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森林旅游网
推介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以及自然保护区,向公众提供森林休闲体验和森林养生养老资讯,由国家林业局场圃总站主办,阿酷公司承办。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每天学点做饭技巧  ·  关系再好,也不要这样聊天! ·  2 天前  
成都本地宝  ·  成都适合一个人去的6个地方!地铁直达! ·  3 天前  
每天学点做饭技巧  ·  故事:低到尘埃中的她,还被丈夫踩上了一脚 ·  3 天前  
成都本地宝  ·  免费免预约!成都6个能待一整天的室内场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森林旅游网

开展多种形式活动,充分发挥协会组织在湿地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森林旅游网  · 公众号  ·  · 2018-09-04 16:00

正文

e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森林旅游网

微信号: cnftour



专注于森林旅游,点击标题下方森林旅游网关注!

向公众提供森林休闲体验和森林养生资

按: 最近,中国湿地保护协会有关负责同志深入到吉林省,就吉林省湿地保护协会工作情况进行考察调研。通过听取汇报和实地了解,使我们看到,吉林省湿地保护协会成立以来,在吉林省林业厅的重视和支持下,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他们的实践证明,湿地协会确实是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湿地保护的一个很重要的社团组织。希望有条件的省市,特别是湿地保护的重点省区都要争取成立湿地保护协会,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吉林省湿地保护协会于2015年5月成立。协会成立以来,以湿地保护为己任,以为政府服务、为社会服务、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和为广大会员服务为基本工作定位;把沟通联络、参与配合、协调服务作为协会工作的基本方式和方法;把紧紧依靠社会力量和人才资源优势,开展多种形式活动,在活动中突出协会的公益性、社会性和群众性的特点作为协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收到很好的成效。

1.建立湿地学校,扩大湿地环境教育的覆盖面


协会成立之初,他们就把以青少年教育为重点,创建湿地学校,开展生态环境教育作为协会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来谋划,当时因资金和条件限制,一直没有实现。2017年初,他们与世界自然基金会达成协议,在向海保护区内的向海乡学校和莫莫格保护区内的莫莫格乡学校建立了“湿地学校”,让湿地生态教育进校园、进课堂。他们聘请学校教师兼任湿地环境教育课讲师,统一编写教材,每学期授课5-10节。湿地学校的成立和所开展的活动,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凤凰网、中国广播网、新华网和新华网英语频道、东方网、湿地中国、新民晚报和吉林日报等媒体都作了专题报道。

2018年,协会又与吉林省教育关工委、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在白城市教育实践基地和大安牛心套保国家湿地公园建立了三所湿地学校,聘请八位教师,确定于9月开学后分别召开成立大会。会上,将给予白城市教育实践基地加挂“吉林省白城湿地生态教育学校”校牌、大安市大岗子镇中学加挂“大安牛心套保国家湿地公园大岗子湿地学校”校牌和大安市新平安镇中学加挂“大安牛心套保国家湿地公园新平安湿地学校”校牌。

“湿地学校”的成立,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2017年9月4日和5日,在向海湿地学校和莫莫格湿地学校举行的揭牌仪式上,所在地的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以及学校师生共300余人参加了活动。两个学校的揭牌仪式,都由吉林省湿地保护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李英俊主持。世界自然基金会东北办事处、保护局、教育局、湿地学校所在乡镇党委和政府等领导、学校校长和学生代表分别发言。他们从不同方面讲述了成立湿地学校的重要意义和目的以及如何办好湿地学校。会上,还向两所湿地学校聘请的教师颁发了聘书。仪式结束后,世界自然基金会项目官员郝宇琦、马志龙、王佩将和东北师范大学博士鄂明菊分别走进课堂进行示范授课。

为了开阔湿地生态环境教育课教师的眼界,提高教学质量,吉林省湿地保护协会与有关单位合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开展培训活动。2017年11月,他们对湿地学校的20余位教师、校长、保护区管理局有关人员及有建立湿地学校意愿的国家湿地公园的领导进行了培训。通过讲解、提问、互动、情景设计等多种方式,使培训活泼生动有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今年8月,向海湿地学校还组织部分教师赴江西参加“2018鄱阳湖环境教育课程研讨会”,与有关省市的湿地环境教育课老师探讨教材开发与编写、体验最新的湿地环境教育理念、交流实践教学的方法,并实地参观了鄱阳湖湿地保护及成果。

2.坚持专家服务走基层送技术下乡,解湿地保护单位之难和帮会员所需


吉林省湿地保护协会聚集了一批国内和省内的知名专家学者,利用协会的优势,把这些宝贵的资源组成湿地专家队伍,服务于基层会员单位,形成了协会颇有影响的“专家服务走基层”活动品牌。专家服务团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兴土为团长、以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吕宪国、研究员姜明、武海涛和东北师大教授、泥炭研究所所长王升忠为骨干成员。2016年至2017年,应会员单位的要求,分别对通化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农安太平池国家湿地公园和长春北湖国家湿地公园开展了“专家服务走基层”活动。专家服务团成员不辞辛苦,深入湿地公园的核心区域进行考察,掌握第一手材料,对湿地公园的近期发展和长远规划提出科学建议。2018年,根据吉林大布苏国家级保护区请求,组织专家服务团对该保护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和考察,为保护区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在专家服务走基层活动中,加强领导,科学组织。一是注重基层会员单位的实际需求。通化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请国际重要湿地,要求协会帮助邀请有关专家进行指导。协会从中科院东北地理所、东北师大邀请了湿地、动植物以及水文气象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家服务团深入到该保护区进行了实地考查和指导。二是走基层重在“走”。专家们一般年龄都比较大,而保护区和湿地公园都在交通不便之处。为此,协会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提前深入实地踏查路径,选择典型地块,以保证专家的安全和调研指导的实效。三是做好基本情况汇报工作。要求不但要有书面汇报材料,还要有影像展示,以便专家更全面、更直接地了解和熟悉相关情况,提高专家服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开展多种形式生态保护调研和研讨,为湿地保护建言献策


一是组织大学生开展西部湿地生态调研。2017年9月22至24日,协会组织长春工程学院、吉林农业大学部分师生,奔赴大安牛心套保国家湿地公园进行了为期3天的大学生湿地日活动。参加活动的大学生深入湿地周边村屯和农户家中,发放调查问卷,听取群众对湿地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入学校课堂,同广大的师生一起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学习交流。大学生在深入农村的调研中,既提高了自己,也教育了群众。二是连续四年在大安牛心套保国家湿地公园召开全省湿地保护、恢复和合理利用研讨会。各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的领导集聚一堂,针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请专家教授现场答疑解惑,讨论研究解决的途径和办法。>三是组织调研小组开展调研工作。自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协会走遍了全省13个国家级湿地保护区、11个省级湿地保护区、23个国家湿地公园和9个省级湿地公园,行程2万余公里,为湿地公园和保护区提出问题和建议近千条。2016年和2017年,受林业厅委托的专题调研形成的调查报告,得到林业厅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4.开展湿地专家讲座,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湿地保护意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