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成立之初,他们就把以青少年教育为重点,创建湿地学校,开展生态环境教育作为协会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来谋划,当时因资金和条件限制,一直没有实现。2017年初,他们与世界自然基金会达成协议,在向海保护区内的向海乡学校和莫莫格保护区内的莫莫格乡学校建立了“湿地学校”,让湿地生态教育进校园、进课堂。他们聘请学校教师兼任湿地环境教育课讲师,统一编写教材,每学期授课5-10节。湿地学校的成立和所开展的活动,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凤凰网、中国广播网、新华网和新华网英语频道、东方网、湿地中国、新民晚报和吉林日报等媒体都作了专题报道。
2018年,协会又与吉林省教育关工委、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在白城市教育实践基地和大安牛心套保国家湿地公园建立了三所湿地学校,聘请八位教师,确定于9月开学后分别召开成立大会。会上,将给予白城市教育实践基地加挂“吉林省白城湿地生态教育学校”校牌、大安市大岗子镇中学加挂“大安牛心套保国家湿地公园大岗子湿地学校”校牌和大安市新平安镇中学加挂“大安牛心套保国家湿地公园新平安湿地学校”校牌。
“湿地学校”的成立,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2017年9月4日和5日,在向海湿地学校和莫莫格湿地学校举行的揭牌仪式上,所在地的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以及学校师生共300余人参加了活动。两个学校的揭牌仪式,都由吉林省湿地保护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李英俊主持。世界自然基金会东北办事处、保护局、教育局、湿地学校所在乡镇党委和政府等领导、学校校长和学生代表分别发言。他们从不同方面讲述了成立湿地学校的重要意义和目的以及如何办好湿地学校。会上,还向两所湿地学校聘请的教师颁发了聘书。仪式结束后,世界自然基金会项目官员郝宇琦、马志龙、王佩将和东北师范大学博士鄂明菊分别走进课堂进行示范授课。
为了开阔湿地生态环境教育课教师的眼界,提高教学质量,吉林省湿地保护协会与有关单位合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开展培训活动。2017年11月,他们对湿地学校的20余位教师、校长、保护区管理局有关人员及有建立湿地学校意愿的国家湿地公园的领导进行了培训。通过讲解、提问、互动、情景设计等多种方式,使培训活泼生动有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今年8月,向海湿地学校还组织部分教师赴江西参加“2018鄱阳湖环境教育课程研讨会”,与有关省市的湿地环境教育课老师探讨教材开发与编写、体验最新的湿地环境教育理念、交流实践教学的方法,并实地参观了鄱阳湖湿地保护及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