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盛和塾
【稻盛和夫经营研究中心】 盛和塾是企业家学习、亲身实践“稻盛经营学”的学习平台,帮助企业家提高心性、拓展经营,解决经营难题和困惑。2019年稻盛和夫解散全球盛和塾,仅保留中国盛和塾,欢迎加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工智能汽车  ·  数据首发!25-30万元价位车型「爆拉」AD ... ·  昨天  
草原云 北方新报  ·  车辆年检新规出台!3月1日起实施! ·  2 天前  
草原云 北方新报  ·  车辆年检新规出台!3月1日起实施! ·  2 天前  
比亚迪汽车  ·  国货之光·悦己宜家 | 方程豹 ... ·  4 天前  
比亚迪汽车  ·  方华2025 |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盛和塾

稻盛和夫:思善行善,必有福报

盛和塾  · 公众号  ·  · 2024-03-21 05:00

正文

【每日·听稻】 思善行善,必有福报。思恶行恶,必有恶报。要行善事,就要尽弃私心,磨炼内心,不断美化我们的心灵。 ——稻盛和夫#盛和塾

本文字数:3910字 | 预计阅读:13分钟
音频播放结束后将自动循环播放,可重复收听


住在同一个世界里的人,因为有无关爱他人之心,而分出了地狱和天堂


已经是40多年以前的事了,当时京瓷还是中小企业,在欢迎新员工的典礼上,我对刚进公司的大学生们讲了如下一段话。


“你们从小到大一直受父母以及社会上许多人的帮助照顾。从现在开始步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应该轮到你们反过来回报社会了。如果还一味要别人关照,那不行。从受人帮助到帮助别人,立场需要180度大转弯。”


我讲这些话,是因为当时京瓷规模还不大,员工福利尚不完善。


大学毕业的新员工常常抱怨:“起初把公司想得太好,而实际上福利待遇不健全,工资也不高。”



针对他们的牢骚,我训斥说:“不错,现在公司确实还小,设备不够,制度也不健全。我们要把企业做好,工资福利也要大大提高,但这必须靠你们自己辛勤劳动,不是靠别人帮助,必须用自己双手创造。”


我希望他们懂得,习惯于依赖别人,只想要别人照顾的人,往往缺乏知足意识,只会发泄不满。


踏上社会,要转变角色,要为周围的人服务,要为团队、为企业作贡献,为此,人生观、世界观就必须作180度的转变。


当时我还不知道“利他”这个词,也不具备明确坚定的思想哲学,但我总是不断向年轻人强调,尽力为他人效劳这种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先人后己,有时即使付出自我牺牲也要为对方尽力。


为什么必须具备这种对他人的关爱之心呢,我剃度进入佛门时,一向关照我的一位圆福寺的长老给我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某寺院的年轻的修行僧问长老:“听说那个世界里有地狱和天堂,地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长老答道:“确实不错,那个世界有地狱也有天堂。但两者的区别却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那地方从外观上看一模一样,唯有一点不同,就是住在那里的人的心。”


长老说,地狱和天堂都有一只相同的大锅,锅里一样煮着美味的面条,但要吃到面条不太容易,因为夹面条的筷子足足有一米长。


地狱里的人都只想自己先吃,争先恐后用筷子夹起面条,但因为筷子太长,夹起的面条送不进自己的嘴里。


于是争抢对方夹住的面条,甚至打起架来。 结果面条撒了一地,谁都没吃上。


美味可口的面条就在眼前,却一个个都饿得头昏眼花。 这就是地狱里的情景。


天堂里的情形正好相反,客观的条件相同,但结果完全不同。这里的人用自己的长筷夹起面条后送到对面人的嘴里。


“请您先吃。”对面人吃到后说:“谢谢您,现在应该您吃了”,把面条送到这边人的嘴里。结果天堂的人都高兴地吃上了美味的面条,个个心满意足。


住在同一个世界里的人,因为有无关爱他人之心,而分出了地狱和天堂。这就是上述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思善、行善,得善果


虽然我们说过世间有“思善行善得善果”的因果报应法则,但为何思善行善就会得善果呢?


针对这个疑问,我过去曾以宇宙形成这一科学过程为例,做过下面的阐述。


现今辽阔的宇宙是由一小撮温度、密度超高的基本粒子爆炸而成。现在,宇宙仍然在持续膨胀,这已经成为现代宇宙物理学的定论。



宇宙的形成起源于基本粒子在大爆炸及持续膨胀的过程中的相互结合。


宇宙的起源就是基本粒子。打破原子后形成的最终物质唯有基本粒子,但这些基本粒子借由大爆炸结合为质子、中子和介子,再构成原子核;然后捕捉电子,产生氢原子;氢原子又通过核聚变变成较重的原子;如此反复循环,持续制造更多的重原子。


原子反复结合形成分子、高分子,如此形成了包括人类这一万物灵长在内的宇宙。


换言之,宇宙间存在一种能推动基本粒子、原子等无生命体不断进化发展的法则,若用拟人的说法,就是宇宙存在意志。


宇宙原本就是一堆基本粒子,本可以保持基本粒子的形态,但它却没有将它们置之于一边不予理睬。


宇宙中充满了一种“气”,这种“气”使基本粒子不断进化,由此创造出世间森罗万象,并促使它们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


因此,才能从无生有,从无生物中创造有机物,也就是创造出生命,甚至创造出人类。


宇宙中有一股浩然之“气”,它关爱万物,使万物生长发展。


有人说,宇宙间充满了神灵的大爱,它对万物充满慈悲,推动着万物向上发展,这种说法并非虚构。


“气”也好、“意志”也好,“法则”也好,只是说法上的不同,事实上宇宙的确存在这种力量。


这就是说,宇宙中流淌着一股推动万物向上发展的“气”。虽然冥冥间存在着一股推动天地万物生长发展的“气”,却没有分毫“只顾自己好”的“气”。


另一方面,我们的思想、心愿也是“气”。


当人们拥有“让所有事物变得更美好”这一善念时,这种愿望,也就是“气”,就开始与宇宙的洪流同步,因此必将获得善果。


为了让自己发展,不惜贬低他人,拖别人的后腿——宇宙并不存在这种“气”。


这种由不正之气而产生的行为可以说是逆行倒施,违背宇宙洪流,结果必将失败。


正因为宇宙间流淌着这么一种使万物幸福、推动万物向好的方向发展的“气”,因此“思善行善得善果”的因果报应法则才得以成立。


这一法则拥有强大的力量,甚至能改变人天生的命运。正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在人生中每一刻的所思所想、一言一行都至关重要。


要行善事,就要尽弃私心,磨炼内心


也许有人认为积累财富,获得名利、地位才是人生的价值,但是我一直提倡:“为社会为世人鞠躬尽瘁,才是最高尚的行为”。


思善行善,必有福报。思恶行恶,必有恶报。要行善事,就要尽弃私心,磨炼内心,不断美化我们的心灵。



可你若向人宣讲这些,世界一定对你避之不及。真是让人不可思议。


话虽如此,人非圣贤,不可能总是行善,不做错事。


但是即使有时抵抗不住诱惑,误入歧途,只要每天我们能坚持反省,努力积善行,终有一天会被佛祖感知,以慈悲之心挽救你。


这是我通过修行所悟出的道理。


为了让做好事结出好的成果

必须付出成倍于人 的努力


“只要帮人就好”“只要做好事、善事就好”,话虽这么说,但是仅有一颗好心是不够的。


当然,必须努力去做好事、善事,但是,在做好事、善事的时候,为了把结果真正引向好的方向,还必须品尝辛酸,付出艰苦的努力,同时还要不断地钻研创新。


一般来说,思善行善,帮助别人,反而招致不幸,这样的事例也很多。


比如常听说有这样的事:出于好心,充当贷款的担保人,结果遭受严重的损害。


我们要尽量避免这种情况。 为了让做好事结出好的成果,必须付出成倍于人的努力,必须持续不断地钻研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期待出现让人满意的结果。


至今为止我所做的一切,可以说都是这么个理,DDI(第二电电),还有日航重建。单单强调“为社会为世人”,没有巨大的努力和不断的创新,事业绝不可能成功。


因为要向前所未有的、崭新的事业发起挑战,或者因为要接手至今为止不顺利的事业,所以必然会遭遇各种各样非常困难的问题。


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拼命努力,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困难一个一个克服。只有走过连绵不断、充满荆棘的道路,才能收获成功的果实。


京瓷的打印机事业也是这样,经历惨淡经营之后,才算步入轨道。之后又与京瓷美达的复印机事业合为一体。现在的销售额已经超过2400亿日元。


现在除了在中国的东莞有大规模的工厂之外,又在越南建设新的工厂。以这些生产据点为核心,正在推进事业的全球化。


就是说,背负沉重债务的破产企业,变成了高收益的优秀企业;不知道明天将会怎样、心怀不安的员工们,对将来光明的前途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其实京瓷美达的社长,在京瓷救助赛博耐德工业时,担任赛博耐德工业的董事兼厂长。


后来他负责打印机事业,在京瓷美达成立时,派他作为尖兵去重建京瓷美达。


他切身经历了京瓷信息机器事业的发展历史,回顾前半生,他感慨万千,甚至谈及了命运的轮回。


“所谓经营,就是如何追求合理性,如何运用战略战术。”一般人都这么认为。


但是,重要的是,正如京瓷信息机器事业的历史所证明的那样,即使在经营这个领域内,也要贯彻正道,自始至终要做作为人应该做的正确的事情,要做好事善事。


这才是最重要的。


而且, 为了让好事结出好的成果,必须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必须不间断地钻研创新。



只要牢记这一点,就会像老话所说,“好心必有好报”。


一心为对方着想,为对方尽力,更大的好运返回到自己身上,这样的好事就会成真。


排版 | 米小 设计 | 小娟
校对 | 丽娜 音频 |米小 责编 | 阿珂

【转载须知】

1. 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盛和塾ID:shengheshu2018)

2. 开白请留言或私信获得授权


END


本文精选了稻盛和夫著作 《企业家精神》 《敬天爱人》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活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