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结局,两种体位相比,90天mRS评分没有显著差异(OR 1.01;95%置信区间0.92-1.10;P=0.84);亚组分析表明急性出血性卒中、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两种体位相比都没有显著差异。次要结局,90天时死亡和重度残疾的比率(平卧位38.9%,头高位39.7%),在两种体位之间没有显著差异OR 0.94;95% CI,0.85-1.05;P=0.25。
两种体位相比,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没有显著差异(平卧位14.3%,头高位13.5%,P=0.51),两组间肺炎的发生率也没有显著差异。
尽管这项研究的结果是阴性的,但是由于该研究探讨了临床常见问题,实用性强,国际性、多中心队列研究,结果可靠,对临床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因此才能够发表在NEJM这样顶级的医学杂志上。
当然,并不是每个研究者都具备进行这样大规模、国际性队列研究的实力,但是小编更愿意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从急性卒中里一个简单的临床问题凝练出科学问题,如何开展这样的研究?
这中间需要解决的问题其实是:体位会对急性卒中患者预后产生怎样的影响?体位影响了哪些因素,对卒中预后产生什么影响?
1) 体位会影响脑血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理生理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局部脑组织血流(CBF)降低,侧枝循环代偿的情况决定了缺血半暗带的大小,以及功能预后,而最简单的一种增加侧枝循环血流的方法就是平卧位。其实早有观察性研究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方法检测到平卧位与脑血流速度增加有关,但是却没有人进行过体位对脑血流的影响是否与AIS的临床结局相关的研究。
本研究给予的答案是急性卒中患者入院后24h头位对血流的影响不足以影响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但是,由于该研究中患者卒中发生至开始维持试验头位的平均时间为7小时,大多数都在再灌注治疗(溶栓或血管内支架)时间窗以外,而且大多数神经缺损症状较轻。因此,可能卒中后尽早开始维持头位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2) 体位会降低颅内压?系统性回顾分析显示,对于脑水肿的患者,如梗死面积较大或者脑出血性卒中,头高位(30°)能够降低颅内压,同时不影响脑组织灌注压,因此可能改善患者结局,但是又有文献报告不同类型的急性卒中患者中,脑灌注压的变化受体位影响又不大。
研究者目前没有对这个问题给予回答,可能与入组的患者大多为轻度卒中有关,也可能会有后续的亚组分析结果。
3) 体位与吸入性肺炎有关?临床上有一个公认的观点认为平卧位会增加吸入性肺炎的风险,尤其是在有吞咽困难和机械通气的卒中患者中,但是实际上在非机械通气的急性卒中患者中,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不同的头位与吸入性肺炎风险有关。本研究表明对于急性卒中患者入院后24h头位对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没有显著影响。
小编就扯到这里了,作为无名的小研究者,我们可以先从小的队列研究做起,成为pilot study,也为后续的RCT研究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