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个不一样的微信号:钛媒体 ( ID:taimeiti )
毫无疑问,一部优秀国产电影的诞生,必须把握热门IP、优秀编剧、资深制作人这些核心要素,也势必要面对传统电影制片公司、互联网巨头等多方合力下的市场环境。
钛媒体作者 |小村资本
韩国电影《釜山行》近期颇受好评,该片不仅成为韩国今年第一部票房过千万的电影,也在中国、美国等地备受好评。据媒体报道,有五分之一的韩国人为该电影票房做了贡献,该片也成为今年在美国第一部票房过百万美元的韩国电影,美国烂番茄网甚至给出了93%的好评。
相比韩国电影《釜山行》的风光,国产电影不仅在“保护月”里表现惨淡,还在难得的火热暑假档遭遇“寒冬”。问答网站“知乎”上,甚至有匿名评论称“我们想保护一下他们,他们却喂我们吃屎……”,简单粗暴地表述了:国产电影烂片迭出,这个众人皆知的事实。
正如大家所看到的,国产电影的制作成本主要投入在个别明星身上,导致电影在故事情节、演员阵容、场景布置等方面,长期停留在及格线之下。
即使拥有最火爆的IP、有炙手可热的当红明星参演,依然难掩败局。谁来阻止国产烂片,优质国产电影诞生的突破口在哪?
“IP囤积大潮”下,票房收入却泾渭分明
国内电影票房快速增长,导致大量资本进入电影行业,作品的版权费用居高不下。
这跟一个常见的投资逻辑有关:“IP自带的话题和粉丝量可以减少宣传成本,降低投资风险”,既然热门IP就意味着令人垂涎的电影票房,自然地,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者开始加入“IP囤积大潮”。
包括BAT在内的各类上市公司、影视公司、出版商纷纷布局IP产业,自主创作、投资、收购等诸多方式皆有。
国内文学IP供不应求的现状,让人不禁好奇:这些大热的IP改编成电影后,结果如何?投入产出比是否让人满意?
改编自韩寒小说《长安乱》的IP电影《喜乐长安》票房仅184万;改编自蔡骏小说《谋杀似水年华》的同名电影票房仅一千多万……
以电影《喜乐长安》为例,韩寒曾在微博上做过一个关于“读者希望看自己哪部作品被搬上银幕”的调查投票,《长安乱》名列前三,期待值可见一斑。然而观影后,有超过三分之二的评论在吐槽剧情差、瞎改编。
电影《喜乐长安》的编剧为竹卿等人,《谋杀似水年华》的编剧为陈果等人,两部电影的编剧均非原著者本人、此前也鲜有口碑较好的经典作品。
反观2016年8月票房靠前的几部电影:
改编自南派三叔同名小说的《盗墓笔记》票房超9亿元;改编自同名电视剧的《使徒行者》票房超5亿元;改编自顾漫同名小说《微微一笑很倾城》票房超2亿元。
细分的人会发现,票房收入不错的电影不光是有热门IP,更要有优质的编剧和制作团队。
《盗墓笔记》编剧由小说原作者南派三叔亲自担任,花费2年时间打造剧本;《使徒行者》的编剧为香港著名编剧关皓月,其代表作《潜行阻击》、《隔世追凶》、《冲上云霄》收视、口碑俱佳;《微微一笑很倾城》改编自顾漫的同名小说,编剧也是顾漫本人。
热门IP变优质电影,编剧和制片人是核心
大热电影《釜山行》,正是重视剧本的最佳例子。该作品的导演延相昊此前一直专注做动画电影,直到和动画电影《首尔站》(被看作是《釜山行》的前传)电影发行方交流时,有人提出了把《首尔站》拍成真人版的建议。
至于,为何迟迟不涉足真人版电影?导演延相昊的回答是,“因为觉得还没有遇到合心意的真人片剧本,所以一直在等”。《釜山行》正是由导演延相昊和作家朴柱锡一同磨了六个月才出来的作品。
动画电影《首尔站》官方海报
如此说来,要想打造电影爆款,好的剧本必不可少。然而优质的IP不等于好的剧本,没有编剧的精心打磨,导演也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首先要强调的是,并非所有的热门IP都适合改编成电影。IP改编为电影需要符合电影的叙事逻辑,很多编剧在IP的研发过程中只是照搬原作,缺乏精心打磨。
对于适合改编成电影的IP,编剧和制片人是关键。目前市场上的编剧资源鱼龙混杂,业务模式千姿百态。与影视公司/编剧公司签约,或者成立独立工作室均有。
比如,国内最大的编剧经纪公司喜多瑞,旗下拥有签约编剧70余位;再如,“如戏”公司通过举办限时创作比赛,签约从比赛中脱颖而出的编剧新人。尽管行业内有大量的编剧新人在涌现,但改编剧本的门槛极高,不仅要求创作人员的艺术才情,更要求市场敏锐度。不过,编剧也并非是创作时间越长、越出名,作品就越受欢迎。
而针对电影制作全流程的把控,制片人才是灵魂人物。电影制片公司,往往是接到一个项目后,再去找包括导演、演员、化妆师、摄影等人在内的摄制团队。所以,对于制片公司而言,核心竞争力在于制片人,他们才是指挥整个电影制作团队的“将军”。
导演中心还是制片人中心?先弄清电影制片模式
如果说制片人是灵魂人物,那我们熟知的“导演”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呢?其实,电影制片一般分为两种模式:“制片人中心制”和“导演中心制”。
“导演中心制”,是以导演为核心的创作团队,导演在资本和艺术创作上仍然拥有的强大话语权,制片公司会尊重导演的提议。早期的国产电影都是导演中心制。
导演中心制,有可能面临的尴尬是:导演对艺术的极致追求可能会导致超期、超预算,如果最终电影票房没有达到总成本的三倍左右,那么投资人的钱极有可能收不回来。
例如,王家卫执导功夫电影《一代宗师》,历时3年拍摄,囊括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十二项大奖,然而,站在电影投资方的角度看,电影并没有赚钱。
尽管影片逼格、口碑俱佳,投资回报率却不尽如人意。好在今天,即使是项目外包,大部分制片公司仍然会有制片人参与到电影的品控监管,以保障制作品质精良和预期时间内完成。
剧组的会计、出纳以及其他财务人员也由电影制片公司指派,以确保花费在预算之内。目前的导演中心制更像是和制片公司的协议项目合作,早已没有传统导演独大的局面。
“制片人中心制”中,制片人全程参与电影制作过程,从前期筹备、拍摄阶段、后期制作到审查阶段。需要参与到:成本控制、剧本策划、制作预算、营销策略等各个工作环节中。目前,好莱坞多以制片人中心制为主。
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跨界进入电影制片行业,抢占市场份额。目前,电影制片互联网巨头主要有腾讯影视和合一影业(由优酷和土豆集团共同成立的公司)。
相较而言,传统制作公司通过公司内部健全的影视制作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把控风险。在制作水准、物料配合、宣传配合包括艺人协调等方面均有较好的专业水平,处于行业前列。
万达影视占比16%、以67.5亿总票房处于领先地位,互联网巨头腾讯影视和合一影业紧随其后,占比分别为15%和13%。
尽管互联网公司的进入加剧了制片行业的竞争,也为传统制片公司带来了大量的合作机会。制片公司分为两类,一类是参与电影制作,赚取制作费用;一类带有资本属性,参与影视投资,赚取33%的票房分账。
目前,由于大制作影片投资预算动辄上亿,行业单部影片已形成多家制片投资方的新格局,即一家负责制作,多家联合投资,根据投资协议来确定各方对影片版权收益的分配。制片公司彼此不是竞争关系,更多的是合作关系。
而互联网公司凭借视频网站的预告片花絮等营销资源来换取部分投资比例和后期播出版权,此外,互联网公司掌握的平台“大数据”,包括票务网站电影购票数据、视频网站电影观看数据等,也能够帮助制片人合理预测电影票房、有效降低电影投资风险。
结语
毫无疑问,一部优秀国产电影的诞生,必须把握热门IP、优秀编剧、资深制作人这些核心要素,也势必要面对传统电影制片公司、互联网巨头等多方合力下的市场环境。
未来,国产电影能否从狗血剧情、渣制作、5毛特效中出走,真正获得票房、口碑的双丰收?我们拭目以待。(本文首发钛媒体)
*作者介绍:小村资本研究员 张若瑜
>>>>更多精彩推荐
第 25期钛坦白微信公开课|体育产业的新方向、新玩法
关注"钛媒体"微信,回复"钛坦白"参与微信群
更多精彩,试一下嘛,轻按,倒计时➂ ➁ 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