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巴曙松
一.VISA/Master将会如何应对银联逐渐取消双标卡的做法?
这个问题提出的背景是:2016年11月,央行(注意,这是央行的政策,不是银联的政策)宣布:在国内发行了10多年的双标卡政策改变,具有中国特色的双标卡(卡面既有银联标,又有外卡组织标志)从即日起不得再发新产品,未到期的可正常使用,到期的要更换为外币单标卡和银联标准卡。
外卡银行卡组织(Visa,MasterCard等)在未取得中国境内银行卡清算牌照前,只能以外币记账,只能在境外实体商户或境外网络商户使用,境内使用范围仅限于符合外汇管理局规定下的还款等业务。境内的任何形式交易将被视为违规。
影响:
之前发行的双标卡,主要为信用卡,VISA和万事达一是通过这种方式推广其品牌,二是主要靠收取品牌费盈利;人民币交易主要通过银联通道处理,VISA和万事达未参与商户端手续费的分润。如果到期的双标卡停发,意味着原先的双标卡注销,如果持卡人没有特别的境外用卡诉求(银联网络已覆盖全球160个国家和地区,境外受理商户2100万户、ATM机133万台),银行仅需要发行一张银联卡即可。也就是说,以前VISA和万事达的品牌展示、锁定客户的机会降低,同时收取的品牌费,将随着双标卡逐渐到期而减少。
VISA和万事达面临的挑战:
由于银行发行的单外币卡在国内没有交易场景(仅在少数涉外酒店可以使用),又不能从事人民币结算业务,因此单外币卡虽然被持卡人领取,在三方支付账户取代银行卡趋势愈演愈烈和银联网络覆盖面越来愈大的情况下,发行的单币种卡容易被持卡人遗忘,可能成为的睡眠卡或死卡。
从目前的市场环境推测,可能的应对措施有:
一是加快人民币清算业务落地进度。要保证单币种卡能发出去,发出去有人使用,必然要有受理场景的支撑。因此,尽快拿到清算牌照,打通受理端为首当其冲。在获取清算牌照过程中,做好受理侧技术、业务落地的准备。
二是发挥受理网络优势推动银行大力发行单标卡。相对于银联,受理网络覆盖面目前是VISA和万事达的突出优势,通过联合份额较大、具有走出去战略目标的银行大力推广EMV单标卡(目前已经联合工行、中行、建行等1+1发卡推动EMV单标卡,重庆EMV外币卡存量超过30万张),并且在中国人商旅较为频繁的东南亚、欧洲等地大力打造受理环境,提供优惠权益,通过境外市场来率先锁定优质客户。
三是采取灵活激励政策总对总推动部分银行仍然发行双标信用卡,主要是网络申办渠道。
总结来说:银联这些年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银行卡品牌,对VISA、万事达必然造成一定压力。在银联站主导且三方支付发展远超欧美国家的中国市场,以及中国人借记卡份额超过欧美国家的现状,在没有人民币清算牌照的情况下,所有的办法都有隔山打牛的味道,这是难以回避的现实挑战。
二.2016年全国发生预付卡发卡商户关门、倒闭、跑路事件多少起?
关于预付卡的相关问题,可以见到的公开数据很有限,我们只能通过我们可以掌握到的数据、动态等,谈一点个人看法,不代表任何机构的意见,仅供参考。
一、讨论预付卡的问题之前,需要先了解预付卡的分类:
预付卡,按使用范围来分,主要有两类:
1、单用途预付卡。单用途预付卡是由发卡机构发行的,只在本企业或同一品牌连锁商业企业购买商品或服务用的一种预付卡。包含规模发卡、集团发卡和品牌发卡。如家乐福卡、百盛卡、美容卡、健身卡等,只能在发卡企业内部使用。单用途预付卡由商务部监管。
2、多用途预付卡。多用途预付卡是由发卡机构发行,可以发行机构之外的企业或商户购买商品或服务用的一种预付卡,可跨地区、跨行业、跨法人使用。如:中银通卡、商通卡、福卡等,可在商场、便利店、餐馆等多个签约客户处使用。多用途预付卡由中国人民银行监管,发卡企业需支付业务许可证。
二、从一些报道看,确实出现了一些预付卡跑路的问题,但目前无准确数据
1、对于第一类预付卡,按要求是需要商务部或各地商务厅审批或备案,但实际情况是一些企业并没经过审批或备案,办理备案的多是大企业,没办理备案的多是小企业,这个部分往往也是倒闭风险较高的企业。虽然我们频频听到这类商户跑路的情况,但是目前还无类似的公开统计数据。
2、对于第二类预付卡,跑路的情况不多,但是一旦发生类似问题,涉及到资金金额较大,牵扯的商户及持卡人数量较多,造成的社会影响很大。比如此前媒体上广泛报道的上海畅购卡事件。
三、提高鉴别能力,强化信息披露,完善监管方法,防范“跑路”风险
鉴于此,我们认为需要加强类似发卡机构的管理。
1、对于单用途预付卡,商务部及各地商务厅除了大企业之外,还应加强种类繁多的小企业预付卡的发行监管。
2、对于多用途预付卡,央行应从支付机构备付金存管、发卡系统监管等方面加强监管。
3、此外,由于这几年国内支付领域不断创新,出现了很多预付类账户,比如一些互联网金融公司的账户。因这类账户涉及的资金巨大、商户或持卡人众多,建议从系统、备付金方面进行强有力的监管,防止出现大的金融风险事件。我们也很高兴的看到,最近网联的成立,将类似机构的备付金统一由央行监管,系统直接对接网联从而使监管机构对交易数据可控,对化解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4 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和媒体可以加大对这些卡的信息披露,普及关于预付卡的知识,提高消费者的识别能力,避免上当受损。
三.现在一直鼓吹无现金时代,如果真的到来了,是否利大于弊?
应该说,无现金社会是支付方式的一个巨大进步,至少能够减少不少的社会经济问题。
目前看,无现金时代可以明显减少的社会经济问题有:
一、节约社会资源,降低社会成本及减少环境损害。现金的生产、流通及残币的回收和处理需要消耗大量的生态资源、人工成本,以及生产工具、运输工具所消耗的能源。如果是数字货币,这些损耗必然大幅减少。
二、减少疾病传输路径。现金在清点和运输过程中,必然要和人的身体产生接触,身体接触货币后,很难立即消毒和清洁。纸币于是成为人和人之间身体接触及感染细菌的载体。而数字货币交互无需人体接触,可以杜绝细菌的传播。
三、减少社会治安事件发生。由于现金是一种明显的物理存在,现金携带和保管过程中容易产生丢失、抢劫、盗窃等社会治安事件,对社会稳定会造成影响。无现金社会,数字货币物理特征不明显,同时具有“密码”保护,交易有痕迹可查,现金产生的治安风险极大减少。
四、减少道德风险。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不法分子会不断提升技术,制造假币获取不法利益。对社会诚信造成危害,老百姓利益很容易遭受损失。而数字货币只要有技术支持,可杜绝现金产生的“假币”问题。(完)
文章来源:今日头条(本文仅代表作者作为一位研究人员个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机构和组织)
本篇编辑:薛瑶
温馨提示:现微信最新版本“订阅号”已实现公众号置顶功能,广大读者可点开“金融读书会”公众号,点“置顶公众号”键,即可将“金融读书会”置顶,方便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