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章鱼读书
我是陈章鱼,读书达人、知乎52万关注答主、领英/分答头条特邀专栏作者、分答第一批答主。 来和我一起读书吧!聪明地读书,才能读得聪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章鱼读书

读书早晚会忘,为什么还要读书?

章鱼读书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6-18 09:5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一、

在知乎上、分答上,我都常常被问到一个问题:


「读书早晚会忘,为什么还要读书?」


而我的答案是:「因为会忘,所以才要读,才要坚持不懈地读。」


二、

恰恰是因为我们看过的书过不了多久就忘记了,我才一直在建议大家要 培养好的阅读习惯 ,不间断地持续地去阅读,为自己的思维补充能量。


书籍其实就像一口一口的饭一样,你不可能吃一口饭,就指望它为你的一辈子都提供能量。那不是饭,那是仙丹。


如果你看过的书都能记住,那反而我就不建议大家去养成阅读的习惯了。因为我们没有必要。


我们大可以从 7 岁到 14 岁,花 7 年的时间,大家就努力地看书,甚至是填鸭式的读书,不求理解,先求记忆。


反正过目不忘,先把所有需要的东西都记下来再说,之后人生的几十年拿出来慢慢咀嚼慢慢理解,也就没有太多必要再去努力阅读新的书目了。


事实并不是这样。


我们还必须要去像吃饭那样,一口一口地吃,一口一口地补充能量。这些能量虽然持续的时间短,但至少在当下,会为自己提供前进的动力。


三、

这个问题的背后,可能是大家阅读观念的偏差。


很多朋友总会认为读书是一劳永逸的事情,一本书读完,自己焕然一新成了完全不一样境界的人。或者找到一系列的书,里边包含着人生的「终极智慧」。


明明是因为生活或是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而让自己无比焦虑,总希望能找到一本书或是一套书,读完就能得到一揽子的解决方法。


那不是读书,那是修仙,希望找到一颗仙丹,吃完就可以飞升,远离世间的红尘俗事。


结果,花了大力气读书,眼前的问题却还是没有解决,就越发焦虑。最终的结果,要么是怀疑自己,要么是怀疑阅读。


而读书不是这样的,为什么我们称书本为「精神食粮」,却不说是「精神仙丹」,因为书籍其实和每天吃的米饭、烙饼、蔬菜、肉类,才最接近。今天吃饱了饭,明天可以走几十公里。走完饿了,那就还要继续吃饭。


吃饱了还会饿,但并不代表吃饭没有意义或者吃饭无关紧要。


读书,也是一样。


四、

当然,如果你问,有没有好的方法,可以让书籍在我们的大脑里停留的时间长一点?当然有方法。


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 分享 ,把书中内容通过自己的重新组织,讲给别人听。


一开始,这并不简单。读完一本书之后,尤其是在第一次读完之后,想要去给别人有条理的、有趣的讲出来,那么是一件非常非常难的事情。


因为你在阅读的过程当中,脑中的知识是零碎的、片段的,就好像是积攒了一堆的简报一样。那么你把这一个个简报去捧给别人看,那么很难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


而这个时候你就需要真正的静下心来,可能需要一个一个字的把它写出来,把它串联成一段完整的文字。


在这样的过程当中,你就会发现你脑中的简报和这些文字之间其实是还有很多缺失的部分。这些缺失的部分,需要你在阅读当中,重新的再去寻找,重新的再去补充。


只有经过了这样的一个过程之后,你才能够给别人完整的有系统的说出来,同时你自己对于书中内容的理解才上了一个层次。


这时,书中的内容也会在你的脑中停留更长时间。


赞赏一下



章鱼读书 陈章鱼 出品

微信ID :zhangyu-dushu

知乎 52 万关注 的读书人。

在行首位读书类行家,分答首位读书类答主。

2017 年和我一起,做更聪明的读书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