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农历新年才是一年的结束和开端,年前一直想写一些什么,想了一段时间,发现也没什么好写的,18年对我来说是一个有较大变化的年份,但却也是顺势而为,早有计划的,到今天反而觉得理所应当,无需多言了。
最大的变化就是作为北方人开始在武汉长期生活,气候上的变化一时难以接受,尤其是夏天的热确实是惨无人道,好歹我现在的作息是起的比较早,一般早上六点多就出发去公司,躲开了热浪滚滚。
新年一过,想想自己也是马上三十的人了,心理上多少还有点接受不了,身体上算是很激进,胖到历史最高,年前报名13公里的马拉松玩玩,意外的中签了,这也算含着泪开始锻炼的起点吧,19年至少要将身体和年龄匹配了才行。
18年下半年开始以前很多的习惯都改变了,现在更有目的性,目的就比较简单了,就是赚钱。
公众号的很多朋友都是从微广场的时候加进来的,起初大家的目的就是高效的整合信息,但现在我的整体思路变了,我对信息的阅读越来越少了,之前看知乎太多,读的时候很好,有所悟,有所感,但过后想要有所引用输出的时候发现总是一片空白,这段信息只是过客,没有停留。
现在我开始每天有限的去看知乎、虎嗅还有少数派,其他的偶尔翻到也看看,不去过分的去看了,知乎现在其实也能算一个新闻平台了,什么热点事件,都是能看到的,也不用什么单独的看新闻了。
看知乎的目的就是了解一些时事点评和博物八卦,然后顺着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买书看。意外的发现,一不小心就能读好几本书,从元旦开始已经读了3.5本书了,其中达利欧的《原则》读起来比较慢,算是纲领性的书吧,道理不都认同,不过能引发思考。
把公众号的订阅降到了历史最低,订阅的很多公众号都变成了广告号,凡是发文必是广告,已经没有看的必要了。目前看的最多的应该是
辉哥奇谭
,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他的自律——能坚持日更,并且言之有物;一方面是他的探索——不断的探索更高的效率,并付出行动。
辉哥奇谭
的公众号里面经常有一些书籍的感悟和实践,大部分推荐的书都进入了我的书单,逐一的去读读看看,现在的书单,应该也有几十本了,读的速度远远没有书单的增长速度快。
关于读书最近以纸质书为主,只有《进击的智人》是已电子书的形式看的,主要是春节在家,看手机的时间多了些-_-!
至于为什么是纸质书,主要是不想给孩子制造一种老爸整天在玩手机的感觉,他现在还分不清手机是娱乐还是学习,也能给他做一个榜样,经常是故意在他面前看书,对他不要求太多,但也至少不能排斥学习。未来计划用kindle来看,比较一些小说类买纸质书确实是又占地方又没有留存的必要,之前的kindle4已经无法服役了,新的kindle还没舍得买,等手里面的书差不多看完的时候再买吧(
这段其实是给老婆看的
)。
看书的另一个变化就是现在坚决不同时看两本书,宁愿不看也不同时看两本书,效果出奇的好,之前过分追求读书量,有时候几本书同时进行,结果就是一无所获,反而不怎么喜欢看书了(不过这也是18年之前的事情了,18年全年没看几本书)。只看一本大脑的思路相对连贯,最主要的是不知不觉间阅读速度就会加快,也是一种成就感。
阅读速度是和阅读量正相关的,阅读量越大阅读速度也快,而且理解的更透彻,18年全年的阅读量惨不忍睹,19年刚开始读书的时候很是痛苦,现在就轻松一些了。
回到最初说的目的——赚钱。年轻的时候想的是理想,钱是顺带的,从来不觉得多也不觉得少。但年龄越来越大,钱成了各种路的基石,不能不重视,也无需羞耻。
作为内向型人格,和人交流虽然没有障碍,但最是容易疲劳,如果连续几天没有独处的空间,就会变得暴躁易怒,这也是我现在越来越喜欢汽车的原因,每天中午吃完饭会去车里睡午觉,四周静悄悄,独立的私密空间,感觉很好,很喜欢开车,一整天开车也从来不觉得累。未来如果有可能换一个更大的车,作为一个空间的延伸。
即使房子有三室,也是要向现实妥协的,三个都成了卧室,孩子还小,他的房间现在承担了半个书房的功能,另半个在餐厅。外来要换更大的房子,一个有书房的房子。书房不只是因为书,更是一个独立的空间,一个关于自己的房间。每个家庭成员都能在里面找到自我。
现在偶尔也会进行冥想,想要控制自己飘忽不定的思绪,目前还没什么效果,不过也没什么坏处,且走且看。
回首一望发现已经写了这么多,新的一年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加强自律、克制欲望、努力提升自我的同时多多赚钱。
CatCoder这个公众号我还是作为一个bold在打理,会发自己的想法,也没有什么高深的见解,感谢还在关注的朋友们。祝你们在新的一年里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