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樱桃小房子
樱桃小房子,一个沉沦于房地产江湖十年的财经女记者,敢于报道真相,善于挖掘独家,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风格,让你学会如何买房,如何让财富增值。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樱桃小房子

央行打左灯向右转,说大放水是别有用心

樱桃小房子  · 公众号  · 房地产  · 2017-05-15 23:57

正文

 

这几天媒体又在选择性报道,说央行4月份从缩表,又转为了扩表。

到底是松还是紧,让市场一头雾水。

其实一时的缩表,扩表,根本代表不了货币政策的方向。

另外,央行早几天4590亿元的MLF,被有些别有用心的人解读为大放水,然后放言房价还要上涨。

引得市场极为紧张。

为此,樱桃小房子采访了央行内部的人士,做了专业的解读。

1

 

扩表不意味着货币放松


央行的一季度研究报告里写了,央行缩表,主要与外汇占款有关,2015年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曾收缩2万亿,2016年3月末较1月末也收缩了1.1万亿。这两次缩表,都是在外汇占款下降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同时也与降低准备金率有关。

外汇占款下降,资产下降,央行资产负债表收缩,这个好理解。那降准为什么也会造成缩表呢?很多人都认为,降准就是放水,应该是扩表才对啊。

2015年全年5次降准,2016年3月也降准了,而降准只改变基础货币结构,但并不增加基础货币总量。

降准后,商业银行法定准备金会转化为超额准备金,具有投放流动性的作用,随着商业银行动用这部分流动性,超额准备金也会相应下降,由此产生缩表效应。

打个比喻,中国银行吸收了100亿元存款,按照目前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6.5%算,银行要上缴16亿5给央行,剩下的83.5亿元可以拿出去放贷,但实际上中国银行会多存点在央行,比如总共存了20亿在央行,多出的3.5亿就是超额准备金。

假如降准0.5个百分点,那中行就只要上缴16亿的法定准备金,多出的0.5亿元又成了超额准备金,那存在央行的超额准备金就变成了4亿,而中行把这多出来的0.5亿元拿出去放贷后,那存在央行的超额准备金也只有3.5亿了,对央行而言,负债减少了0.5亿元,就是缩表了。

而美国的资产负债表里面,资产端没有外汇占款这一项,只是国债,所以美联储的缩表,跟我们央行的缩表,完全不是一码事。

央行解释称,4月份又从缩表转为了扩表,很多人以为又要放松货币了。

如上图,我们4月份的外汇占款,环比又下降了520亿元,果然不出我所料,外汇管制放松后,资金还在继续流出。今年2月、3月环比分别下降了581亿、547亿。

外汇占款减少,相应的基础货币也就少了。

但扩表主要是负债端的政府存款增加了4739亿元,所以央行通过一些操作工具,比如逆回购,MLF等这些,注入市场流动性,所以对其它存款性公司债权(也就是银行)的资产增加了3859亿元。

比如央行对工行注入了一笔500亿的MLF,那这笔钱在央行的表上,就属于增加了资产,是扩表。

其实从我上面的解释可以看出,在降准释放流动性,货币放松的时候,你看到的却是央行缩表。

换个角度,央行自己也说了,在资本流出时,央行缩表,并不意味着流动性开始紧张。

同样,央行扩表,也不意味着流动性开始放松,只是这句话央行没有明说。

反正过去央行一般都是只做不说,或者打左灯,向右转。

因为中央的货币政策是高度机密,这个答案值上千亿,如果让你知道了,那就会有人做套利,怎么会让你一眼看出呢?

过去央行说从宽松货币政策转为稳健,实际上是大放水,误导市场非常严重。

而今年转向稳健偏中性的货币政策,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的方向。

虽然中性仍带有稳健,但翻译成人话,就是不再大放水了,否则外汇储备肯定跌破3万亿,现在3万亿是央行的命门,必须死守的底线。

 

2

央行大放水了?胡说八道!


5月12日,央行在公开市场开展MLF(中期借贷便利)4590亿元,很多人解读成央行大放水,货币又要变纸了,然后意淫房价又要涨了。

我只能说这是别有用心的人,故意夸大央行信号,造成房地产市场恐慌。

数据显示,5月共有4095亿元MLF到期,其中5月3日已到期2300亿元,当期未续做,5月16日还有1795亿元MLF到期。之前不给续,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风暴,也给市场造成了恐慌,各个银行高于基准利率50%在高息揽储,都说明了市场资金紧张,而这一次,央行只是给市场一次性补充一下流动性而已。

这就能代表大放水了?简直是胡说八道。

为了更权威发声,樱桃小房子今天专门找央行的朋友解读了一下,包括以下内容。

1、  说MLF是放水,肯定不对,为什么要用这个工具呢?是因为最近监管层对银行同业业务、委外业务等方面的打击,导致很多商业银行缩表厉害,对市场流动性造成了压力,如果一下子掐的太死,市场未必能承受得了。


2、  MLF是半年期和一年期的操作,为什么不用几天或几十天的短期工具呢?是因为商业银行缩表本来就不是几个月完成的事情,监管也不是几个月突击检查一下就完事了,现在的监管才刚刚开始呢,为了防止市场出现大幅波动,消除市场的担忧,提前给市场做的一个准备。说放水是完全不客观的评论,更何况四千多亿的这个数字也不大。

 

近日,银监会也在安抚市场,对于近期银监会发布的众多政策,将在自查督查和规范整改工作间安排4至6个月的缓冲期,为银行实现合规达标预留时间,让市场不必过分紧张。

 

3

为什么要注入流动性?

为什么一行三会的监管,会导致银行资产负债表收缩,会导致银行钱荒,市场流动性紧张。我再用通俗的话解释一下。

很多人不懂什么是委外业务,收缩意味着什么。

这几年银行钱非常多,按照监管,总不能全部放给房地产吧,但是实体经济太差了,好的企业各个银行都抢着放贷,也没那么多好企业,差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说不定哪天就倒闭跑路了,银行害怕放出去坏账太多,宁可不贷,找来找去,也没有好的资产标的可放贷。

可是钱太多了,各种理财产品要付息啊,咋办呢,总不能天天躺在账上吧,不然银行怎么赚取利差,得想法子放出去才行。

然后各个银行脑洞大开,左思右想,为了规避监管,就发明了委外业务,就是委托外部机构做的业务,买企业债,买股票等。

比如通过券商通道,买了某房企10个亿的企业债券,把钱变相的放给房企。银行的钱放出去了,有利息,资产负债表也做大了,券商呢也赚了点佣金,房企也融到资金了,大家合作共赢,一起发财。

钱最后都跑向房地产了,房企有了钱,拼命抢地王,房价上涨预期更大了,泡沫越吹越大,中央一看吓一跳,赶紧的去杠杆,不然到时候美国加息,我们就完蛋了。

怎么去杠杆呢,通过加息,好像又没到时候,毕竟经济还没有企稳,现在加息对实体经济是伤害。

解铃还须系铃人,把泡沫吹大的是银行,不是央行,所以必须要打击银行不受监管的那些业务,让过去的委外业务,同业理财业务等乱七八糟的金融创新,都纳入监管,也就是官方说的MPA,那这样一来,那些不受存款准备金约束的资金,空转的资金,就要见光死了。 

比如,上述例子中的这10亿元债券,现在监管层要求马上卖出债券赎回资金,所以为什么债市跌的狗一样,大家都在卖,都缺钱,价格自然跌了。对房企而言,钱被抽走了,当然也会缺钱。

降低杠杆,钱回收,当然是收紧流动性的一个过程。

所以当市场借不到钱的时候,央行才会适度注入中短期流动性。

中央也明白,我们的经济就像得了癌症一样,有点营养就全被癌细胞吸走了。

怎么能绕过房地产给经济输送营养才行。

如果真想放水,那直接降准好了。然而,央行并没有这么做,这种中短期投放,更为精准,有助于往实体经济流。

4月份M2的环比下降,其实已经是在收缩货币了。为什么就没有人注意到呢?而是选择性的放大这个四千多亿的MLF,尤其是房托,只选择性的拿着有利于房价上涨的信息四处传播。比如同样的人民日报的报道,看空的我,会重点看它说下半年楼市调控会逐步显效,房价稳中小跌,而有的人就选择性的看它说长期房价还要涨。

m2环比出现负增长,最近十年,大概出现了十次左右,但连续负增长还真没有过,所以我们到时候可以重点关注5月份的M2数据变化。

 我今天问的这位央行的朋友,他说从理想的角度,中央肯定是不想让房价崩盘,希望稳定在一个合理水平,以时间换空间,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等大家收入增长起来了,消化目前的价格泡沫,但他认为实际上很难稳定,因为市场的走势并不是想怎么走就怎么走,就好比过去两年的房价暴涨,其实也是央行没有预料到的,按照政府的理想,肯定是希望慢慢涨,与居民收入水平同步,相匹配,跟股市一样,希望是慢牛,但结果加了杠杆后,都成了疯牛。

同样,在去杠杆时,希望慢慢调整,但结果很可能超出我们预料之外。

 

4

一带一路的美好蓝图

最后我补充说下这几天重新火热起来的一带一路,按照我们的设想,人民币还是要国际化,像美元一样,向全世界收取铸币税,同时化解我们国内的产能。

那不管是人民币出去,还是美元出去,反正搞一带一路,钱都是要出去了吧,资金光流出怎么行,按照美好的路径设计,钱出去了,还要想办法让它们回来。

比如中国铁建到巴基斯坦拿了一个铁路工程项目,那就需要采购大量钢铁吧,刚好中国钢铁过剩,我们国家开发银行借钱给中国铁建,然后买中国的钢铁,工程建好了,交付给巴基斯坦,巴基斯坦说,我暂时可没钱给啊,不要急,老巴你每年用财政资金给中国铁建一点美元,慢慢还吧。

这钱,最后慢慢不就赚回来了嘛。

当然,这是我们大中国美好的愿景,能不能如愿所偿,我也不知道。

 

版权声明

樱桃小房子的文章均属原创,欢迎转载,文章开头请注明来源,并放上二维码。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号 

樱桃小房子(ID:cherryhouse2017) 

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