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菁城子
如果个人自由还值得热爱,社会的繁荣与和平仍值得追求,正确的经济学观念就应该得到广泛传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菁城子

美国政府又发疫情补贴了

菁城子  · 公众号  ·  · 2020-12-30 09: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1
穷人为什么穷,因为他们没钱;既然政府能印钱,为何不多印些给他们?很多人小时候大概都想过这个问题。用经济学回答很简单:穷人贫穷不是因为没钱,而是货币背后的资本(土地、生产资料)不足;政府印钞没有创造资本,它只是用钱对资本进行了转移。
储蓄者是这场财富转移游戏的受害者,他们手里钱的价值被摊薄,转移给获得新钱的人。社会名义资本在膨胀,真实财富却在消耗。很多人拿到新钱,不是用于再生产,而是直接花掉。政府以扶弱为名大印钞票,打击了储蓄和劳动意愿。
小孩子不懂其中道理很正常,但很多成年人还在做“印钞创造财富”的美梦——圣诞节前夕,美国新一轮“纾困计划”,就是类似的闹剧。
2
12月21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一项总额达9000亿美元的纾困计划:年薪7.5万美元以下的成年人获得600美元补助,年薪增加,补助随之减少,直至99000美元年薪,不再发放补贴。这项计划包含了失业者每月350美元救济金,以及总额200亿美元的租房补贴。
民主党一开始提议“每个美国人发2000美元、总额两万亿美元”,但共和党坚决反对。两党好不容易达成妥协,特朗普却发声明:他的理想数额是2000美元。直到12月27日,一切才尘埃落定:特朗普签署了9000亿美元新冠纾困计划,连同1.4万亿美元的政府明年支出。
无论政客如何表演,这笔钱都不是他们自己出,而是他人买单。正如印钞不能创造财富,“纾困计划”也不能真正纾困。疫情肆虐的当下,政客们需要做些什么,好显示他们在关怀穷人。
很多人赞成美国式的“政府发红包”计划:政府发了红包,人民收入增加,再用于日常消费,餐馆有生意可做,超市消费增加,企业避免倒闭,人民免于失业,经济的齿轮就此滚动起来,政府这样做有什么问题吗?
疫情确实给美国经济带来重创。此种破坏性不是缘于消费不足,而是生产破坏。疫情恐慌和限制措施让很多企业无法开工,人们收入缩水,自然减少消费。要做的是控制疫情和让生产恢复,只要人民真正赚到钱,消费迟早复苏——而不是鼓励消费,稀释储蓄。
3
今年4月,美国就推出一个规模达2.2万亿美元的刺激计划。根据该计划,年收入不超过7.5万美元的个人或15万美元的家庭,获到人均1200美元的支票。500人以下中小企业将获贷款资金,以支付员工薪水和租金等。只要贷款用途正确,无法偿还也没关系——相当于白给。
这个美国史上规模最大的经济刺激计划,取得预想中的效果吗?并没有。二季度美国疫情加剧,GDP下降近10%;这笔钱发到人民手里,确实刺激了消费,亚马逊股价攀升,两个月的消费热潮后,一切照旧。疫情没有平息,生产秩序没恢复,再多补贴也填不满无底洞。
美国第一次纾困计划,还暴露出了很多问题。计划的初衷是帮助贫困者免于饥饿,但“年收入7.5万美元的个人或15万美元的家庭”,能算贫困者吗?要知道,美国家庭收入的中位数是7万美元。“纾困计划”基本上只覆盖了中产家庭,真正的贫困者往往领不到。
同样的情形发生在企业。扶助“雇佣500人的中小企业”的标准太简单了,很多企业规模虽小,实力一点不弱,250家上市企业一共获取9亿美元贷款补贴,平均每家企业数百万美元,包括市值44亿美元的洛杉矶湖人队获得460万美元。
第一轮纾困计划的3490亿美元拨款,不到两星期花完,只有16%符合标准的中小企业获得贷款,他们规模较大,渠道通畅,和银行关系好。真正需要这笔钱的小微企业,并没有获得援助,反而受到不公平挤压。
刺激计划的规模如此之大,需要短时间内花出去,就不可能订立细致标准。让每个家庭和企业诚实汇报自身困境,以便于政府精准援助,其实非常困难。含混的规则下,是银行巨大的工作量,小企业申请贷款,“如同抢夺最热门的音乐会门票”。
4
2008年次贷危机发生后,美国国会为7000多亿美元的刺激计划,争吵了几天几夜。十几年过去,两万多亿的刺激计划,几乎毫无争议;还不够,半年多过去,政府又通过更大的刺激计划。好不容易有了争吵,焦点却是9000亿还是两万亿。美国的政治在堕落。
当代美国民众(尤其民主党支持者),已经习惯了政府权力扩张。美元是世界货币,这对他们敢于公然大印钞票,让全世界买单;一旦印钞成了路径依赖,像毒瘾一样,长期没法戒掉。印钞能从全世界收“通胀税”,为什么不印呢?
两党挟私交换利益,也助长了政府膨胀。
国会表决纾困计划,要附带解决7400亿国防授权法案、1.4万亿明年政府拨款法案。共和党主张增加国防开支;民主党力主扩大纾困计划,增加明年预算。特朗普对几项法案都有意见,以“拒签”和“否决”作要挟,希望获得交易。
为了通过法案,民主党也是费劲心机。纾困计划的法案文本厚达5593页,几乎没人能看完,佩洛西只给了议员4个小时审议。虽说争论几个月,但议员们对于法案的详尽内容,其实并不清楚。佩洛西说过,“法案里有什么,我们投票通过就知道了。”
先定花钱预算,再制定细节,这在“奥巴马医保”也出现过。网友发现,这次纾困计划居然夹带了对以色列的援助。美国政界有个词叫“猪肉桶”,讲政党博弈下的利益交换,夹带私货。政府花钱越多,“猪肉桶”越盛行。两党博弈下的预算监督,不像很多人想的那般完美。
5
可预见的是,美国第二轮纾困计划不会有什么效果。疫情不结束,生产秩序不恢复,美国经济不会好转。中国人无需羡慕美国“政府红包”。真正宝贵的是正确的经济政策,它所创造的财富才是持久和巨大的。和美国相比,中国不仅疫情控制做得好,经济政策亦可圈可点。
今年五月,中国疫情形势初步控制,很多城市推出“消费券”,规模都不大,平均到每个用户手上,百八十块钱。城市中产受惠更多,受疫情冲击最大的底层民众,几无获利。消费券既不公平,也不可持续。六月之后,很少有城市再发消费券。
疫情发生后,中国也有“经济刺激”,包括相比往年宽松的货币,“一万亿特别国债”和“地方抗疫专项债”。中国刺激计划的重点,不是鼓励消费,而是生产恢复。地方政府出台很多税费减免政策,相比政府多花钱,还是他们少收钱更靠谱。
下半年海外疫情严重,中国企业爆发出出强大的生产力。外贸企业火力全开,追上了疫情之前的态势。企业红火,民众有钱赚,消费自然旺盛——这比任何“刺激消费”更有效果。这也是我在疫情期间,极力主张“要减税不要补贴”的原因。
政府的一分一毫,都是取之于民;无论印钞还是借债,最终买单的是普通民众。官员喜欢发补贴,因为他们可以博取善良的美名,享受权力的快感,甚至从中谋利。美国的纾困计划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美国人普遍没意识到政策错误,中国人要引以为鉴。
觉得好看?转发朋友圈
或者点 在看 ↓↓ 表示支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