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管家
文:小黑
编辑:水金
想想在作文课上写了一篇材料作文,但是因为立意跑偏而被老师给了低分。不开心的想想来找小黑哥哥诉苦,把材料拿给小黑哥哥要她给自己评评理。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小黑哥哥表示:妈耶这不是当年支配过我的高考作文吗?你们海豚学校这么厉害的吗?你才
5
岁就要写这种东西的吗?你的立意是啥来着?
想想说:"我觉得双方选手没有遵守学校制定的比赛规则,应当受到惩罚。狭路相逢勇者胜,在赛场上面对对手我们应当勇于亮剑,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emmmm…
小黑哥哥心想这以后可坚决不能当着孩子面儿看李大团长了,这也太中二了吧。印象中标准立意好像是“敢于打破常规,合作共赢”一类的吧。
不过话说回来
5
岁的小朋友好像确实不大能理解
建立新的规则取得双赢
这件事。于是小黑哥哥给想想讲了最近刚刚看过的一个研究来安慰他。
在这个研究中,科学家们十分好奇,当小朋友们面临类似“山羊过独木桥”这种个人利益存在冲突的社会困境时,
能否创造一套规则,对双方的行为进行协调,从而达到双赢呢?
于是科学家们设计了一套社会困境的游戏装置(见下图)。两名小朋友分别拥有一辆蓝色的小火车和一辆黄色的小火车,每辆车上都装有三枚弹珠。每辆火车都有两个火车站,一个在直线轨道的尽头(在对面列车的后面),一个在偏离直线轨道的尽头。小朋友可以通过操控各自的开关使小火车开向不同的车站。
图
1
游戏装置示意图
A
为黄车车站,
B
为蓝车车站,
C
为操纵开关
如果两辆车均在直线轨道上行驶,那么弹珠会因为相撞而全部掉落。如果一辆车转弯,那么转弯的车将会掉落两颗弹珠,而另一辆直行的车则不会掉落。如果两辆车均转弯,那么它们都将掉落两颗弹珠。
图
2 不同选择下黄车和蓝车剩余的弹珠数
科学家邀请了
72
名
5
岁的小朋友和
72
名
8
岁的小朋友来到实验室,
4
名同龄的小朋友
被分成一个小组共同完成一次实验。实验员首先向小组成员讲解游戏规则,并和两位助手进行游戏模拟展示。每次都从
4
名孩子中
随机选择两名
进行游戏,另外两名小朋友在旁边观摩。每结束一次游戏,小朋友可以拿着自己火车中剩下的弹珠找实验员换取等量的贴画奖励。每个四人小组一共进行
20
次游戏。在第
6
、
10
、
14
次游戏结束后实验员会提示小朋友们可以创造自己的规则并进行讨论。整个游戏的过程进行录像记录,并统计每组成员获得的总收益。
研究人员对录像进行了编码,如果一个儿童提出了一项规则(例如蓝色的车永远走直线),并且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或提出反对意见,则该规则视为已确立。并对游戏过程中小朋友们的交流与矛盾冲突进行编码。
研究人员发现,
8
岁的儿童
更容易在实验员的鼓励下想出并同意公正的规则来指导他们随后的游戏行为,
5
岁的儿童则不行。此外,与没有规则的游戏相比,按照自制规则进行游戏的儿童获得了更高的回报,交流过程中的冲突也更少,协调效率更高。
图3
不同实验阶段(第几次游戏)中不同年龄儿童形成规则的小组数
及所占该年龄小组综述的百分比
这些发现表明,大约在
5
岁之后
8
岁之前
,儿童能够创造并使用规则调节与他人潜在的利益冲突。
而我们想想还是个
5
岁的宝宝,所以不能理解这段作文材料的立意是特别正常的。等想想再长大一些,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