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是我国运输机&轰炸机龙头,同时具备完整的民机部件生产制造体系及先进的研制能力,将核心受益于战略空军建设及民用大飞机放量。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1、公
司业绩重拾增长态势,盈利能力拐点初现
中航西飞是我国主要的军用大中型运输机、轰炸机、特种飞机等的主机制造商,同时,拥有完整的民机部件生产制造体系及先进的研制能力,开拓国内、国外双市场,是我国民用航空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发展的主体力量之一。近年业绩情况:
-
营收端:22年营收增速上台阶,放量趋势初现。
波动上升,由2018年的334.68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403.01亿元,其中2022及2023年增速分别为15.17%和7.01%,22年增速显著提升,放量趋势初现。2024年Q1,公司实现营收(84.55亿,同比+6.45%)。
-
利润端:23年扭转下滑趋势,净利率拐点出现。
公司2023年归母净利润实现8.61亿,同比增长64.41%,扭转前面两年下滑趋势,利润水平恢复并超过2020年水平;24Q1实现归母净利润(2.72亿,同比+15.67%)。盈利能力方面,公司三项费用率在2022年开启下降势头,由2021年的3.93%下降到2023年的2.81%,费用管理成效斐然。由此,净利率于22年出现拐点,23年提升至2.14%,24Q1维持改善趋势,提升至3.22%。
2、
军用:运输机、轰炸机龙头,支撑现代化战略空军建设。
1)国防军费:
2023年我国国防预算同比增长7.2%。2023年3月5日,根据中国财政部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发布的政府预算草案报告披露,中国2023年军费预算为1553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执行数增长7.2%。作为国内军用运输机及轰炸机的龙头主机厂,中航西飞近年
来进展不断:①推动大型军用运输机运-20等的列装。② 以运-20这一优质型号平台改进加油机、预警机等。③ 推动研制新型运输机及轰炸机。未来,随着现代化战略空军的深入建设,中航西飞将核心受益。
2)军贸市场:
世界安全局势风雨飘摇,军贸市场或再度扩容,格局变化提供窗口期。运-20BE亮相迪拜航展,向国际军贸市场展现“中国力量”。2023年11月13日至17日,第十八届迪拜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以下称迪拜航展)在迪拜阿勒马克图姆机场举行,航空工业展出了换装新型国产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运-20改进型运输机模型
。
3、
民机:C919开启商业运营,商飞提速扩产,万亿市场进一步打开。
航空工业西飞作为主供应商,承担了C919机体结构中设计最为复杂、制造难度最大的部件——机翼、中机身(中央翼)等6个工作包的研制任务,任务量约占整个机体结构的50%。未来随着C919的不断交付和产能的扩大,西飞有望乘上商飞扩产东风,逐步扩大民用航空业务的营收。自C919于23年5月进入商业运营后:
-
订单端:三大航各100架订单落地,订单充足。
2024年4月,海南航空、中国国航各100架订单落地,加上东航此前的100架大订单,C919已获国内三大航订单支持,据央视财经1月报道,国产C919大飞机已经拿下1200多架订单。
-
产能端:商飞提速扩产,二期产能建设在即。
根据2023年1月12日其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透露,预计C919在5年内年产能规划将达到150架,甚至更多。另外,C919大型客机批生产条件能力(二期)建设项目完成招标,项目建成后将满足C919大型客机未来批量化生产需求,为国产大飞机的商业化运营和市场竞争提供有力保障。
-
运营端:航线不断开拓。
2024年4月2日,中国东航在2023年业绩说明会上透露:“公司作为C919国产大客机的全球首家用户,目前已接收并运营5架,开通正常商业航线虹桥—天府、虹桥—大兴、虹桥—西安等国内航线。”航线开拓顺利。
4、
响应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股权激励推动公司提质增效。
2023年10月1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在《求是》杂志发表《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文章强调,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是与改革三年行动的有机衔接。中航西飞积极响应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出首期股权激励,促进公司提质增效:公司于2023年2月15日发布《关于第一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登记完成的公告》,向261名激励对象首次授予1,309.5万股票,约占本激励计划公告时公司总股本的0.4730%,授予价格为13.45元/股。首期股权激励计划的推出将有助于保持管理层和核心骨干员工长期持续的积极性。
预测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达到分别为11.18亿、13.93亿和17.08亿元,对应估值63/51/42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航空产品研发技术风险,军品采购订单出现波动,上游供应商供应不及时影响整机生产。
一、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发展沿革回顾
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大中型军民用飞机科研生产基地,于1997 年6月26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航空制造业首家上市公司。2020年12月,中航西飞完成重大资产置换,置入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航天水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等飞机整机制造及维修资产,实现对大中型飞机整机制造资产的专业化整合。
中航西飞主要从事大中型飞机整机及航空零部件等航空产品的研制、批产、维修及服务,目前主要产品有大中型运输机、轰炸机、特种飞机等,同时还承担了ARJ21、C919、AG600等国内外大中型民用飞机机体部件设计、制造、配套与服务,与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美国波音公司以及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等国内外知名航空公司拥有长期而稳定的合作关系。
营收增速22年提升显著,利润端23年转向增长趋势。
2018-2023年公司营收波动上升,22年增速显著提升;归母净利润于23年扭转下滑趋势。营业收入由2018年的334.68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403.01亿元,复合增长率为3.79%,其中2022及2023年增速分别为15.17%和7.01%,高于以往4年水平。利润端,公司2023年归母净利润实现8.61亿,同比增长64.41%,利润水平恢复并超过2020年水平。2023年度公司业绩快速增长主要原因包括两方面:公司持续推进航空产品改进和系列化发展,交付航空产品数量比2022年同期增加;公司通过开展降本增效等专项工作,持续推进全价值链成本管控,经营效益得到提升。2024年Q1,公司实现营收(84.55亿,同比+6.45%);实现归母净利润(2.72亿,同比+15.67%),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公司盈利能力拐点初现,费用管控成效斐然。
自 20 年开始,公司毛利率逐渐下
行,23 年降至 6.87%,24 年Q1 毛利率恢复至 8.05%。通过开展降本增效等专项工作,持续推进全价值链成本管控,公司三项费用率在 2022 年开启下降势头,由 2021 年的 3.93%下降到 2023 年的 2.81%,费用管理成效斐然。由此,净利率于 22 年出现拐点,23 年提升至 2.14%,24Q1 维持改善趋势,提升至 3.22%。
公司业务包括航空装备、民用航空、工业制造和现代服务业四个方面。
公司始终坚持以军民用飞机研制生产为主,现业务已涉及飞机、汽车、建材、电子、进出口贸易等领域。公司目前主要产品:
二、
国防&军贸市场保持增长,民用市场大有可为
1、
国防预算同比增速持续提升,军贸市场进入新一轮增长通道
(1)国防预算同比增速持续提升
2023年我国国防预算同比增长7.2%。
2023年3月5日,根据中国财政部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发布的政府预算草案报告披露,中国2023年军费预算为1553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执行数增长7.2%;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55万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7.2%。增幅比去年上调0.1百分点,增速不断提升。
从军费使用构成来看,我国装备费占国防费比例持续提升。
2019年7月24日,《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发布。报告指出,我国军费预算一般包含三个方面的投入,分别是人员生活费、装备费和训练维护费。纵向对比,装备费占国防费比例持续提升,从2010年的1773.59亿元提升至2017年的4288.3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44%;装备费占比相应由2010年的33.2%提升至2017年的41.1%,提升7.9个百分点。
我国历史性跨入战略空军门槛,迈向现代化战略空军。
2021 年 11 月 25 日,国防部 25 日举行例行记者会,国防部新闻局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表示,新时代人民空军历史性跨入战略空军门槛。近年来,歼-20、运-20、空警-500、红-9B 和新型电子战飞机歼-16D、高空无人侦察机无侦-7 等一大批新型国产主战装备,陆续加入人民空军战斗序列、投入实战化训练,形成战斗力,也展示了新时代人民空军历史性跨入战略空军门槛的新气象。
根据战略空军的定义和能力价值体现,运输机和轰炸机在战略空军体系占据重要地位。
运输机能够快速运送军事人员、武器装备和其他军用物资,实现军力部署,能够有力支撑战略空军所要求的战略投送能力;轰炸机具备突击力强、航程远、载弹量大、机动性高等特点,能够投掷核弹、核巡航导弹、空地导弹等多种弹药,是空军战略打击能力中的主体构成。
相比美国,我国运输机与轰炸机在数量和结构上仍存在较大差距亟待弥补。
运输机及轰炸机龙头,现代化战略空军建设核心受益。
作为国内军用运输机及轰
炸机的龙头主机厂,中航西飞近年来进展不断:
1) 推动大型军用运输机运-20 的列装。
2) 以运-20 这一优质型号平台改进加油机、预警机等。
3) 推动研制新型运输机及轰炸机。
中航西飞为我国战略空军的搭建和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未来,随着现代化战
略空军的深入建设,中航西飞将核心受益。
(2)军贸市场进入新一轮增长通道
国际军贸市场受俄乌冲突等影响,进入新一轮增长通道。
2022年俄乌冲突的爆发,让欧洲及世界多国的国防政策迎来了历史性改变,在地区安全形势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各国军费开支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另外,根据参考消息网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2023年11月27日将预算计划草案签署为法律,正式批准大幅增加军费开支,这将使2024年财政支出的30%用于武装部队,防务与安全开支累计将占到明年全部预算的40%左右。
根据2023年3月13日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发布的《2022年全球军贸报告》,2018—2022年,全球武器出口总额相比上一个五年(2013—2017年)下降5.1%,总体呈小幅下降趋势。逐年分析来看,2020年开始,全球武器出口总额呈现快速回升态势,总额超过2019年的前高点。全球共有63个国家出口武器装备,共有167个国家进口了武器装备。主要出口国分别为美国、俄罗斯、法国、中国、德国;主要进口国分别为印度、沙特阿拉伯、卡塔尔、澳大利亚和中国。
运-20BE亮相迪拜航展,向国际军贸市场展现“中国力量”。
2023年11月13日至17日,第十八届迪拜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以下称迪拜航展)在迪拜阿勒马克图姆机场举行,航空工业是此次迪拜航展参展规模最大的中国军工企业。其中航空工业展出了换装新型国产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运-20改进型运输机模型。
2、国产 C919 开启商业运营,提速扩产打开万亿市场
国产C919开启商业运营,打开万亿大飞机市场。
2023年5月28日,东方航空mu9191航班平稳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执飞这一航班的是全球首架交付的国产大飞机C919——我国首次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这标志着该机型正式进入民航市场,开启市场化运营、产业化发展新征程。
民用航空万亿市场开启在即。
根据中国商飞公司发布的《中国商飞公司市场预测年报(2022-2041)》预测,未来20年中国的旅客周转量年均增长率为5.6%,机队年均增长率为5.1%。未来二十年,中国航空市场将接收50座级以上客机9,284架,价值达1.46万亿美元(以2021年目录价格为基础)。其中50座级以上涡扇支线客机958架,120座级以上单通道喷气客机6,288架,250座级以上双通道喷气客机2,038架。
商业化运营后,C919近期进展:
-
订单端:三大航各100架订单落地。
1)东航:
2023年9月28日,作为C919大型客机的全球首发用户,中国东航再次与中国商飞在沪签署购机协议。东航在2021年签订首批5架的基础上,再增订100架C919大型客机。
2)国航:
①2024年4月26日,中国国航发布公告,公司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协议,向商飞公司购买100架C919飞机(增程型),根据中国商飞的目录价格,单价1.08亿美元。计划于2024年至2031年分批交付;②根据中国国航2023年12月22日发布的《2023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使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国航拟定增募集不超过60亿元,并使用其中42亿元用于引进17架中国商飞的飞机,包括6架C919和11架ARJ21。
3)南航:
2024年4月29日,中国南方航空发布公告,公司与中国商飞签订协议,向中国商飞购买100架C919系列飞机。根据中国商飞的目录价格,单价为0.99亿美元。计划于2024年至2031年分批交付。
4)海航:
旗下的乌鲁木齐航空和金鹏航空各订购30架,西藏航空则订购40架C919高原型飞机。
-
产能端:提速扩产,二期产能建设在即。
根据澎湃新闻,2024年1月24日,上海市人大代表、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张玉金透露,2024年预计C919产能将继续逐步扩大,稳步增长,实现“多快好”生产;同时,计划在三至五年内,投入几百亿元用于扩大产能。根据2023年1月12日其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透露,预计C919在5年内年产能规划将达到150架,甚至更多。
C919大型客机批生产条件能力(二期)建设项目完成招标。
2024年5月6日,航空工业规划总院中标C919大型客机批生产条件能力(二期)建设项目。项目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总建筑面积约为33万平方米,大客总部装厂房、大客零件总库、室外道路、绿化、停机坪都包含其中。项目建成将满足C919大型客机未来批量化生产需求,为国产大飞机的商业化运营和市场竞争提供有力保障。
-
运营端:航线不断开拓。
2023年5月29日起,C919开始执行“上海虹桥—成都天府”定期航线;2024年1月9日,东航C919 大型客机开始执行上海虹桥—北京大兴航线的商业航班,成为东航C919执行的第二条定期商业航线。2024年4月2日,中国东航在2023年业绩说明会上透露:“公司作为C919国产大客机的全球首家用户,目前已接收并运营5架,开通正常商业航线虹桥—天府、虹桥—大兴、虹桥—西安等国内航线。
航空工业西飞是C919机体的核心供应商之一,有望乘扩产东风。
航空工业西飞作为主供应商,承担了机体结构中设计最为复杂、制造难度最大的部件——机翼、中机身(中央翼)等6个工作包的研制任务,任务量约占整个机体结构的50%。未来随着C919的不断交付和产能的扩大,西飞有望乘上商飞扩产东风,逐步扩大民用航空业务的营收。
三、
军用运输机、轰炸机龙头,支撑现代化战略空军搭建
1、军用运输机
军用运输机是一种军用支援保障类飞机,主要承担实施兵力机动和后勤支援任务,可以快速将部队及其装备部署转移到目标区域,并为部署在前沿或前线作战的部队提供人员、装备和其他物资。
-
按照任务性质和能力的不同,军用运输机一般分为战略运输机和战术运输机两大类。战略运输机主要承担远距离、大量人员、大中型装备的运输任务,有的还承担大规模空降任务。战术运输机多在战区附近及战区以内承担近距离运输任务,一般为中小型飞机,短距起降性好,对机场条件要求低。
-
按最大起飞质量和有效载荷,运输机又可分为大、中、轻型3个类别。起飞质量大于150t,有效载荷大于36t的通常为大型运输机,最大起飞质量小于40t、有效载荷小于9t的为轻型运输机,介于中间的为中型运输机。最大起飞质量超过350t,载荷超过100t的,为重型运输机。
我国运-9与运-20形成高低搭配,现代化战略战术空运体系初步成型。
2020年2月13日,解放军空军出动运-20、伊尔-76、运-9共11架运输机联手运送抗疫物资和人员到武汉“主战场”,是运-20服役以来首次执行大型非战争军事任务。最大载重量达66吨的运-20(绰号“鲲鹏”)虽然未使用极限载荷量来运输,但已展示出快速投送军事力量的优势。空军运输机“三巨头”首次成体系大规模出动执行重大空运任务,标志着空军现代化战略战术空运体系初步成型。
参考美俄运输机体系,我国运输机谱系仍存在一定空缺。
-
美国运输机体系: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美国空军的运输体系是由C-5“银河”、C-141“运输星”和C-130“大力神”构成。在执行全球空运任务的时候,首先由C-5负责洲际间的远程战略空运,随后转由C-141运输到战场的后方基地,最后转由C-130最终运输到前线。C-17列装部队并替代C-141之后,美国运输机体系发展成为C-5“银河”、C-17 “环球霸王Ⅲ”和C-130“大力神”构成,形成了结构更佳的高低搭配运输机体系。
-
俄罗斯运输机体系:
根据《中国国防部》发表的《俄制定军事运输兵发展“规划图”》一文,俄罗斯目前运输机体系主要由以安-124和安-22为代表的远程重型运输机、以伊尔-76为代表的重型运输机以及安-12为代表的中型运输机三部分组成。根据俄防长绍伊古在2021年第三季度国防部部务会议上推出的未来10年规划方案,俄军将在未来10年实现军事运输航空兵力量和能力“重塑”:运输机数量达到550架,其中远程重型运输机超过30架,重型运输机超过250架,具备单日空运1万人或5000吨军用物资能力,能够在2昼夜内完成1个陆军摩步旅的整建制跨区投送,1次搭载1个空降师遂行战斗任务。
对比美俄,我国目前形成的运-20重型战略运输机和运-8/9中型战术运输机的运输机体系在载重吨100t以上型号上呈现空缺状态,且数量上仍有较大差距,运力差距亟待弥补。
(1)运-20:大国鲲鹏,填补大型军用运输机空白
“五年首飞、八年交付”,运-20填补了我国大型军用运输机的空白。
运-20(编号:Y-20,代号:鲲鹏),是中国研究制造的新一代军用大型运输机,于2013年1月26日首飞成功,并于2016年7月6日在空军航空兵某部举行了飞机授装接装仪式,实现军队列装。运-20飞机研发参考俄罗斯伊尔-76的气动外形和结构设计,融合美国C-17的部分特点,最大起飞重量达到200-220吨,最大载重可以达到60吨以上,填补了我国大型军用运输机的空白。运-20采用常规布局,悬臂式上单翼、前缘后掠、无翼梢小翼,拥有高延伸性、高可靠性和安全性。运-20作为大型多用途运输机,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各种物资和人员的长距离航空运输任务。相比俄罗斯的伊尔-76运输机,运-20在最大起飞重量、最大载重以及气动布局、货舱尺寸、飞控和航电等方面均有所超越,具备较大优势。
践行“一院六厂”项目组织模式,西飞作为主制造商承担主要研制及总装任务。
根据《大国鲲鹏》纪录片介绍,运-20的研制和生产过程遵循组建的“一院六厂”的项目组织模式,强化总体部署,协同调动航空工业全行业之力,保障运-20的研制和生产任务。其中,航空工业西飞担任主制造商,承担前机身、中机身、机翼等大部件研制以及整机总装的任务,航空工业陕飞为后机身和五开门的承制商。中航西飞两个子公司承担了主要的机体研制、生产以及整机总装集成任务,成为关键的链长企业。
参考美国C-17,战略战术运输机作战地位逐步提升,具备广阔列装与外贸空间。
C-17运输机是美国空军一型大型战略战术运输机,最大起飞重量达到265吨,最大载重量达到77吨,具备其作战范围和功能涵盖了过去的C-5运输机和运输机所具备的一切,融合战略和战术空运能力于一身,具备短场起降能力。C-17适应于快速将部队部署到主要军事基地或者直接运送到前方基地的战略运输,必要时该飞机也可胜任战术运输和空投任务。根据《美国空军军用运输机发展初探》,兼具战略战术性能的C-17随着作战需求增加地位逐渐凸显,在美国空军中逐步占据较大比例。C-17于1991年9月15日首飞,1993年7月开始列装美军,到2015年11月28日生产线正式停产,共生产销售279架,其中:
运-20国内列装空间大,军贸市场逐步开拓。
-
国内列装:
根据《World Air Forces 2023》,国内目前列装的运-20数量仅32架,相较美国空军的223架C-17仍有较大列装空间。
-
军贸市场:
根据Military Africa 1月10日报道,中国正将尼日利亚视为其运-20 E多用途运输机的潜在客户,并在尼日利亚国防部长2023年11月访问北京期间向他展示。结合迪拜航展中运-20BE模型的亮相,运-20将逐步开拓军贸市场。鉴于美国同类产品C-17生产线已停产关闭,运-20面临的竞争将压力将相对较小。
另一方面,运-20平台具备较强的扩展性,
可以改装成多种特种保障飞机,譬如预警机、加油机、巡逻机等。2022年7月31日,空军航空开放活动暨长春航空展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空军新闻发言人申进科表示,新一代空中加油机运油-20投入练兵备战。2022年11月8日,运油-20在第14届中国航展上首次飞行表演,展示3根加油管。
(2)运-8/9:中型战术运输机,与运-20形成高低搭配
中型战术运输机以陕飞公司生产的运-8、运-9为主,与运-20组成高低搭配。
-
运-八型飞机(Y-8)是由中航工业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中程中型多用途运输机,源自苏联购入的安-12B型,性能与美军的C-130十分相近,属于四发涡桨运输机,最大载重为15吨左右,是当时中国研制成功投入使用的最大的运输机。陕飞对运-八进行了一系列改进改型,先后研制成多种运-八专业机型,包括远距离支援干扰机、电子侦察机、反潜巡逻机以及预警机等,另外还有民用型。
-
运-九(Y-9)是由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开发中的中型中程战术运输机,载重为20吨级,由运-8三类平台发展而来,与美国的C-130J重启计划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