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文末有【年终大促】通知。
相对较为顺利的创业,通常至少有以下3种起点之一:有光环、有资源、有资金。
◆
有光环
创业者拥有各种身份、头衔或经验的加持。
例如,李开复2009年离开google创业,有外企最高职位的华人头衔。
◆
有资源
创业者拥有稀缺甚至垄断的资源。
例如,一些经营自然资源的创业者,或是专注于ToG(面向政府机构)业务的创业者。
◆
有资金
创业者拥有充足的初始资金。
例如,王思聪2011年创业时,王健林给了他5个亿,并表示如果他失败,还可以再给5亿元,允许他最多失败三次。
而我们的创业,就是纯粹的“三无人员”草根创业了。
没有名校教授或李开复这样的高管光环,没有任何稀缺的资源,更没有钱,创业所需的资金都是自己打工10年积攒下来的储蓄。
因此,在公司于2014年12月注册,2015年正式开业时,我们只能挖掘自己仅有的那么一点优势——会思考、爱学习—
—并将其开发为产品,然后
依靠时间打磨,以逐步构筑出我们独特的优势。
2015-2016年:ERP实施顾问培养
2017年:
出版书籍
《思维力》、推出《思维力训练营》
2018年:
出版书籍
《学习力》、推出《学习力训练营》
2019年:推出《一年核心力私教》产品
2021年:出版书籍《思维力(第二版)》
2023年:出版书籍《减法》
2024年:出版书籍《学习力(第二版)》
我们忍受住种种诱惑和阵痛,一直聚焦在思维、学习、沟通表达这些个人核心力训练产品的持续打磨和迭代升级上。
就连某500强企业,因我们2016年给顺丰集团做过一年的PMO咨询
(那时我们边培养顾问,边做管理咨询项目,既锻炼老师的实战能力也给学员们提供项目实践)
,愿意支付几百万咨询费找我们做同样的项目。
为了聚焦,我们都果断放弃了。
在这10年的深耕迭代中,我有2个很深的直观感受:
1、
当年的同行几乎都看不到了
2、
YouCore的产品越来越精细
当年的同行几乎都看不到了
我们创业初期,先做了两年(2015~2016)的线下顾问培养,思维、学习、沟通表达、个人管理、团队和企业管理这些内容,都是我们顾问培养课程的一部分。
2016年底,我们又创立了YouCore这个线上教育品牌,专注于将线下培训产品和教育经验迁移到线上。
YouCore刚开始起步时,做思维和学习线上培训的公司与个人很多,甚至还有一些人借着那时知识付费刚兴起的东风,在网上的名气挺大。
那时的YouCore跟这些知识付费网红相比,真是名不见经传,也没什么人知道。
我们只能依靠过硬的产品质量和认真负责的教育态度,一点点地积累自己的用户和口碑。
等到2019年知识付费开始衰退时,一大批卖思维、学习知识付费课程的人,就开始因为报课人数少、课程价格下降、复购率低等原因,逐渐从市场淡出了。
进入2021、2022年,市场形势更加夸张,曾经名气挺大的机构和个人,因为知识付费泡沫破灭,都纷纷转行——有的去做直播带货、有的去做个人IP孵化、有的去卖AI课程,反正是哪个热门做哪个。
而YouCore凭借一开始就
不做知识付费,而是做能力训练的教育定位
(不是传授你知识,而是帮你真正形成习惯),
在知识付费的退潮中,反而越来越突出。
正如那句话所说:潮水退去时,才知道谁在裸泳。
现在,站在10年的时间节点上回望,虽然10年不算很长,但当年那些同行几乎都已看不见了。
02
YouCore的产品越来越精细
在10年的持续深耕中,YouCore将思维、学习、沟通表达这些个人核心力的产品,打磨得越来越精细、越来越个性化。
以最基本的逻辑练习为例。
2015年,我们刚开业给第一期ERP学员培训时,还只能用别人现成的课件和书籍。
在使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课件和书籍越来越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就全新开发了自己的培训课件和线上测试题库。
随着培训课件在线下给11个班用过,迭代了两年、十多个版本后,我们在这个培训课件的基础上,出版了《思维力》这本书。
等到2017年,推出《思维力中级训练营》时,我们又根据线上学习的特点,将逻辑练习的内容做了调整。
到了2018年下半年,我们筹划推出YouCore一年核心力私教时,又根据1v1练习指导的特点,对逻辑训练的内容和方式做了调整,设计了打卡自检的提交模式。
随着YouCore一年核心力私教进入第7个年头。
这套逻辑练习的内容,我们已经从一开始人人一样的练习方式,
进化成了3个阶段、9类练习难度、几十个练习小点、上百个参考示例的完善训练体系。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目前你找不出任何第二家,将逻辑训练设计到如此精细的程度。
因为如果没有“十年磨一剑”的耐心与毅力,压根不可能深入到这个程度。
这种精细化的程度,带给你的价值就是:
无论你原先的基础如何、知识背景怎样、期待达成的效果多么不同,都会有针对你的个性化逻辑练习方案。
确保你学得会、练得好、用得棒。
不只是逻辑训练如此,进阶的0.5why分析、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六问法、主题阅读方法、应激表达训练……
这些私教里的练习模块,无不是打磨得非常精细,都有几十甚至上百个具体的刻意练习点。
公司通过“十年磨一剑”的深耕,哪怕是“三无创业人员”都可以构筑出强大的竞争力,你作为个人,更是可以。
那作为个人,如何“十年磨一剑”呢?
抓住以下两个关键即可:
1、
有耐心
2、
多练基本功
03
任何一项技能的学习,如果你能聚焦、多深耕几年,百分百可以超过90%的人。
为什么我敢这么肯定呢?
除了我这么多年来见证过无数人的经验外,还有一个非常确定的理论支撑:
学习高原期。
我在《减法》这本书里,引用过一个教育心理学中著名的学习曲线
(见下图)。
把学习过程分为了3个阶段:起始期、高原期、突进期。
学习的秘密,就藏在其中。
1、
起始期
是一个陡峭向上的斜线。
刚开始,你学东西特别快,稍微努力一下就能看到明显进步。
就像跑步,开始稍微练一练,你的速度和距离很快就会提上去。
因为练习刚开始,你往往出于新鲜感充满了学习的动力,同时学习的内容也相对简单,所以你的进步速度最快。
2、
高原期
是一个水平的直线。
刚学上几天,你就可以说几句“good morning”、“nice to meet you”之类的。
但到一定的水平后,进步就停滞了,你再怎么努力,英语水平也不见提高。
绝大多数人的学习兴趣,就是在这个高原期阶段丧失的。
过一阵子似乎又有动力了,再学一学,还是没学会,再放在一边,下次再来……
于是,你陷入了一种
“堆沙子”
的循环:
堆一点塌一点,永远也堆不高。
3、
突进期
但只要你能留足耐心,熬过了高原期,进入第三个阶段——突进期,那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