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学术中国
“见证学术力量 锻造学术精神”——关注“学术中国”,即时获取最新学术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研大匠  ·  博士生一作,中国农大发Nature ·  2 天前  
社会学理论大缸  ·  如何通过顶刊仿写,发表第一篇期刊论文?我的2 ... ·  3 天前  
研之成理  ·  固态电解质,Nature Chemistry! ·  4 天前  
PaperWeekly  ·  参加完NeurIPS,纽约大学教授感受到了A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学术中国

北大博士:假如大学可以重来,我一定这样上

学术中国  · 公众号  · 科研  · 2017-09-28 12:33

正文


来源 | 爱思想网(ai-sixiang)

作者 |  田少颖    编辑:学妹


作者简介:田少颖,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士、硕士和博士,现任教于西北工业大学。原标题为《寄语新生:求得不留遗憾的大学生活》。


进入大学的初期心理和目标调适过后,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你们会发现,在现有社会条件下,大学绝对不是一块净土,大学的兼收并蓄,可能也是鱼龙混杂,因此,要学会保护自己,也要出淤泥而不染,在你有能力的时候,再去争取改造社会。


在大学本科阶段,除了秀逸超群之才,大部分学生是从零开始,领略各个专业的基本知识的,再从中有所领悟,有所取舍。


推荐大家读梁漱溟先生晚年口述《这个世界会好吗?》,这位学兼儒佛的老人,一生饱经忧患,跌宕起伏,却坚信这个世界会好。了解他的一生行迹和持守,会增加后来者面对纷繁世界的定力。

自我通识教育,主动求变,是应对大学时期逆境的通则。


距离我们读本科,时光已流逝了二十年有余。新学期开学在即,下一代孩子将会以十六七岁的年纪,进入校门,开始大学生活。不由得想到,怎样以我们这一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为现在的大一新生提供一些镜鉴,使他们和她们能够不留遗憾、少走弯路地度过自己的大学时光,尤其是最影响人格塑造的本科阶段。


有必要先予说明的是,高知家庭,家学渊源,在大学校园里长大的孩子毕竟是少数。本文设想的主要读者是农村和中小城市、普通家庭出身,来到大城市高等学府的子弟,希望对他们尽快适应大城市和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有所助益。当然,我也希望家境和知识背景更优越的孩子读了本文,能够对别人多一分理解,能够和背景不同的同学互相帮助,希望你们能够在大学时期成为终生的朋友。



一、进入大学后的心理和目标调适


首先,进入大学后切不可放纵自己。尽管全社会探讨了多年的素质教育,但有高考这根指挥棒在,青少年都难免经历辛苦备考的炼狱。进入大学后,往日的苦读极易引发厌学、弃学式的反弹。极少数学生沉迷于武侠小说、网络游戏,更有甚者,沉溺于网络黄毒。我所在的大学每年都会有几十名学生,在大三时拿着大专文凭无奈退学,自己追悔莫及,家人痛彻心肺,多数是沉迷网络游戏造成的。本科上铺同学的高中好友,从外省考进北京,进入数学系后,沉迷游戏;我老家邻居的儿子,则沉迷于黄色录像,都提前离开了校园。在大学学习和生活,先要培养自制力,没有自制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为基础,一切都会是空中楼阁,无从谈起。



其次,进入大学后要接受自己的平凡。高中时期的优秀,不等于你终生是优胜者。尤其对那些考入名牌大学的“小地方”高中生来说,你们往往是中学里的骄子,备受师长爱护和家长宠爱。然而,进入大学后,你们面对的将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天下英才,有的人天赋之高,成绩之好,发展之顺,可能使你终生难以望其项背。大学里也很难有老师再天天夸你。这个时候,不能失落,不能陷入嫉妒或自卑当中,更不能为此抑郁。要看到每个人都各有千秋,要努力在大学里找到自己的方向,心无旁骛地去求索,而不要总处在一时一处的横向比较和患得患失当中。这实际上是以他人禁锢,惩罚,耽误了自己。


你们这一代大部分是六七岁读小学,十六七岁读大学,而我们上一代人多数是七八岁读小学,十八九岁读大学。可不要小看了这一两年之差,选定十八岁为成人年龄标准自有其道理:那就是进入大学后得抑郁症的概率相对较低。我所读专业的课业评判标准相对主观,一个人的成绩和其优秀程度基本无关。然而,近年来屡次听说、见到十七八岁的小大学生,进了本系后,因为成绩不再像高中时期那样突出,患上了抑郁症。一名男生深度患病,母亲在大三时来陪护,在其母下楼买早点时,他还是从教学楼一跃而下。另一名小女生,从大一开始,每年都住院治疗,父母只能从外地来京照顾。抑郁症的情况更多发在农村和中小城市进入大城市著名高校的学生身上。这都是人生悲剧。早出人才,快出人才;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高考指挥棒下学生被培养成胜负师;这些东西都在吃人,还会继续吃人,不可不慎。


再者,进入大学后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高中阶段的学习状态和课业负担,青少年的交往层次,使高中生的人际交往范围和能力都很有限。进入大学,实际上是一个人社会化的开始。从踏入大学校园开始,就不会再有人管束你的人际交往了。然而,这也表明你们今后要开始学习观察和适应社会,在和他人打交道过程中,自主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并承担其后果。从积极方面来说,一定要靠诚挚、坦率、热情、互助,使自己为他人接受,并收获友情。从消极方面来说,你们在和人交往过程中,一定不能心胸狭窄,背德违法,损人利己,更不能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否则一旦被揭穿,会留下终身污点。从极端方面来说,近年来发生的因为小矛盾暗害同学案件,足以给全社会以震动,例如复旦学生林森浩以硫酸亚铊毒杀同学案,令人触目惊心。这警示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上不能过于敏感,走向阴暗,在人际互动中要切戒年少气盛,不要做意气之争,激化矛盾。


第四,进入大学后要处理好学业和爱好的关系。实际上,大学学业负担更重,需要更强的高效自学能力,才能使自己的学业合格,有余暇去享受多样的社团、体育、艺术、义工等活动。此外,未来的社会竞争,尤其是在走出校门的求职初期,主要还是靠一个人的专业技能,因此,同学们务必要在大学期间,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奠定合格的知识基础。这样,即便你们日后从事的工作和专业无关,在工作过程中,你也有自学能力,去掌握职业所需的新知识和新技能。


进入大学的初期心理和目标调适过后,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你们会发现,在现有社会条件下,大学绝对不是一块净土,大学的兼收并蓄,可能也是鱼龙混杂,因此,要学会保护自己,也要出淤泥而不染,在你有能力的时候,再去争取改造社会。



二、大学中的风险:知识遗憾、思想困惑、机会不公


首先,大学可能给你留下终生的知识遗憾。我们班的经历就是明证。曾记得,有的年轻助教刚刚硕士毕业,即留校任教,特别爱在课堂上大讲其对李鸿章的同情式理解,把基础课变成了个人的才子秀,对中国和西方关系的历史演进,中国国运的衰落,国人救国的曲折探索未置一词。还有一位男老师,一个学期都在大讲当时火起来的北大中文系“才子”余杰的“抽屉文学”,对本门课程完全是应付,不久,他挂冠而去,到南方大城市做官去了。不可否认,在我们系里,也有很多有真才实学的老师,只是在本科阶段难以接触到,基础课主要让这些水平不够、态度不端的人随意对付了下来,其结果是,或者让学生带着终身遗憾离开,或者促使其转学别的专业。


其次,大学可能带给你很多思想困惑。比如学术造假者劣币行时。十几年前,还没有这么兴旺发达的媒体监督和人肉搜索,造假者打开几十个人大复印资料文档,复制粘贴,文字替换,每月可制造出一两篇核心期刊文章。此辈年少得志,名声渐起,实际上,是儒林外史当中的牛浦郎、匡超人式的人物。你们在课堂上,却有可能遇到这样的老师。



其三,大学可能带给你机会不公。大学生也是社会成员,各有品行和性格,其中少不了有做事不择手段者和居心不良者。比如隐匿信息的:部委来招聘,班干部受命告知全班男生,他却带着大家下楼踢球,五分钟后,声称肚子疼,上楼穿着西服面试去了。也有的出于嫉妒心:看到同宿舍闺蜜的国外大学录取通知书,替她回复不去了。事后,作恶者当然要负法律责任,但事主至少要耽误一年才能出国。这些暗箭,是大学生活里的主要风险。


其四,大学可能教不会你规划未来。大学本科教育的目的,无非是让学生学会自学,有自我管理、规划的能力,并影响其人格塑造。最终,学生或深造,或走向社会,各自有所发展,对社会有所贡献。但求职如同投胎,人各有机遇和命运,学校并不能对此负责。本科生人数众多,师生关系多数较淡薄,毕业后各奔东西,大家相忘于江湖。加上老师们绝大多数从未走出过校门,对各种职业不甚了解,对社会需求也没概念,所以没有人指导你的职业规划和未来选择,你可能要自己摸索,试错,走弯路。要避免走弯路,主要靠结交师兄师姐,汲取正反经验。


一个人从出生到长成,迈入社会,需要二十多年时间,绝非易事,大学本科阶段就处在学习的高级阶段,和踏入社会的初级阶段。在谈了大学生活中的风险、隐患后,我们要面对大学学习的根本问题:你要求得什么样的教育,以便学会如何读书,如何思考人生和规划未来。



三、寻求通识教育,寻找精神依托和学术依归


在大学本科阶段,除了秀逸超群之才,大部分学生是从零开始,领略各个专业的基本知识的,再从中有所领悟,有所取舍。同时,很多学生在进入本专业后,会发现其并非自己所喜。因此,大一新生进入大学之后,应该广泛涉猎,尽量创造条件接收通识教育。从积极方面说,是丰富自己的修养,增厚人文底蕴,有利于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从消极方面说,有利于转换专业。我们本科班里,就有很多人改学了经济、法律,甚至是计算机专业,在职业上更是百花齐放。


寻求通识教育,首先离不开涉猎外系课程,参加名家讲座。同宿舍的青年诗人旁听了北大中文系教授孙玉石的现代诗歌课,写下万字长文论新诗,去和孙老师讨论,大有初生牛犊不怕虎之概。中文系著名学者钱理群来演讲其对鲁迅和周作人兄弟的研究,经济学家易纲讲中国经济形势,都受到学生热烈欢迎。哲学系主任赵敦华、历史系名师阎步克、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林毅夫等都受到学生的追捧。现在,在北大听讲座等系列图书都可以买到,中外名师的很多讲座网上都有视频,学习的条件比过去是更为便利了。


▲孙钦善


我本人在文史课堂上,作品中获益良多。中文系主任孙钦善讲《论语》,同宿舍同学拉我去旁听。孙老师在课上讲论语的精神世界,孔门的师生关系,令人神往。他还说,他最敬佩的是子路这样的人,直道而行,敢于挑战权威。日后在四年本科学习生活中,我发现自己性格为人上与子路有相似之处。中文系老教授吴小如的讲座,我去听过两次,领略了中国古诗文之美和大学者笃实的治学法则:知人论世,揆情度理。


其次,要多读中外文史著作,增加修养,增强鉴别力。人是时代环境的产物。进入大学时,我们赶上的阅读潮流是读路遥的《人生》,陈忠实的《白鹿原》,和补足高中时没看过或看够的金庸武侠小说。路遥的《人生》,现在看来有“伪现实主义”之嫌,当时则令涉世未深、对苦难经历不足的年轻学生们热泪盈眶。我读到孙家子弟当上科学家,乘着中国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在热泪盈眶之后,感到其幼稚和浅薄,也就放下了此书。男生争相传看《白鹿原》,与其说是喜爱文学,毋宁说是受到其中性描写的吸引,当时无法理解作者要展现的是何种民族史诗,充其量了解了高中历史课本上从未提到过的中条山抗战,知道了这一段残酷的历史。当时,我们也没有充分理解鹿兆海对黑娃说的“小心乡党”的深意。


金庸的武侠小说,很多人在熄灯之后,打着手电筒,钻在被窝里,如饥似渴地补课,这也受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金庸研究热的影响。北大中文系主任严家炎、教师孔庆东和人大一位已记不清名姓的教授都在北大或开课,或办讲座大谈其金庸研究。日后,我看了还珠楼主李寿民的《蜀山剑侠传》后才知道,金庸对郭靖、杨过、神雕的人物设计,小说的奇遇记式情节推动,其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原型都是李寿民小说中的主角英琼和配角猩猩袁朗。金庸的心理描写抄袭还珠楼主的痕迹就更严重了。加上我对金庸韦小宝式为人的了解日增,对这些成年人的童话,就可以一笑置之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海子、食指等诗人或死或疯,北岛、芒克、顾城等漂泊域外,然而,诗歌在校园里还有余温。虽然很多新诗我从未读懂,也写不出像样的新诗,但还是读了一些作品,知道了凡人世界之外,还有这样一批最聪明敏锐的人在思考、求索、挣扎、耀现。读一读昌耀的《凶年逸稿》,食指的《鱼儿三部曲》、《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北岛的《回答》,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了解父辈的经历,增加人生的厚度。


说起文学,自然不能不读外国名著,比如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卡夫卡的《变形记》和《城堡》,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契诃夫的中短篇小说全集(汝龙译),及茨威格的中短篇小说。罗曼·罗兰崇尚的英雄主义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仍然热爱生活”。克利斯朵夫的思想形象,其亲情、爱情、友情经历让人感佩。卡夫卡和陀翁的小说让人气窒,怀疑有这样心智的人为何没有疯掉,或者他已经疯掉,作品是其表现形式,却又这样让人读来欲罢不能,没有强大的心理,读这些作品要提防得抑郁症。读过这些文学作品,你会知道,世界上最复杂的是人性和人心,和人的命运,对此的探索没有止境。学理工科的很多人总认为文科简单易学,背背就过,是低能儿的事业。实际上文科更难,他们不知道,人性探微的难度要大于导弹上天。




也不能只读文学,文学会让人过于敏感,情绪纤弱。为补此不足,推荐大家多读历史读物,人物传记,尤其是大人物的回忆录,汲取历史知识和精神动力。托兰的《日本帝国的衰亡》也是名著,可以和威廉·夏伊勒的《第三帝国的兴亡》相媲美。回忆录方面首推丘吉尔的《一战回忆录》和《二战回忆录》。这位英国大贵族、前海军大臣、空军大臣、两度英国首相,是近代史上不世出的人杰。更可贵的是,他文笔焕然,思想深邃,对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人类历史有重大影响。他本人不仅推动了坦克、雷达的研制,会开飞机,还预见了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发明。这样的人才在东方社会体制下,难以出现,同样值得人们思考。



第三,在广泛涉猎中要寻找精神依托。在本科阶段,对我个人精神世界发育影响最大的是钱理群老师,他的课堂总是爆满,人头攒动。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在拿单放机录音。听钱老师讲鲁迅,是我在最难以忘怀的精神享受。我对鲁迅作品及其精神世界的了解,全赖钱老师课堂上的所得。尽管日后我个人更多地转向了胡适先生,但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了解还是拜其所赐。老舍、沈从文、曹禺、废名、赵树理、汪曾祺,这些名作家的作品我大部分都读过。梁漱溟、张中行、启功等大家的文章,我也没少读。这些涉猎使我知道了在人世为生存努力就是,但过度的名利追索大可不必,要留心智去探索人生和人性。


▲钱理群


天下之人,熙熙攘攘,天下之事,利来利往。这是司马迁对社会的描摹。《史记》中,除了帝王将相,写了不少引车卖浆者流,难能可贵。张中行在其《负暄琐记》等书中,写了更多的社会边缘人。我是子路式忠直,嫉恶如仇的性格,读史使人明智,自知,让我尽早在大学中找到了自己。


第四,要尽量在本科阶段找到学术依归。在本科阶段,对我个人学术依归影响最大的,是陆键东所著《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这本传记,和田余庆先生的名著《东晋门阀政治》。陈寅恪先生主张“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真正的知识人不能不以其共勉。《东晋门阀政治》一书,则让我看到了什么是如炬的历史巨眼,如椽的叙议笔墨,什么是北大学术的水平。在田先生弟子阎步克老师课堂上,我领略了什么是智性的平和。这种学术水平和学者气质,令人终生向往,终生受用。





第五,要学会读书,多读中外经典和英文著作、论文。比如,读了《论语》,自然也应该读一读柏拉图所写的苏格拉底对话,知道对话体是中外古典共通体例,然而,柏拉图对话中,借苏格拉底之口进行的概念分析和推演为中国传统所缺。古希腊的师生关系和论语中的也有差别,这都是读书当中需要体认和思考的点。推荐大家多读《老子》、《庄子》和《孟子》。老子的思想中体现的是高度的怀疑精神,庄子则给后人留下了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孟子让人抗礼王侯,做伟丈夫,而不是任何人的奴隶,这些思想遗产和现代社会提倡的思想和言论自由都可以对接,而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则抑制了这些遗产的发扬。要读书思考,就要回到中国思想发展的“轴心时代”。





要读懂论文,可以先了解论文写法。这方面可以参考钱穆先生弟子,著名历史学家严耕望的《治史三书》。他在前言中提到,史学文章的撰述,有述证(排比材料,即可达成结论)和辨证(无孔不入:建立一项论点,必攻击别人论点;有缝必弥:让自己观点站得稳,无懈可击)两种方法。他提出的写法,可以指导我们的读法。美国冷战史大家约翰·刘易斯·加迪斯在《美国与冷战终结》一书中,则演示了如何以演绎法和比较法构建论文框架,又提醒学生,要注意不出现反历史结论,不混淆因果关系,或者脱离具体历史背景。当代著名中共党史、新中国建政史专家杨奎松,中苏关系史、冷战史学家沈志华的文章、著作,丝毫不弱于西方学者,在档案的取舍,逻辑和历史的一致,环环相扣,最终打破陈说,振聋发聩上,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在此仅举一例,沈志华所撰《炮击金门:苏联的应对和中苏分歧》。


现代中国和西方著名学者的论文,值得我们多多揣摩,对自己进行思想和写作训练,读多了会发现,大学者的论文每一段都有所设计,都有方法贯穿其中。世上的好书好文章,真是读不尽,希望大家不要浅尝辄止,进了大学这座宝山却空手而归。


第六,通识教育离不开对外语的学习和掌握。在北大的本科生学习环境里,很多人准备出国,努力学习英语。我因家境不敢做出国梦,但对英语的兴趣从未衰减,曾经拿起狄更斯小说原文,试着查字典,自己翻译几段,后果当然是增加了自知之明。我还去学过法语,明知在每月回家送药的情况下,不会学得很好,但多学一点,就可能给自己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至少,我领略了法语音调之美,知道了英语和法语间深厚的渊源关系。因为学习法语,增大了了解法国历史的兴趣,看了戴高乐战争回忆录,及张芝联先生对法国历史的研究,这对我日后的学习总有益处。



四、尽早定位自身,规划未来


总起来说,我在本科阶段,对本系课程不感冒,经常逃课,旁听其它系课程,不能算是个成绩优秀的“好学生”。这样的自我通识教育,好处是增大一个人的精神底色,但坏处是让人精力分散,难以集中突破,所以毕业前考哲学系研究生时,就因为准备时间短,基础不扎实,失败了。在工作一年后,我重回本系读研。这么多年过去,对哲学早已无甚兴趣,只牢牢记住金岳霖先生弟子,华东师大教授冯契先生的教诲:追求平民化的自由人格,在学习和人生历练中,争取转识成智。


本班同学中很多也是靠这种自我通识教育,通过旁听、选修、自学外系课程,转换了专业,出国深造,或研究生毕业之后有了自己满意的职业归属。自我通识教育,主动求变,是应对大学时期逆境的通则。




本科时候,对马克斯-韦伯的书还没有能力读懂,对官僚制、科层式社会,除了学校行政之外,还没有其它感性认识。对苏联历史,新中国建政史的了解还暂付阙如,对官僚制对社会的钳制、单位制对人性的摧残,是到了社会上工作之后,才逐渐增广了见闻的。这和我个人未曾主动向师兄们多多取经也有关系,所以大家应该为了未来人生顺遂和求职少走弯路,在大学里发展一些人脉,向先行者多多取经。


五、寄语来者:乐观积极,有为有守


回顾我自己和同学们的本科学习和生活,目的是希望对新一代大学生提供一些镜鉴,希望你们能够在大学生活中少留遗憾、不留遗憾,少走弯路。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提出他著述《史记》的目的是“述往事,思来者”。述往思来,正是我的目的。请诸位不要被本文中的一些灰色印记所扰,要乐观、积极地投入到大学生活当中去。推荐大家读梁漱溟先生晚年口述《这个世界会好吗?》,这位学兼儒佛的老人,一生饱经忧患,跌宕起伏,却坚信这个世界会好。了解他的一生行迹和持守,会增加后来者面对纷繁世界的定力。



回顾我们的本科生活,也是希望后来者认识到社会日益复杂,人心更难猜度,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尽量避险,要沉下心来,为了自身发展长远目标而努力,不去争一时一地一处的得失。也不要奢望改造别人,先安心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自己的能力,扩展自己的人脉,并尽力对未来职业有所规划,为此虚心向前辈请教。


但是,我也希望新一代大学生有足够的人文修养,做人做事有底线,在日益复杂的利益往还当中,不损人利己,既要有为,也要有守。因为你们是这个社会,这个国家的希望和栋梁,是八九点钟的太阳。





推荐



考博圈英语:词汇&语法通关课程


前缀、后缀、高频核心词汇;

误用、混淆单词;

近义词、形近词、同音词进行辨析

结合实例,提升考生对语法的运用能力

我们重点推荐这门课

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