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太 Long
宋朝的不幸,在于碰上了历史上北方草原部族势力最为鼎盛的时期,也跟宋朝自身的战略性错误有关。
文◈吴钩
问:
宋朝的经济、文化不是很繁荣吗?为什么还被落后的外族所灭亡了,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
当我讲述宋代的文明成就时,
不止一人问我这个问题,
也不止一个网友诘难:既然这么牛逼,为什么还会被外族灭掉?
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的:
经济发达与文化繁荣,并不必然会转化为军事上的实力。
直到今天,仍是如此。
今日世界,固然有像美国这样的不管在经济、文化,还是军事上都非常发达的头号强国,但也有像加拿大、澳大利亚这样的经济发达,但军事并不怎么样的国家。
再拿朝鲜与韩国来说,韩国的经济、文化显然优于朝鲜,军事力量就未必是朝鲜的对手了。
宋朝与北方辽国、金国、蒙元的情形跟这有点相似。
就军事上的防御设施而言,
宋朝有着严重的先天不足
:由于后晋割让燕云十六州,
中原王朝丧失了长城防线
:“自石晋割燕、蓟入契丹,无险可守,由是虏骑直出燕”。
长城尽管谈不上是百分之一百保障安全的保险线,但显然是一道有效的防御线,有这道屏障在,胡人便不能轻易地跃马南下;失去这道屏障,便可一马平川南下牧马。
宋人对长城的功效,也是比较怀念的,一首宋词写道:“胡马长驱三犯阙,谁作长城坚壁,万国奔腾,两宫幽馅,此恨何时雪?”
在冷兵器时代,自马镫发明之后
(汉代时马镫的应用尚未普及,骑兵的威力未能发挥到最大化)
,战马就是最强悍的装备,骑兵就是最厉害的部队。
宋人已认识到:“马者,兵之大也,边庭之所以常取胜中国者也”。然而,“中国之兵,步多骑少,骑兵利平,步兵利险。夫自河以北,地若砥平,目与天尽,不见堆阜,此非用步之利也,虽步卒百万,讵能抗戎马之出入乎?”
你去看《清明上河图》,会发现画家画出的毛驴与骡子比马匹多得多,这正是
宋朝缺乏马匹
的写照。
契丹骑兵
宋朝之所以缺马,是因为五代以降,中原王朝控制的西北养马地落入契丹、西夏之手,良马的供应量严重减少。宋人说,“冀之北土,马之所生,自契丹分据之后,无匹马南来。备征带甲之骑,独取于西戎之西偏。”
如果说,
长城防线的丧失导致宋人的防御力大打折扣,那么良马的路匮乏,则使宋朝部队的攻击力受到限制,难以跟草原铁骑一争兵锋
。
相比之下,辽国、西夏都是马资源充沛的地方,战马唾手可得。按辽国兵制,“每正军一名,马三疋”,每一名士兵配备三匹马。这是宋人不可能做到的。
宋朝骑兵
10世纪之后的契丹、党项、女真、蒙元等北方部族,跟汉武帝时代的匈奴、李世民时代的突厥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匈奴与突厥都处于比较原始的部落或部落联盟的文明形态,而
辽、金、西夏、蒙元已经从中原王朝学习到构建国家的组织能力
。
以辽国为例,在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帝国之前,契丹各部只是松散的部落联盟,各部落拥有独立的武装力量,平时各自为战,耶律阿保机仿效中原王朝的组织方式,将它们结成一个紧密的国家共同体,设立南北枢密院控制全国武装,并创设直隶于契丹皇帝的常备军——宫帐军。
不管从国家的组织能力、财税汲取能力,还是从战时动员能力来说,大辽帝国都非以前的匈奴与突厥部落所能比拟,即使汉武帝与唐太宗再世,也未必能够征服辽国。
至于蒙古军团,更是横扫欧亚大陆,所向披靡,没有对手,灭一个国家通常只需要一两年时间,惟独灭南宋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
宋朝的不幸,在于碰上了历史上北方草原部族势力最为鼎盛的时期。
在历代正统王朝中,宋王朝所面临的地缘政治可能是最恶劣的,辽、西夏、金、蒙元等非常强悍的草原帝国相续崛起于北方,都对宋朝虎视眈眈。
当然,宋朝亡国也跟自身的战略性错误有关。本来宋、辽已达成澶渊之盟,实现一百多年的和平,这一和平协议本应当永久坚持下去,但宋政府收复燕云故土心切,趁着金国在辽国背后崛起之机,撕毁澶渊之盟,与金国结成海上之盟,联金灭辽,结果唇亡齿寒,失去大辽的屏障,金兵即可长驱直下,最终灭了北宋。这就是我为什么说
宋朝亡于错误的国防战略
。
类似的悲剧,在南宋末又重演了一遍:联合蒙古汗国灭了金国。结果也是以虎拒狼。
作者吴钩:处女座宋史研究者,著有《隐权力》《宋:现代的拂晓时辰》等。
END
转自
我们都爱宋朝
(ID
:
wugoudasong
)。一个讲述宋朝故事、发现大宋文明的订阅号。小南的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