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骨后疼痛一般人似乎首先想到是心绞痛,的确,典型的心绞痛表现多为突发的胸骨后压榨性、闷胀性或窒息性疼痛。
所以电视剧中常常有这样的情节:剧中人物精神受到过度刺激后,会捂着胸口倒在了地上。
观众的感觉是 「 这一定是心绞痛发作了 」!那么胸骨后疼痛一定是心绞痛吗?
请看下面的病例:
李女士,64 岁,有高血压病史,最近经常出现胸骨后疼痛,自述有 「 烧心 」 感,害怕是冠心病心绞痛,在儿子的陪同下来到医院心血管科。
静息心电图提示:左心肥厚,ST-T 非特异性改变,频发房性早搏,又进行了 24 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在胸痛发作时间段心电图并没有明显 ST-T 改变,心脏 CTA 检查未发现冠状动脉有明显狭窄,但她自认为一定是冠心病心绞痛,非要医生给开药,诊断不明,肯定无法用药。
僵持不下之时,老人的一个起身动作引起了医生的注意,老人起身时很吃力,需要在儿子帮助下才能站起来,站起来后又自己捶捶腰部,原来老人最近几个月一直腰酸背痛,在医院做了骨密度检查,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医生给开了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阿仑膦酸钠片,每周一次,已经连续吃了 4 个礼拜了。
经过仔细询问,原来老人每次都是中午服药,服药后就吃饭,饭后就马上午休了,至此医生高度怀疑老人胸骨后疼痛极有可能是服用阿仑膦酸钠引起的食道溃疡或食管炎,遂让患者做了胃镜检查,结果发现食管下段有个小溃疡,胸骨后疼痛的原因找到了。
阿仑膦酸钠为临床常用的口服抗骨质疏松药
,但服药 「 规矩 」 比较多,若不按照用药指导正确服药,如上述病例那样,不但会影响疗效,还会导致诸多不良反应发生。
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具体讲讲,服用该药物有哪些讲究?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骨质疏松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 50 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 19.2%,其中女性为 32.1%,男性为 6.9%。
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当前抗骨松药物均有良好的降低椎体骨折风险的作用,部分药物兼具降低非椎体骨折风险和髋部骨折风险的作用。
双膦酸盐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其中阿仑膦酸钠是临床最常用的口服双膦酸盐类抗骨质疏松药,此药为骨代谢调节剂,与骨内羟基磷灰石有强亲和力,能进人骨基质羟磷灰石晶体中,当破骨细胞溶解晶体时,药物被释放,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从而抑制骨吸收,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
阿仑膦酸钠片目前有两种规格:10 mg/片,70 mg/片。
10 mg/片
:每天 1 次,一次一片 (10 mg)
70 mg/片
:每周 1 次,一次一片 (70 mg)
(1)治疗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以预防髋部和脊柱骨折(椎骨压缩性骨折)
(2)适用于治疗男性骨质疏松症以预防骨折
(3)适用于治疗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症
(4)高钙血症及 Paget 病。
消化道不良反应
:可能对上消化道黏膜产生局部刺激,部分患者口服后会导致食管炎、食管溃疡引起上腹不适、反酸等不适症状。活动性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道炎、功能性食管活动障碍者慎用。
流感样症状
:部分患者首次口服后可能出现类似流感样症状,如发热、骨关节疼痛等,一般 3 天内可自行缓解,若症状严重可给予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对症治疗。
下颌骨坏死
:在拔牙或者有局部骨髓炎患者中,有可能导致骨骼延迟愈合,在罕见病例中,会出现局部下颌骨坏死,一般与拔牙及局部感染伴久不愈合相关,这可能是阿仑膦酸钠能产生的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对患有严重口腔疾病或需要接受牙科手术的患者,不建议使用该类药物。
非典型性股骨骨折(AFF)
:一般表现为大腿钝痛、酸痛,发生风险与该类药物应用时长有关,但绝对风险非常低。若确诊 AFF 应立即停止使用双膦酸盐等抗骨吸收药物。
(1)口腔卫生差、拔牙、种植牙、牙周病、假牙不合等都是下颌骨坏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用药期间需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进行牙科手术前应告知医生正在服用该类药物。
(2)服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可能会出现低钙血症,使用前应先检测血钙水平并纠正。若食物中钙和维生素 D 摄入不足,应予以补充。
(3)高钙食品(如牛奶)、钙补充剂(如碳酸钙)及含铝、镁等抗酸药物(如铝碳酸镁片)会影响双膦酸盐类药物的吸收,应间隔至少 2 h 服用。
(4)不宜与阿司匹林或非甾体抗炎药同服,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
(5)不能保持站立或端坐 30 min 的患者禁用。
(6)服药期间若出现吞咽困难、吞咽痛、胸骨后疼痛、胃灼热等胃食管刺激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
(7)少服或忘服后,不能过量使用,继续按医生的处方服用。
(1)对于肌酐清除率小于 35 ml/min 的患者,严重肾功能不全者不建议使用。
(2)有食管排空延迟的食管异常问题,不能吃这种药物。
(3)儿童、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禁用。
(4)对本品过敏者。骨软化症患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