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观点
上周,华为事件继续发酵,之前的专题中我们分析了美国提高关税、华为受美制裁的影响以及核心器件国产化。当前国际环境复杂背景下,我们重申聚焦通信核心资产。从目前国内的5G进程来看,国内5G商业化照常推进。我们建议在当前背景下,积极配置通信核心资产,同时建议关注外贸依存度不大的高景气细分板块,如云计算基础设施。重点推荐中兴通讯、光环新网、星网锐捷。建议关注烽火通信、海能达、高新兴、光迅科技等。
华为事件继续发酵
继5月15日美国将华为列入“实体名单”后,上周,华为事件进一步发酵。
谷歌停止与华为的合作。5月19日,路透社报道称,谷歌已经停止与华为之间除了开源以外的一切业务。报道指出华为将无法获取最新的Android版本操作系统,以及谷歌提供的任何技术支持。
美国宣布对华为禁令的90天豁免期。5月21日法新社报道,美国官员于20日决定,将对华为的禁令延迟90天实施,直到8月中旬才会生效,理由是华为及其商业伙伴需要时间来升级软件以及处理一些合同义务问题。
英特尔、高通、博通及Xilinx断供。5月21日,据《彭博社》,迫于美国政府的压力,英特尔、高通、博通及Xilinx确认对华为实施断供,直至“获得另行通知”。
英飞凌否认断供华为。5月21日,德国半导体制造企业英飞凌对新华社记者表示,将继续向中国企业华为提供“绝大部分”产品,否认此前媒体报道的“英飞凌暂停向华为供货”。
ARM暂停与华为的合作。5月22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引述一份公司内部文件称,英国芯片设计商ARM正在暂停与华为的合作,从而遵守美国的规定。ARM已经指示员工停止与华为及其子公司的“所有有效合同、支持权利以及任何未决合同”。据悉,华为已经获得了ARM最新版本ARMv8架构(指令集)的永久授权,ARM“断供”不影响其基于已获得的架构设计和开发芯片,但华为此后将无法获得技术支持和后续架构版本的授权。
英国运营商EE宣布继续使用华为设备。5月22日,英国主要电信运营商之一EE公司宣布,5月30日会首先在英国6个主要城市开通5G服务,这也是英国首个正式启用的5G服务。该公司重申,将继续在其部分5G网络基础设施中采用华为的设备。
松下否认断供华为。5月23日凌晨,日经亚洲评论网站发布消息称,松下电器产业公司决定暂停向华为提供某些零部件。随后,松下中国在官网发布“严正声明”,表示目前松下集团向华为公司供货正常,网络媒体上所提及的“断供”等表述均为不实之词。同日,松下总部也做出回应称,断供华为传言不属实。
东芝否认断供。5月23日傍晚,为检查给华为供货的产品中是否包含美国产零部件而全部暂停出货的日本东芝公司宣布重启供货。东芝中国也在声明中表示,今后还将继续以科技为导向,为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台积电否认断供。此前也被传出将“断供”华为,不过在22日和23日,该企业连续发声,表明将会持续出货给华为海思。
Wi-Fi联盟、JEDEC、SD协会、PCI-SIG取消华为会员资格。据《日经亚洲评论》、CnBeta5月24日报道称,无线网络认证组织Wi-Fi联盟(Wi-Fi Alliance)暂时撤销华为的会员资格,华为可能失去了未来参与新标准制订的决策权。微电子行业领导标准机构JEDEC(固态技术协会)暂时取消了华为子公司海思半导体参加JEDEC活动的资格。主导存储卡标准的SDA(SD协会)也在其会员名单中删除了华为。PCIe标准组织PCI-SIG同样也取消了华为的会员资格,将其从名单中剔除。
华为称不受个别组织行为影响。5月26日,华为发布关于外部产业组织情况的声明称,华为现在和未来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会受个别违背透明、公开、公正、无歧视原则的组织和其行为的影响。
之前的专题中我们分析了华为受美制裁的影响。我们认为,华为事件的发酵符合我们对事件将产生中期影响的判断,和贸易摩擦的整体进展关系密切;同时我们坚持全球产业链的框架,全球通信电子设备产业链经过二三十年发展,产业链间高度依存关系复杂,不是单向依赖关系。我们认为事件是中美贸易摩擦的过程和手段,也将带来核心国产化的崛起。
5G技术和产品日趋成熟,产业链主要环节已基本达到商用水平
据人民网报道,5月21日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了5G发展总体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介绍,5G的发展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标准制定、技术研发和产品研制阶段。在产业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目前,5G技术和产品日趋成熟,系统、芯片、终端等产业链主要环节已基本达到商用水平,具备了商用部署的条件。
二是频谱分配、网络建设和政策完善阶段。目前,国内已经明确了5G中频段频率规划及试验频率,制定了相关分配方案。
三是应用推广、构建融合应用产业生态阶段。目前,基础电信企业正与有关垂直行业通过深化合作,围绕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重点领域,联合开展5G应用探索,合力推进5G应用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表示,工信部将不断完善相关政策环境,推动企业加强协作,助力5G成功商用。“随着5G的脚步声逐渐走到我们身边,我们一定会看到5G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闻库说。
中国电信率先完成5G SA音视频通信多厂商全业务场景测试
5月24日C114报道,中国电信智能网络与终端研究院成功完成了基于5G独立组网(SA)语音方案系统性验证测试。此次测试基于2018年12月新发布的3GPP标准协议版本,采用了华为公司无线、核心网、以及装备华为巴龙5000芯片的Mate20X 5G版手机,并与华为和其它厂商的VoLTE IMS系统实现互通。对基本语音通话、视频通话、短消息业务、呼叫转移和紧急呼叫等一系列补充业务场景进行了严格的测试,同时验证了多厂家设备的兼容和互通能力。
中国移动预计年内获5G牌照,预计2020至2022年将是投资高峰
C114报道,在5月22日举行的中国移动股东周年大会上,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表示,他个人认为内地监管机构今年会正式发放5G牌照,具体时间要由监管机构决定。在5G资费方面,杨杰认为,5G可能会有别于现在以数据用量为依据的模式,可以丰富多彩,比如,可以按流量、按时延、按速度、按带宽等进行收费。此外,杨杰预计2020至2022年是5G的投资高峰期。
中国移动发布“大云5.0”产品
C114报道,5月24日,2019中国移动云计算大会在苏州举行,大会以“云启智能未来”为主题。中国移动在此次大会上正式发布了面向5G时代的战略级产品——“大云5.0”,全新推出了行业云、行业智能应用、超融合一体机、电信云、下一代网管等产品与解决方案。中移(苏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少陵发表了题为“云网融合,共创5G智能时代”的演讲,并对“大云5.0”进行了详细介绍。
孙少陵表示,中国移动提出了5G+的计划,其中云计算是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新型基础设施和战略入口。“大云5.0是我们5G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含C(Cloud)、D(Big Data)和E(Edge Cloud)三个部分,同时也对我们5G中的A(AI)和I(IoT)提供支持。”他说。大云5.0为支撑5G发展,具有IaaS、PaaS、SaaS全栈服务能力,同时遵循中国移动融合、融通、融智发展理念,将与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紧密协同,在互联网+时代,可以为客户提供一体化新型服务能力,助力行业数字化创新。大云5.0具有五大特点,包括全栈的能力提供、电信级能力增强、广泛的产品兼容、高度的自主可控和优质的服务保障。
据悉,中国移动基于大云5.0打造了包括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各种解决方案。在公有云方面,目前移动云采用了5+31+X的全国布局,节点数超过了一万节点。在私有云方面的典型案例一个是中国移动集团内部的IT支撑云采用了“一级平台、两级管理”的架构,管理规模超过三万节点,这是基于开放平台打造的全球最大的云计算系统;另一个是金融行业的私有云,其中配合工商银行打造全行的IaaS私有云系统,涵盖了两地三中心,生产云、研发云、测试云一共23套基于Open Stack的云计算资源池系统,目前服务器已经达到了4500台的规模。此外,中国移动在浙江移动打造了一个混合云的案例,它纳管了浙江移动的公有云以及中国移动集团的移动云还有阿里的公有云,实现了多云融合。
2019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召开,发布5G车路协同创新应用白皮书
据腾讯科技报道,5月21日,2019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在5月22日举行的腾讯数字生态大会首届智慧出行分论坛上,腾讯信息安全执委会主任杨鹏出席并发布了《5G时代车路协同创新应用白皮书》。
白皮书指出,“随着技术日益成熟,车路协同系统不仅仅是单一的智能车辆,而是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连通系统”。车路协同需要构建新的产业链格局,连接产业链的上下游各个合作伙伴的力量,通过生态协作、利益分享实现多方的共赢。
一是连接高速公路公司,加快路侧能力基础能力建设,基于高速公路设备感知道路信息,提供实施精细化道路信息分发,实现分钟级以下车道路况更新。二是连接无线网络设备商和数据中心设备商,为高速公里侧提供稳定的 5G 网络和边缘计算设备,将碎片化道路信息进行连接,形成规模优势。三是连接内容服务商,基于移动互联网发展积累的技术、用户洞察以及用户体验打磨方面的经验,为出行乘客提供高品质内容服务,例如为乘坐大巴的乘客提供云游戏等。四是连接基础电信运营商,提升频谱利用率,搭建电信运营商与高速公路公司合作桥梁,支持商用智能终端(4G/5G)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