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正略管理评论
本账号归正略钧策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所有,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行业宏观发展,企业管理案例,管理真知灼见,个人心智提升等相关信息,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wwww.adfaith.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正略管理评论

美国航空界的乔布斯:如何缔造唯一一家每年都盈利的航空公司?

正略管理评论  · 公众号  · 管理学  · 2019-01-16 22:05

正文

他征服了巴菲特。不知道西南航空的人肯定没读过MBA。



作者:刘胜军

来源:刘胜军微财经




不可复制的传奇


美国西南航空创始人赫伯·克勒赫(Herb Kelleher)1 月 3 日去世,享年 88 岁。美国三大航空公司都在官方推特上用“传奇”形容克勒赫。

但凡读过商学院 MBA 或 EMBA 的人都对克勒赫耳熟能详。克勒赫之所以称之为传奇,绝非虚言:

  • 他开创的 低成本和低票价模式 深刻改变了世界航空业, 成为后来航空从业者必学 但从未超越 的经典 到 2014 年末,世界范围内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座位数已经占到 25.9% ,北美达到 30.1% ,亚太超过 50% 。著名的低成本航空公司包括易捷航空、瑞安航空、西南航空、捷蓝航空,以及中国的春秋航空、吉祥航空等。

  • 西南航空不仅 国内客运量居美国第一 ,而且是 1973 年以来惟一一家每年都盈利的航空公司 一纪录已保持 45 。大多数航空公司难以摆脱“油价梦魇”,一旦油价上涨就陷入亏损。2017 年西南航空净利润为 34.88 亿美元,而中国东方航空净利润还不到 10 亿美元。做到这一点有多么不容易?巴菲特曾开玩笑说,“在莱特兄弟试飞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时,如果有投资者在场,应该把这架飞机击落——因为航空业这么多年来,从未给投资者赚到一分钱”。维珍航空创始人布兰森说:“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百万富翁,准备 10 亿美元,开一家新的航空公司就行。”战略学大师迈克尔·波特 2008 年研究了美国各行业资本回报率,航空倒数第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016 年巴菲特开始购入西南航空股票,目前已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 西南航空是商学院“战略课程”的经典案例,深刻诠释了 战略的本质在于取舍 这一真义

  • 西南航空是商学院“组织管理”的经典案例, 一流的战略离开匹配的组织能力注定是梦幻泡影。

西南航空在悼念声明中写道:

克勒赫是先锋者、创新者,他的视野彻底改变了商业航空。克勒赫的激情、对生活的热情、对公关永不停歇的投资,给所有认识他的人 留下永不褪色的印象 。他将永远是西南航空公司的基石和团队精神支柱。


意外闯入航空业的“门外汉”


克勒赫创办西南航空纯属偶然和意外。

1967 年在律师事务所工作的克勒赫与一位名叫罗林·金的客户在酒吧喝酒,金当时在得州一家航空公司工作,该公司成功用两架飞机经营短程、低价的州内航线。

一拍即合的克勒赫与金一起成立了西南航空。西南航空公司奇迹般的成功曾引发美国其他大型航空公司争相仿效,但都“ 学不会 ”。这一点引发了商学院的空前好奇,甚至激励了商学院教授的理论创新。


把战略做到极致


战略学大师波特教授指出:

战略本质是做出取舍,核心就是你要和竞争对手做出不同的取舍 。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提供独一无二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西南航空完美诠释了战略的这一精髓:

  • 只飞短途 迄今西南航空依然有大约 85% 的航班飞行时间少于两小时,飞行距离少于 750 英里。

  • 单一机型: 只采用波音 737 机型 。截至 2016 年西南航空拥有全世界最大波音 737 机队,有 700 架在役飞机。这样可以大大降低飞机维修的难度和成本。

  • 通过不提供饮食,减少不必要的服务,减少对枢纽机场的依赖等方法来降低成本,其目的地多为不太拥挤的机场。

  • 西南航空视飞机为公共汽车,不设立头等舱, 登机不对号入座 ,以此满足乘客急于上机的心理,减少乘客的误点率。

继波特之后,畅销书《 蓝海战略 》提出了一种 战略的新境界:开辟无人竞争的新疆域。 同样, 西南航空堪称典范:

  • 西南航空明智地躲避了与美国大航空公司的正面交锋,采用明确的市场定位,只开设短途的点对点的航线。时间短、班次密集,乘客们像在公共汽车上那样就近坐下,方便了那些每天都要穿行于美国各大城市的上班族。可以说, 西南航空的竞争对手不是航空公司,而是地面交通。

低价会牺牲客户体验吗?答案是否定的。 西南航空连续 26 年名列美国交通部消费者满意度排名第一!

客户满意了,是否意味着员工不幸福?答案还是否定的。 1998 年,西南航空就被《财富》杂志评选为“最佳工作场所”;到了 2018 年西南航空依然位列全美最受好评的工作场所第二名、2018 年最佳女性雇主、大学毕业生美国最佳雇主。

为何其他航空公司难以模仿西南航空? 战略可以模仿,但用于执行战略的“企业文化”不可能复制,所以, 西南航空你学不会 。美国大陆航空曾经试图“精确模仿”西南航空,但结果不仅惹恼了乘客(每天投诉多达 1000 起),而且损失了数亿美元,CEO 被迫辞职。


让员工开心的企业文化


绝大多数企业坚信“客户第一”。但克勒赫认为: 员工开心,客户才会开心 ,因为航空是服务性行业。而且,开心的员工对工资的要求会降低。一箭双雕。所以,克勒赫绞尽脑汁提升员工的开心指数。

两个故事可以说明西南航空员工令人惊艳的“精神状态”:

  • 1985 年西南航空公司在堪萨斯城的维修主管感到有劲没处使,4 个人组织了一个“无聊俱乐部”,请求管理当局增加航班,当时每天只有 3 个航班。一位成员抱怨说:“我们在两次航班之间有 2 至 3 个小时的空闲时间,只有来回打扫卫生。”

  • 海湾战争期间,由于油价暴涨,西南航空的雇员们主动要求减薪,与公司一道渡过燃料涨价的难关。

有如此忠诚的员工,还说什么呢?克勒赫是如何感动员工的?行胜于言:

  • 克勒赫 永远把员工摆在第一位,即使有时候甚至必须得罪旅客,也是如此 。西南航空宁可奉劝过于苛求的旅客改搭其他航空公司的班机,也要为员工撑腰。2001 年他在接受《财富》杂志的采访时说道:“ 你必须把员工当成乘客去对待。你对他们好,他们才会对乘客好 ——而这一直都是我们强有力的竞争武器。”

  • 早期西南航空曾陷入财政危机,克勒赫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卖掉一架飞机或者裁掉部分员工,最后西南航空选择卖掉飞机。

  • 1997 年,西南航空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向 24000 位员工表达敬意: 将所有员工的名字镌刻在一架波音飞机的行李架上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