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拜托了妈妈
山东卫视拜托了妈妈的育儿节目公众号,跟专业的育儿专家学知识,宝宝的吃喝拉撒、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的原创育儿干货都在这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首席商业评论  ·  头最铁的年轻人,买房只买顶楼 ·  昨天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用户7699215969 ... ·  2 天前  
第一财经  ·  阿里,跳空上涨! ·  3 天前  
魔法K线一王焕昌  ·  【休息一下也无妨】 ·  3 天前  
李楠或kkk  ·  我就不明白,同样价格,想要 c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拜托了妈妈

菜市场妈妈教出博士女儿:她常说的这四个字,激发了孩子的潜能

拜托了妈妈  · 公众号  ·  · 2019-08-08 20:55

正文



几年前,看过一个泰国的公益广告,名字叫《豆芽引发梦想》。


后来我常常想起这个公益广告,因为有了孩子以后,越发觉得,这个故事里的妈妈真的很伟大。


她虽然出身普通,在一个菜市场以卖菜为生,但是 她却用自己的智慧点燃了孩子生命的火种,最终孩子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更让人感动的是,这个公益广告是根据真人故事改编的,故事中的小女孩是有人物原型的,她现在已经是Netnapa Saelee一位科学家、博士了,正在瑞典继续她的研究。



其实这个妈妈,也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 她只是常常对孩子说四个字。


1

“我们试试”

你可能想不到这句话的魔力有多大


这个小女孩叫Ju,她生活在泰国一个贫困的家庭,她的妈妈在菜市场以卖菜为生。 Ju就和妈妈经常混迹在菜市场......



有一天,Ju一直盯着一个摊位在看,妈妈看见她一脸认真,就问:“Ju,你在看什么呢?”


原来小女孩Ju看到菜市场里,卖豆芽摊位前的人显得特别多,便问妈妈,“为什么豆芽卖得那么好?”


妈妈回答她说,“因为只有一个摊位在卖豆芽。”



小小年纪的Ju非常有商业头脑,她问妈妈,“那我们可以种来卖吗?”


后来,我经常想,如果换做是我,这时候,我会说什么?


我可能真的做不到像这位妈妈一样,因为毕竟家境窘迫,没有那么多钱来让孩子做这样的实验。


如果实验失败,那可能之后全家的生活都要陷入困境。


但这位妈妈却没有急着否定,她迟疑了一下,但她还是对女孩说: “好啊,我们可以试试”。



而且,她们说干就干。


她们在家里的阳台上放置了一些培育的工具,找来了豆子,兴致勃勃地开始种豆芽。


可惜的是,没有任何经验的ju和妈妈种豆芽的过程并没有那么顺利!


第一次,她们种的豆芽都枯死了。

Ju和妈妈看着枯死的豆芽苗,很伤心。

如果换作是你,此时,你会怎样?



如果是我的话,可能会很沮丧吧,也可能会劝孩子放弃,因为我们谁都没种过豆芽。


继续下去可能还是会失败。


但Ju的妈妈不一样,面对失败,她的反应是: “没关系,我们再试试。”


她们找来了一本专门介绍豆芽种植的书来读。开始细致研究每一个环节。



影片这时候交代了妈妈的学历背景,原来她四年级就离开了学校,几乎不会认字也不会写字,但她非常善于解决问题,善于从书中寻找答案,跟着女儿一起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小女孩Ju念出书中关于种豆芽的方法,并和妈妈一起去实践。

改进了种豆芽的方法后,小女孩兴致勃勃地问妈妈:“这次会成功吗?”

妈妈的回答还是充满了力量,她说:“我们试试。”



但可惜的是,第二次尝试又失败了,小女孩和妈妈陷入了沉默。


此时,妈妈的存折上所剩无多,心里有些发愁。


但她不经意中看了看女儿,看到她闪闪发亮的眼睛,说出的依旧是充满魔力的四个字: 我们试试。


她们继续在书里寻找答案,发现:原来这次是没能按时浇水。


母女俩家中条件简陋,一下雨屋子就漏水。

妈妈抬头看到屋顶,雨一滴一滴落在她脸上,她想到了一个办法,收集了许多废弃的塑料瓶,并在塑料瓶上戳了很多洞,做成了一个自动浇水的装置。

母女齐心协力,将水瓶串在木杆上,挂在豆芽上面,给豆芽浇水。



妈妈的支持就像一剂神奇的养料,滋养着小女孩的好奇之心,激励着女孩不断的探索。

终于,在不断探索下,母女二人成功地种植出了豆芽!



Ju看到豆芽长出的样子,简直乐开了花!


此时,妈妈看到开心的Ju,问道“我们要不要试试种点别的?”


小女孩已经学到了这种不言失败的行为方式,对妈妈说“我们试试!”




2

谁的成长没有“失败”

没什么比“我们试试” 更能带给孩子力量


前阵子,吴尊的一条微博刷了屏,9岁的NeiNei在亚洲国际芭蕾舞大赛中失败落泪。



从微博里可以看出,这场失败其实吴尊早有预料,但他还是让NeiNei参加了。


原因无他,只是想让孩子多多经历,更多尝试。


之后,吴尊带着NeiNei去游泳,吃了一顿开心的晚饭,还跟她分享自己少年时期的失败经历,坚强的NeiNei又回来了。


复旦大学副教授沈奕斐说过:“孩子的成长是螺旋性的,要自己不断去试错,才会知道前进。”


马云现在是成功企业家的代表,阿里巴巴、淘宝和支付宝创始人,但很少有人知道在这些光环背后,马云究竟经历了多少次“试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求学时期,初中升高中考了两次,高考失败两次,第三次好不容易才被录取为专科生。



毕业后,因为相貌谈不上帅气,求职屡屡碰壁,甚至,一群人来面试,只有他一个被淘汰。


后来他开始创业,可也不是一帆风顺,连续4次创业失败,最艰难时银行卡里只有200元。


从1995年到1999年,互联网在中国诞生的这5年里,马云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和苦难,经过不断的挫折与失败才获得成功。


如果没有一次次的试错,并且在试错后重新爬起来再战的勇气,哪有今天的马云?


这个世界,最后成功的不一定是聪明人,而往往是那些允许自己不断试错的人,因为这类人的内心足够强大,强大到能从每次失败中看到新的机会。


这类人,想不成功都难。




3

孩子一输就哭,不是真的输不起

而是更想赢


讲了那么多励志的故事,但是我们面对的小孩,似乎是另外一个物种。


他们一点事情没做好就会哭给你看:


积木搭不好,哗地一下,推倒积木再也不想搭了。


抢球没抢到,哇地一声哭了。


比赛没得到名次,委屈地哭了。



每每这个时候,是不是觉得自己养了一个 “输不起” 的小孩?


其实,对孩子来说,有这样的行为再正常不过。


因为1岁左右的孩子就有了自我意识,他们非常希望证明自己“很了不起”。


但他们的世界又很小,小到谁先拿到了玩具,谁先开了门,谁跑到了第一个都是非常重要的大事。


在这些「大事」上没能成功,对孩子来说相当于被否定,这给他们带来的失落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



儿童心理学研究认为,在自我保护意识的作用下,这时候孩子不愿意面对失败是很正常的,是人类本能的反应。


不仅仅是孩子,成年人面对失败时,也会伤心沮丧,需要长时间的“情绪调整”。而 孩子还小,没有能力来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而是以一种更直接真实的方式表达——哭,表达出来。


但实际上,孩子这样的行为不是说明他真的 “输不起”,而是“更想赢”。


你不得不承认,我们每个人都喜欢赢的感觉。


为啥?因为整个生物届就是一部“物竞天择,胜者为王”的进化史啊,人类当然也不例外。


而要赢,首先就得想赢!


在美国,很多顶级大学青睐体育特长生,看中的不只是孩子的身体素质,而是这个强壮的身体里装着的意志力,进取心和好胜心。


所以,如果你碰到一位“一输就哭”的孩子,你应该感到高兴,因为他天生自带好胜心!


4

孩子输了,千万不要对他说:

“没事,这有什么可哭的”


曾经看过一个故事。


说的是一个美国球队教练和他失意的小球员们的事儿。


那一次,孩子们输掉了准备很久的比赛。


比赛结束,孩子们坐在球场上,很沮丧,其中有一个小男孩忍不住哭了,惹得其他小伙伴也跟着哭了起来。


旁边心疼孩子的家长们,立即想过去安慰,教练却示意家长们先不管,让孩子们好好地哭一阵。

过了一会,孩子们哭声渐渐弱了,教练问孩子们“现在感觉好些了吗?”几位孩子点了点头。

教练又问“你们现在还需要些什么?”一位孩子回答“A hug”(一个拥抱)。于是,教练和孩子们一个个挨着拥抱,拍拍他们的背。

拥抱中有抚慰,也有力量,孩子们看起来好多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