盛时线下门店超过1200家,员工多达47000多名。要知道,根据今年5月宜信官方发布的数据,宜信的员工总数刚刚超过25000名。恒昌的员工数量竟然超过了行业老大宜信,而线下理财同样也是宜信的主营业务之一。恒昌财富这么大的规模,估计营收压力山大。
说实话,由于线下理财业务模式的特殊性,恒昌财富经常游走在法律的边缘。查询各方报道我们就能知道,恒昌财富其实犯了不少事。
第一件,2016年5月11日,绍兴晚报报道,绍兴市政府自3月初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以来,绍兴49家投融资咨询类公司被查处,92人被警方刑拘或取保候审,追回非法吸储资金1.17多亿元。其中北京恒昌财富柯桥分公司涉及受害人134人,合计追回非法吸储资金3299万元。
第二件,2015年,大连市政府发布《涉嫌非法集资广告的通告》,36家不具备对社会公众开展投资理财业务的牌照和资质的理财平台被通报,其中就包括恒昌财富。
从这两件大家就能够看到,恒昌财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不少违规,乃至违法的地方。
我现在十分好奇,华夏信财同样也有线下理财业务,是不是也在走和恒昌财富类似的道路呢?(截止2016年5月,华夏信财光线下门店就有28家)
在查询恒昌财富相关新闻的过程中,我还发现,在2015年,恒昌财富还因人员的大量流失而被密集报道。
(关于恒昌高管离职消息的搜索结果)
在一篇来自《中国经营报》的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从2015年3月开始,恒昌财富内部就有高管开始离职,其中就包括常务副总裁李彬。而且这些高管还带走了底下的一些中、基层员工。所以我估计,李洋波、龚志伟、戴志军以及刘家慈都是那个时候跟着李彬一起出走的。
(来自《中国经营报》)
华夏信财的工商资料显示,华夏信财的成立时间是在2015年的6月。所以我就很好奇,这些高管们从3月到6月都去哪里了?按照我对互金高管们的了解,3个月的假期可是有点长呢,况且这个行业在2015年的时候那么红火,人员缺口极大。再说,如果没有明确的去向,李洋波等人可不会跟着李彬草率地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