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师癌症杂志》(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作为由美国癌症学会精心打造的综述性、严格履行同行评议的学术期刊,长期以来一直稳坐全球学术期刊影响因子排行榜的首位。其
最新影响因子高达 503.1
,将其他学术期刊远远甩在身后。凭借极高的影响因子和权威的临床数据,CA 已成为医学界,尤其是肿瘤学领域的「神刊」。该期刊所发表的论文,不仅极大地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更对全球癌症防治政策的制定及临床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CA 以往主要聚焦于癌症流行病学报告和综述,从未发布临床试验研究论著。然而,
在 2025 年 2 月 20 日,CA 创刊以来的首篇原创研究成果面世,而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来自国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院士所领导的团队
。
团队带来的是一项关于
「鼻咽癌诱导化疗后根据肿瘤体积的变化调整放疗体积」
的突破性研究,为鼻咽癌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策略。作为 CA 发布的首篇临床研究成果,该研究的发表无疑为中国肿瘤学领域赢得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图 1. 研究截图
局部晚期鼻咽癌(LANPC)的标准治疗方案为诱导化疗(IC)后同步放化疗。近 90% 的患者能够对诱导化疗表现出积极响应,肿瘤体积显著减小。而基于诱导化疗前的肿瘤体积制定传统放疗会导致周围重要功能结构(如内耳、腮腺和颞叶)受到不必要的高剂量辐射,进而导致患者出现高比例的听力损失(72%)、口干症(57%)以及颞叶损伤(12%),严重损害生活质量。
鉴于此,研究者提出了一个创新假设:
仅对诱导化疗后残留的肿瘤部分实施全剂量的减量放疗,在达到不劣于标准治疗方案疗效的同时减小毒性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发起了一项多中心、非劣效性、随机对照研究。
该研究
旨在探索基于诱导化疗后肿瘤体积变化的缩减体积放疗治疗
LANPC
的疗效是否不劣于基于诱导化疗前肿瘤体积制定的常规放疗方案
。研究共招募了 445 名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入组患者接受标准的诱导化疗后,按 1:1 随机分配到减量放疗组(基于诱导化疗后的肿瘤体积进行放疗)和常规放疗组(基于诱导化疗前的肿瘤体积进行放疗)。
图 2. 常规放疗组(左)和减量放疗组(右)放疗范围(来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公众号)
具体放疗剂量根据肿瘤和淋巴结的不同区域进行调整,GTV(大体肿瘤体积)接受 70 Gy,颈部淋巴结接受 66-70 Gy,高危 CTV(临床靶体积)接受 60-62 Gy,低风险 CTV 接受 54-56 Gy。
研究的主要终点是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非劣效界值设定为 8%),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S)、无远处转移生存期(DMFS)、无失败生存期(FFS)、放射相关毒性和生活质量(QoL)。生活质量通过标准化问卷评估,包括总体健康状况、身体功能、情绪功能、口干和唾液粘稠度等方面。
在 2020 年 8 月 7 日至 2022 年 5 月 27 日期间,445 名入组患者中的 225 名分配到减量放疗组,220 分配到常规放疗组。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基本均衡。减量放疗组的放疗体积为 66.6 cm³,放射剂量为 GTVnx(50.6±29.9 cm³)和 GTVnd(15.9±17.3 cm³)。常规放疗组放疗体积为 80.9 cm³,放射剂量为 GTVnx(60.8±35.6 cm³)和 GTVnd(20.4±20.4 cm³)。减量放疗组在放疗体积和放射剂量上均小于常规放疗组。
中位随访 40.4 个月时,减量放疗组和常规放疗组的 3 年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 91.5%(95%CI:87.9%–95.4%)和 91.2%(95%CI:87.5%–95.1%)。两组之间的差异为 0.3%(95%CI:-4.9%-5.5%),这表明
减量放疗在局部区域控制方面不劣于常规放疗,达到了非劣效性的标准
。
图 3. 研究主要终点区域无复发生存率结果
减量放疗组和常规放疗组的 3 年 OS 率分别为 96.8% vs. 96.7%(Stratified HR = 1.26;95% CI:0.50-3.18),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减量放疗组和常规放疗组的 3 年 DMFS 率分别为 91.7% vs. 93.3%(Stratified HR = 1.23;95%CI:0.60-2.49),无显著差异;减量放疗组和常规放疗组的 3 年 FFS 率分别为 85.1% vs. 85.9%(Stratified HR = 0.94;95%CI:0.45–1.51),同样无显著差异。
减量放疗组的安全性优于常规放疗组。放疗导致的急性毒性方面,减量放疗组 ≥3 级急性黏膜炎(19.8% vs. 34.1%)和口干(4.1% vs. 8.6%)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放疗组。放疗导致的慢性毒性方面,减量放疗组 ≥3 级晚期中耳炎(9.5% vs. 20.9%)、听力损伤(4.1% vs. 9.1%)、口干(3.6% vs. 9.5%)发生率也均显著低于常规放疗组。
表 1. 两组急性和慢性毒性发生率
从基线到治疗后 3 年,减量放疗组患者生活质量(QoL)评分表现出显著改善趋势,特别是在总体健康状况、身体功能、情绪功能、口干和唾液粘稠度等方面,减量放疗组的患者报告了更好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
首次在 III 期临床试验中证明了根据诱导化疗后肿瘤体积进行的缩小体积减量放疗在局部无复发生存率方面不劣于传统的基于诱导化疗前肿瘤体积的放疗,且显著降低了放疗相关毒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本研究主要在鼻咽癌高发区进行,患者均为 WHO III 级且与 EB 病毒相关,因此对于非高发区患者的适用性尚待验证。尽管 EB 病毒相关的鼻咽癌治疗反应相似,但不同地区患者的临床特征可能存在差异。未来研究需要在非高发区进一步验证缩小体积放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探索质子治疗等更精确的放疗技术,以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