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TeX的网友欢迎在周四准时收看【问题来了】,本周由头发变长的“高筒靴”为大家回答问题。
每一个问题都回答的相当仔细认真,一定能解决各位的种种疑问~
好了,废话不多说,来看看精选问答吧~
1、 耳机的音质与连接的机器关系大吗?普通千元旗舰手机配一款怎样价位的耳机就会不显得浪费,有什么推荐?——🍐jian🍊
音质与连接的机器关系很大,这一点是肯定的。
因为耳机是一个通过信号驱动振膜(不同耳机发生单元有差别)来产生声音,而连接的机器俗称为“前端”。
首先音频文件是数字文件需要有专门的硬件把它转换成电信号,这个过程就涉及到音质的损失以及声音信号输出的“风格”。
另外耳机有一个参数叫做“阻抗”,所以这就需要“前端”的“推力”相配合。
有的耳机很昂贵,音质也很好,但是阻抗高。
这样的情况你把这个音质很好的耳机连接到一个推力不是很足的前端比如手机上的话,这款耳机的声音输出就会收到很大的限制,也就是俗称的推不动。
当然除此之外,前端设备的功放、运放芯片等等也决定了整个声音表现的好坏,所以说前端(连接的机器)和耳机的音质有着很大的关系。
首先千元旗舰这个是手机厂商的定位,它想表达的是在千元机中它的硬件配置是处于顶级的。
这个价位段的机型如果您想拥有更好地声音表现其实KOSS PP、AKG K420或者是森海塞尔PX100/200都可以。
不过相对于千元机稍稍有些浪费了,其实您可以选择该厂商官网的一些型号的耳机,比如是50元左右的官网耳机,比如像是魅族EP系列,小米圈铁耳机或者是一加银耳、一加金耳一类的。
如果您觉得这个也超出预算的话。您可以去某宝搜索关键字“ZUNE 耳机”,结果当中非入耳式设计,注意是非非非入耳式设计,两个耳机的背面带磁铁可以吸在一起的那款,你可以尝试一下,你会回来留言的。
另外就是你也可搜索关键字“潜25”这些耳机都是一些玩家DIY的,据说有着不错的声音表现,但本人并没有尝试过,只是提供一个解决方案。
2、 以前的3g手机电话拨号里面有视频通话的选项,为什么到4g手机反而把这个功能给取消了呢?——铁根
这个问题是个非常不错的问题,我们可以看看现在还有哪些运营商有这项服务。
首先联通3G是有的,但是4G就消失了,中国移动是有的但是在4G时代几乎没有宣传,而且兼容性有问题,只能和移动的号码进行通话。
电信就略显尴尬了,似乎都没有提过这事儿。
事实上,视频电话在很早就有这个概念,但是真正投入到使用之后,协议不兼容是最大的限制,除了运营商要互相支持以外,设备也要使用同一协议。
这就造成了这项功能很难被大面积推广,并且资费上也很难协调。
所以说在技术、实际体验、资费、设备等多个方面的制约下这项功能几乎没有推广的必要。
另外一点,现在即时通信软件非常多,使用流量进行视频或者音频很方便,计费也简单明了,并没有运营商和设备的限制。
有了体验好的,谁还会自讨没趣继续把不挣钱还赔钱的技术拿出来推广呢。
3、 请问模块化结构平台可以随意更換手机配置的的手机什么时候可以出现!——圣彼德堡的雨!
不严谨的说,目前的LG G5还有Moto Z都算是模块化手机,但是他们并非你所说的更换配置。
最接近的就是谷歌此前的Project Ara模块化手机但目前的消息是这款手机很有可能会遭到取消。
而即使没有取消的话,Project Ara的机型也并非所有的硬件都可以换,它支持屏幕、电池、摄像头等主要部件,像是SoC是无法更换的。
这也是系统层面的决定的,不同厂商的SoC都有自己的Android“底包”,你可以理解成不同的驱动,目前的Android设备还远没有Windows平台的这种通用设定;
另外一个层面,这样的设计其实在体验上可能并不会太出色,所以说这种手机也许现在就能推出,但有没有市场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4、 我就想问问,现在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华为石墨烯也出来很久了,为啥还是不能应用在手机或者手表上,害得我们每天要充电:手机、智能手表、平板——Nicky
咱们先不用讨论哪些材料更好,移动设备的电池有几点因素是必须要考虑的,稳定性和成本。
因为移动设备的工作温度必须要很宽泛,而且必须要成本得到控制,不然整机的售价就难以控制。
另外是充放电的次数以及长时间使用的寿命损耗等等都需要考量的。
所以从目前的角度来考量就肯定会选择安全、可靠成本可控的电池材料。
5、 据说智能手机上的摄像头,最好的成本也不足100元,为什么笔记本上的摄像头都那么差——李卓能
第一你也说了是据说,传感器的好坏和价格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并非所有摄像头都是100元。
而且即使是100元,你就确定这100元的摄像头能比你的笔记本好好哪去么?
另外,目前的笔记本其实和一个智能手机的整体价格相差不多,而同样的情况下,更大的屏幕,更大的电池,里面还有更昂贵的硬件,那些非必要性的功能就必须要压缩成本。
6、 现在的手机几乎都是不可拆电池,难道可拆式电池真的不经用?还是有什么原因?——魅荣
在最开始推进这个设计风格的是苹果,因为双面玻璃+铝合金中框,或者是为了更好地视觉上的一体性的话这样的设计是必要的。
当然也有人解读这样的设计可以防止那些水货卖家偷换电池。
实际上这样的设计更多的意义在于不可拆卸,设计会让手机内部有更多的空间,也能让电池更大。
因为目前的大屏智能手机本身就很费电,可更换电池的话会浪费很多空间,单块电池的容量会缩小很多,这样换电池的烦恼反而会比多充一次来的更烦人,你认为呢?
7、 其实一直想知道手机的处理器和电脑上的处理器区别在哪里?为什么英特尔和AMD这种传统CPU企业,却在手机处理器上面无能为力?——士多啤梨番茄蛋
区别在于处理器芯片的架构是否支持桌面系统。
当然这部分是可以通过系统调整来支持的,事实上英特尔此前一直有移动设备的SoC芯片(并非Core M系列)。
比如像是华硕ZenFone,还有此前的联想K800,以及摩托的一些机型都采用过英特尔芯片,他们的性能表现也不错。
但是对于这种移动设备来说可能优化的针对性没有那么强,但这并不是致命伤,致命伤是基带。
手机上的处理器不叫做CPU而叫做SoC是因为他除了处理器和GPU以外还集成了很多其他功能。
其中基带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除了支持网络由它决定以外,WiFi、蓝牙、GPS等无线功能都由基带来实现。
而绝大部分的移动通信专利都在高通手中,所以Intel的基带要不然就要缴纳授权费,要不然就会牺牲网络的支持甚至性能。
而目前我们看到的联发科因为拿到了交叉授权等等,在全网通芯片出现之后的地位才有更好的提升。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好啦~本期获奖的就是
“铁根”
啦~请将你的姓名电话地址写在留言里,一定是留言里,我会尽快将奖品寄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