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泰通信行业研究
通信行业交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最高人民法院  ·  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隆重开幕 ... ·  16 小时前  
西安头条  ·  著名导演去世 ·  20 小时前  
最高人民法院  ·  老年公寓迎来“春天” ·  昨天  
第1眼新闻  ·  哪吒,登顶! ·  2 天前  
第1眼新闻  ·  哪吒,登顶! ·  2 天前  
最高人民法院  ·  “这次机会,我会好好珍惜”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华泰通信行业研究

【华泰通信王林团队】华为事件继续发酵,5G有序推进(通信行业信息周报2019年第21周)

华泰通信行业研究  · 公众号  ·  · 2019-05-27 08:34

正文

摘要

本周观点

上周,华为事件继续发酵。当前国际环境复杂背景下,我们重申聚焦通信核心资产。从目前国内的5G进程来看,国内5G商业化照常推进。我们建议在当前背景下,积极配置通信核心资产,同时建议关注外贸依存度不大的高景气细分板块,如云计算基础设施。重点推荐中兴通讯、光环新网、星网锐捷。建议关注烽火通信、海能达、高新兴、光迅科技等。


继5月15日被美列为“实体名单”后,华为事件继续发酵

据路透社、法新社、彭博社等的报道,5月20日美国决定将华为禁令延迟90天。19-22日谷歌、英特尔、高通、博通、Xilinx、ARM暂停对华为供货和合作;24日Wi-Fi联盟、JEDEC、SD协会、PCI-SIG取消华为会员资格。21-24日英飞凌、松下、东芝、台积电否认断供华为。我们认为,华为事件的发酵符合我们对事件将产生中期影响的判断,和贸易摩擦的整体进展关系密切;同时我们坚持全球产业链的框架,全球通信电子设备产业链经过二三十年发展,产业链间高度依存关系复杂,不是单向依赖关系。我们认为事件是中美贸易摩擦的过程和手段,也将带来核心国产化的崛起。


5G技术和产品日趋成熟,产业链主要环节已基本达到商用水平

据人民网报道,5月21日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介绍,目前,5G技术和产品日趋成熟,系统、芯片、终端等产业链主要环节已基本达到商用水平,具备了商用部署的条件。


电信完成5G SA音视频通信测试;移动预计2020-2022年是投资高峰

5月24日C114报道,中国电信智能网络与终端研究院成功完成了基于5G独立组网(SA)语音方案系统性验证测试。5月22日,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在股东周年大会上表示,他认为今年会正式发放5G牌照,具体时间要由监管机构决定。此外,他预计2020-2022年是5G的投资高峰期。


中国移动发布“大云5.0”产品,腾讯发布5G车路协同创新应用白皮书

C114报道,5月24日中国移动发布面向5G时代的战略级产品“大云5.0”,云计算是中国移动5G+的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新型基础设施和战略入口。腾讯科技报道,5月22日腾讯首届智慧出行分论坛上,《5G时代车路协同创新应用白皮书》发布。白皮书指出,“车路协同系统不仅仅是单一的智能车辆,而是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连通系统”。建议关注高新兴。


周专题:卫星互联网开启通讯新时代

据网易科技,当地时间5月23日SpaceX发射60颗太空宽带网络Starlink卫星。近年来,卫星互联网参与者渐增,亚马逊、Facebook、谷歌、阿里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参与。相对于基站通信,卫星互联网脱离地形地貌限制,在覆盖范围和安全、稳定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作为新一代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关注。建议关注欧比特、振芯科技等。


风险提示:中美贸易关系的不确定性;5G发展进程不及预期。

周观点

周观点

上周,华为事件继续发酵,之前的专题中我们分析了美国提高关税、华为受美制裁的影响以及核心器件国产化。当前国际环境复杂背景下,我们重申聚焦通信核心资产。从目前国内的5G进程来看,国内5G商业化照常推进。我们建议在当前背景下,积极配置通信核心资产,同时建议关注外贸依存度不大的高景气细分板块,如云计算基础设施。重点推荐中兴通讯、光环新网、星网锐捷。建议关注烽火通信、海能达、高新兴、光迅科技等。


华为事件继续发酵

继5月15日美国将华为列入“实体名单”后,上周,华为事件进一步发酵。


谷歌停止与华为的合作。5月19日,路透社报道称,谷歌已经停止与华为之间除了开源以外的一切业务。报道指出华为将无法获取最新的Android版本操作系统,以及谷歌提供的任何技术支持。


美国宣布对华为禁令的90天豁免期。5月21日法新社报道,美国官员于20日决定,将对华为的禁令延迟90天实施,直到8月中旬才会生效,理由是华为及其商业伙伴需要时间来升级软件以及处理一些合同义务问题。


英特尔、高通、博通及Xilinx断供。5月21日,据《彭博社》,迫于美国政府的压力,英特尔、高通、博通及Xilinx确认对华为实施断供,直至“获得另行通知”。


英飞凌否认断供华为。5月21日,德国半导体制造企业英飞凌对新华社记者表示,将继续向中国企业华为提供“绝大部分”产品,否认此前媒体报道的“英飞凌暂停向华为供货”。


ARM暂停与华为的合作。5月22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引述一份公司内部文件称,英国芯片设计商ARM正在暂停与华为的合作,从而遵守美国的规定。ARM已经指示员工停止与华为及其子公司的“所有有效合同、支持权利以及任何未决合同”。据悉,华为已经获得了ARM最新版本ARMv8架构(指令集)的永久授权,ARM“断供”不影响其基于已获得的架构设计和开发芯片,但华为此后将无法获得技术支持和后续架构版本的授权。


英国运营商EE宣布继续使用华为设备。5月22日,英国主要电信运营商之一EE公司宣布,5月30日会首先在英国6个主要城市开通5G服务,这也是英国首个正式启用的5G服务。该公司重申,将继续在其部分5G网络基础设施中采用华为的设备。


松下否认断供华为。5月23日凌晨,日经亚洲评论网站发布消息称,松下电器产业公司决定暂停向华为提供某些零部件。随后,松下中国在官网发布“严正声明”,表示目前松下集团向华为公司供货正常,网络媒体上所提及的“断供”等表述均为不实之词。同日,松下总部也做出回应称,断供华为传言不属实。


东芝否认断供。5月23日傍晚,为检查给华为供货的产品中是否包含美国产零部件而全部暂停出货的日本东芝公司宣布重启供货。东芝中国也在声明中表示,今后还将继续以科技为导向,为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台积电否认断供。此前也被传出将“断供”华为,不过在22日和23日,该企业连续发声,表明将会持续出货给华为海思。


Wi-Fi联盟、JEDEC、SD协会、PCI-SIG取消华为会员资格。据《日经亚洲评论》、CnBeta5月24日报道称,无线网络认证组织Wi-Fi联盟(Wi-Fi Alliance)暂时撤销华为的会员资格,华为可能失去了未来参与新标准制订的决策权。微电子行业领导标准机构JEDEC(固态技术协会)暂时取消了华为子公司海思半导体参加JEDEC活动的资格。主导存储卡标准的SDA(SD协会)也在其会员名单中删除了华为。PCIe标准组织PCI-SIG同样也取消了华为的会员资格,将其从名单中剔除。


华为称不受个别组织行为影响。5月26日,华为发布关于外部产业组织情况的声明称,华为现在和未来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会受个别违背透明、公开、公正、无歧视原则的组织和其行为的影响。


之前的专题中我们分析了华为受美制裁的影响。我们认为,华为事件的发酵符合我们对事件将产生中期影响的判断,和贸易摩擦的整体进展关系密切;同时我们坚持全球产业链的框架,全球通信电子设备产业链经过二三十年发展,产业链间高度依存关系复杂,不是单向依赖关系。我们认为事件是中美贸易摩擦的过程和手段,也将带来核心国产化的崛起。


5G技术和产品日趋成熟,产业链主要环节已基本达到商用水平

据人民网报道,5月21日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了5G发展总体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介绍,5G的发展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标准制定、技术研发和产品研制阶段。在产业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目前,5G技术和产品日趋成熟,系统、芯片、终端等产业链主要环节已基本达到商用水平,具备了商用部署的条件。

二是频谱分配、网络建设和政策完善阶段。目前,国内已经明确了5G中频段频率规划及试验频率,制定了相关分配方案。

三是应用推广、构建融合应用产业生态阶段。目前,基础电信企业正与有关垂直行业通过深化合作,围绕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重点领域,联合开展5G应用探索,合力推进5G应用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表示,工信部将不断完善相关政策环境,推动企业加强协作,助力5G成功商用。“随着5G的脚步声逐渐走到我们身边,我们一定会看到5G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闻库说。


中国电信率先完成5G SA音视频通信多厂商全业务场景测试

5月24日C114报道,中国电信智能网络与终端研究院成功完成了基于5G独立组网(SA)语音方案系统性验证测试。此次测试基于2018年12月新发布的3GPP标准协议版本,采用了华为公司无线、核心网、以及装备华为巴龙5000芯片的Mate20X 5G版手机,并与华为和其它厂商的VoLTE IMS系统实现互通。对基本语音通话、视频通话、短消息业务、呼叫转移和紧急呼叫等一系列补充业务场景进行了严格的测试,同时验证了多厂家设备的兼容和互通能力。


中国移动预计年内获5G牌照,预计2020至2022年将是投资高峰

C114报道,在5月22日举行的中国移动股东周年大会上,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表示,他个人认为内地监管机构今年会正式发放5G牌照,具体时间要由监管机构决定。在5G资费方面,杨杰认为,5G可能会有别于现在以数据用量为依据的模式,可以丰富多彩,比如,可以按流量、按时延、按速度、按带宽等进行收费。此外,杨杰预计2020至2022年是5G的投资高峰期。


中国移动发布“大云5.0”产品

C114报道,5月24日,2019中国移动云计算大会在苏州举行,大会以“云启智能未来”为主题。中国移动在此次大会上正式发布了面向5G时代的战略级产品——“大云5.0”,全新推出了行业云、行业智能应用、超融合一体机、电信云、下一代网管等产品与解决方案。中移(苏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少陵发表了题为“云网融合,共创5G智能时代”的演讲,并对“大云5.0”进行了详细介绍。

孙少陵表示,中国移动提出了5G+的计划,其中云计算是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新型基础设施和战略入口。“大云5.0是我们5G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含C(Cloud)、D(Big Data)和E(Edge Cloud)三个部分,同时也对我们5G中的A(AI)和I(IoT)提供支持。”他说。大云5.0为支撑5G发展,具有IaaS、PaaS、SaaS全栈服务能力,同时遵循中国移动融合、融通、融智发展理念,将与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紧密协同,在互联网+时代,可以为客户提供一体化新型服务能力,助力行业数字化创新。大云5.0具有五大特点,包括全栈的能力提供、电信级能力增强、广泛的产品兼容、高度的自主可控和优质的服务保障。

据悉,中国移动基于大云5.0打造了包括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各种解决方案。在公有云方面,目前移动云采用了5+31+X的全国布局,节点数超过了一万节点。在私有云方面的典型案例一个是中国移动集团内部的IT支撑云采用了“一级平台、两级管理”的架构,管理规模超过三万节点,这是基于开放平台打造的全球最大的云计算系统;另一个是金融行业的私有云,其中配合工商银行打造全行的IaaS私有云系统,涵盖了两地三中心,生产云、研发云、测试云一共23套基于Open Stack的云计算资源池系统,目前服务器已经达到了4500台的规模。此外,中国移动在浙江移动打造了一个混合云的案例,它纳管了浙江移动的公有云以及中国移动集团的移动云还有阿里的公有云,实现了多云融合。

2019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召开,发布5G车路协同创新应用白皮书

据腾讯科技报道,5月21日,2019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在5月22日举行的腾讯数字生态大会首届智慧出行分论坛上,腾讯信息安全执委会主任杨鹏出席并发布了《5G时代车路协同创新应用白皮书》。


白皮书指出,“随着技术日益成熟,车路协同系统不仅仅是单一的智能车辆,而是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连通系统”。车路协同需要构建新的产业链格局,连接产业链的上下游各个合作伙伴的力量,通过生态协作、利益分享实现多方的共赢。


一是连接高速公路公司,加快路侧能力基础能力建设,基于高速公路设备感知道路信息,提供实施精细化道路信息分发,实现分钟级以下车道路况更新。二是连接无线网络设备商和数据中心设备商,为高速公里侧提供稳定的 5G 网络和边缘计算设备,将碎片化道路信息进行连接,形成规模优势。三是连接内容服务商,基于移动互联网发展积累的技术、用户洞察以及用户体验打磨方面的经验,为出行乘客提供高品质内容服务,例如为乘坐大巴的乘客提供云游戏等。四是连接基础电信运营商,提升频谱利用率,搭建电信运营商与高速公路公司合作桥梁,支持商用智能终端(4G/5G)接入。


周专题: 卫星互联网开启通讯新时代

事件:SpaceX发射60颗太空宽带网络Starlink卫星,将构建“星链”网络

5月24日网易科技报道,美国当地时间5月23日晚上10点30分,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旗下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发射了60颗太空宽带网络Starlink卫星。SpaceX创始人马斯克在2014年提出了搭建全球卫星互联网的设想。据悉,根据计划,该公司将在2019年至2024年在太空搭建由约1.2万颗卫星组成的“星链”网络,从太空向地面提供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马斯克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至少需要约400颗卫星才能为用户提供部分服务。SpaceX计划今年年内进行3至7次发射。


卫星互联网参与者渐增,互联网巨头计划打造全新通讯网络

人类首个大型低轨卫星通信计划——摩托罗拉“铱星计划”。上世纪90年代,摩托罗拉推出的“铱星计划”是人类首个大型低轨卫星通信计划,计划通过建立由 77 颗近地轨道卫星组成的网络,实现真正意义上对地球表面通信网的全部覆盖。由于金属元素铱有 77 个电子,这项计划就被称为铱星计划。铱星系统于1996年开始试验发射,计划1998年投入业务。但由于技术、成本、市场等多方面原因,1999年3月17日,铱星公司宣布破产。

此后,众多公司参与到卫星通信系统的建设中。比如,亚马逊2018年11月宣布将建立“AWS地面站”(AWS Ground Station),其“柯伊伯计划”(ProjectKuiper)计划发射3236颗低地球轨道卫星,为世界各地没有接入互联网服务和网络延迟的区域提供高速宽带网络服务。Facebook从2016年就开始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申请发射和运营低地球轨道卫星。2018年7月,Facebook对外证实了“雅典娜”(Athena)的卫星项目。卫星行业初创公司OneWeb计划打造一个名为“星座”的卫星互联网络,先后将发射650颗卫星,目标在2021年提供无缝的全球互联网覆盖。


中国卫通是我国卫星通信系统建设的重要参与者。2017年4月12号,中国卫通发射了我国首颗宽带卫星“中星16号”,这颗卫星可以向全中国提供宽带网络服务。此外,公司还计划在2023年前发射国土东部节点和国土西部节点宽带卫星,实现国土、海洋的覆盖增强和“一带一路”的基本覆盖能力,在轨高通量卫星系统容量不小于300Gbps。2019年3月,工信部发布了《2018年中国无线电管理年度报告》,报告称,我国将在2019年发射中星18号卫星。

此外,2018年连尚网络发布“连尚蜂群”计划。计划将于2019年发射首颗卫星“连尚一号”,2020年完成星座系统第一批10颗卫星发射,其目标是在2026年开始提供免费卫星网络。

阿里启动“一站一星”计划,尝鲜卫星通讯。2018年10月22日,阿里巴巴宣布将启动“一站一星”计划,向太空发射“糖果罐号”迷你空间站和“天猫国际号”通讯卫星。10月25日,搭载阿里巴巴“糖果罐”号迷你空间站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正式升空。“一站一星“将首先应用到双十一期间的全球用户互动中。后续还将将通过“一站一星”计划,和多家科研单位合作,共同探索相关空间技术及无人驾驶技术的行业落地。


此外,华为尚未公布发射卫星互联网计划,但对天地一体化网络亦十分关注。在2019年2月18至20日举行的ITU-T网络2030焦点组第三次会议上,华为就曾对通过发射低轨道卫星建设天地一体化网络的场景进行过详细分析。

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融合了通信功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17年11月5日,中国第三代导航卫星顺利升空,标志着北斗系统建设正式开始。北斗系统创新融合了导航与通信能力,具有实时导航、快速定位、精确授时、位置报告和短报文通信服务五大功能。2018年8月25日第三十五、三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2018年9月19日成功发射第37、38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是中国北斗三号全球系统第13、14颗组网卫星;2019年5月17日第四十五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


卫星互联网的魅力何在

地基通信受限于地形、地貌,很多区域难以覆盖,目前来看,基于卫星的通信方式是天基通信时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案。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尝试,低轨移动通信卫星有望作为“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全球网络连接全覆盖。它脱离了地心引力,不再受地形、地貌,甚至气候的影响,可以在太空范围内和地球进行海量数据交换,同时,未来对于太空探索也可能有着积极意义。


相对于基站通信,卫星互联网具有几个明显的优势。其一,卫星通讯能够实现信号在全球范围的覆盖,即使是基站通信难以覆盖或覆盖成本非常高的偏远地区,比如海上、沙漠、人口稀少的偏远山区及气候恶劣地区等,都能够保持通讯信号。其二,虽然卫星互联网在初建期成本较高,但后期维护等各方面的消耗较少。第三,卫星互联网能够支持更多的宽带接入,比如农村宽带、临时通信、电信基站中继等等,能够实现大规模的通讯。

从运营和商业模式的角度,与地面移动网络的服务价值链相比,卫星网络运营商可以通过减少运营和业务支持成本,提供全球互联网服务;基于卫星资源的互联网业务模式,将比在地面上更加高效;未来云计算资源也可能在太空中部署。其次,卫星互联网更不容易受到物理攻击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使其成为高度安全和关键任务服务的首选交付方式。


基于以上考虑,虽然卫星初始成本高,但全球通信产业界依然将卫星通信列为未来发展的重要的方向之一,卫星通信与5G的结合形成的5G陆地-卫星综合网络受到关注。2017年7月12日,中国互联网高层年会上,中国卫通集团公司宽带卫星系统应用部副总经理毛孝峰发表演讲时表示,基于高通量卫星的天地一体化网络将在农村宽带接入、大交通宽带接入、临时通信、政府和企业专网、电信基站中继、万物互联六大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

卫星产业链及投资建议

卫星产业链包括卫星制造、发射、地面设备制造运营和下游的卫星应用,如导航、通信、遥感等。随着我国卫星通信系统的建设,卫星数量增加产生的组网效应将极大提升我国移动通信和应急通信保障水平。我国卫星移动通信产业有望快速增长。

建议关注欧比特,振芯科技等。根据公司财报,欧比特为航空航天、工业控制领域提供高可靠的核心元器件及部件(Soc、SIP、EMBC),具备“微小卫星电子系统一体化平台”设计技术、“卫星控制平台计算机”设计技术等;推进“珠海一号”遥感微纳卫星星座建设,2018年4月,“珠海一号”星座02组5颗卫星成功发射入轨,并与在轨的两个视频卫星顺利组网。此外,公司并购了绘宇智能和智建电子,完善产业链布局。振芯科技围绕北斗卫星导航应用的“元器件-终端-系统”产业链提供产品和服务,根据公司财报,公司科研技术、产品化能力在同行业中继续处于领先水平。主要产品及业务包括高性能集成电路、北斗导航终端关键元器件、北斗导航终端销售及运营服务、视频图像安防监控等。


风险提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西安头条  ·  著名导演去世
20 小时前
最高人民法院  ·  老年公寓迎来“春天”
昨天
第1眼新闻  ·  哪吒,登顶!
2 天前
第1眼新闻  ·  哪吒,登顶!
2 天前
最高人民法院  ·  “这次机会,我会好好珍惜”
3 天前
译言  ·  精美杂志书签等你来拿!
8 年前
经济学人集团  ·  【智库分析】英国退欧对中国影响有限
7 年前
每日读报  ·  朋友圈里点赞最高的照片!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