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今天文章之前,想让大家猜一下:冒充公检法诈骗,你觉得1个人,最多能被骗多少钱?
记住你的选择,然后开始今天的文章
最近,看到朋友圈里多个朋友在转发一篇“侮辱性极强”的文章,说一位新媒体小编,平日里
编发了无数关于“防范电信诈骗”的新闻稿,但依然被电信诈骗骗去5万元。
作为一个专注于揭秘诈骗套路的我,很好奇这样一位平时已经阅骗无数的小编,是被什么新花招给骗了呢?又出什么新骗术啦?带着强烈的好奇心,点开了文章。
但是...
点开文章第一眼就发现,竟然是冒充公检法诈骗,竟然是这个在很多人眼里
看起来十分古老
的骗术了。
虽然最近2年,从案发量上来看,冒充公检法的诈骗团伙似乎没那么猖獗了,似乎被刷单、贷款、杀猪盘给比了下去,但是我们依然不能忽视它的存在。
为了让大家正视冒充公检法诈骗的威力,我们尽力整理了公开新闻可以查阅到的冒充公检法诈骗的案例,并按单个涉案金额进行排序。
可点击查看大图和详情🔎
2009年的旧闻里:
10月7日上午,受害人李某接到一个用028开头打来的电话,这名
自称邮局工作人员
的人询问李某是否收到一份由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寄出的一份传票。突闻自己被人告上了法庭,李某连忙追问事情原委。
但这个邮政人员也说不明白,于是很热情地帮李某
接通了成都市公安局
的电话。电话接到一自称是成都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的刘警官那里。他问李某是否
遗失过身份证,
说有人拿他的身份证去骗了不少人。有个叫李某的偷车贼,把受害人
李某的身份证拿去办卡骗了人家一大笔钱
。因为李某没有对丢失的身份证进行挂失,所以对方现在要起诉李某,而且其后台很硬,李某这下麻烦大了。
随后,刘警官又帮李某把电话转到
成都市人民检察院
一王姓检察长那里。王检察长证实了刘警官的说法,并告知李某因办案需要,要将李某的
银行账号冻结
。李某一听便慌了阵脚,立即恳请王检察长帮自己想想办法。王检察长表示自己也无能为力,只能向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刘院长请示。按照王的要求,一直没有挂电话的李某听到了电话另一端王跟刘院长电话请示的全过程,于是更加信服此事此人。此后,根据检察院和法院的协商结果,李某把自己所有银行帐户上的98万元存款按照
王检察长提供的“安全帐户”
上。
到了2021年:
据“公安部刑侦局”微信号消息,近日,国家反诈中心发现,有不法分子
利用腾讯会议视频会议、共享屏幕
等功能实施冒充公检法诈骗。
十几年前的冒充公检法在套路上和现在
没有太大区别
。但是行骗过程中,已经从单纯的电话实施诈骗,进化到了利用合法软件的功能来实施诈骗,配合上十几年不断打磨的诈骗话术,让人更加难以防范。
在能检索到的案例里,
女性的占比似乎更大
,似乎更容易被冒充公检法的前置话术给恐吓到,从而相信对方的“警察”设定,进而落入后续全套。所以要尽可能的向身边的女性朋友普及冒充公检法诈骗。
在上述的大额被骗案例中,
老年人出现频率较高,
由于老年人经常处于独处状态,很容易为冒充公检法诈骗提供相对“封闭”的作案环境,这种环境更加利于冒充公检法诈骗的实施。因此,给家里尤其是独处的老人也一定要讲一讲冒充公检法诈骗。
冒充公检法诈骗,并不只是在骗我们,也会骗其它语种的外国人,而
海外留学的留学生也是他们的重要目标!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上面其中一个案例中,一位女留学生在英国被骗数百万后,回国后,再次被公检法诈骗数百万。如果您的家中有亲戚朋友在海外留学,那么也应该给他们讲一讲了。
诈骗犯们有自己寻找目标的策略,职业收入稳定的群体,往往会更加受到冒充公检法骗子的关注。
教师、医生、企业财务、高管、高学历、有保险也是重点目标!
从2017年的案例里,就已经出现了骗子冒充警察骗A受害者不成,将A
发展成其“下线”的辅警,
去辅助骗子调查B受害者,将B受害者的钱款进行转移。
到2018年时,
广州发生了多起类似案件
,多名大学生被发展为“辅警”协助骗子转移了老人的钱款,并因此涉案。
而近日,香港2.5亿港元的诈骗案件,又让我们再次看到了此类
“线上+线下”的诈骗模式
。大家不得不提防,尤其是学生们,建议详细了解该案例,避免自己从受害者变成了嫌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