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亲属照料可弥补养老服务不足 给予补贴有必要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告诉记者,为专职照料老人的近亲属发放补贴的政策,在发达国家已较为普遍,我国已在部分地区进行过小规模试点尝试,但在一线城市还未真正推行。想要实现该项政策全市范围内的推广落实,应当首先推行试点工作,在小范围内摸索经验、查找不足,而后总结推广更为稳妥。
陆杰华认为,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将来照料队伍很可能无法满足养老需求,这就体现出亲属照料的替代作用,同时也能弥补专业照料的不足,所以对近亲属进行相关补贴,是有必要的。“亲属照料的情况下,失能老年人照顾者为子女、配偶等近亲属,照护地点为家庭,照料方式更具人性化,同时也对照料者的专业度提出了要求,尤其对于严重失能老人的照护,配套培训必须要跟上。”
不过陆杰华也强调,补贴政策要给最急需的人,首先应当针对的是贫困、失能、失智、高龄等老年人群。但对于失能、半失能的标准认定,老年人收入水平的评估以及所在城乡经济状况评估等都存在一定难度,将可能导致权力寻租等问题。“这就需要在政策制定时详细考量设计前置条件、关注操作细节以及评估标准和难度等方面的问题,尤其要关注诚信体系建设,日本等实施相关政策的发达国家诚信体系建设相对完善,但相对来说,我国诚信体系还处于初步建立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