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部电影里说过:
“能够坐下一起吃火锅的都是同一个世界的人,其实吃什么无所谓,身边坐着谁才是最重要的 。”
我们每天在人潮拥挤中,上演着相遇的戏码,但能一起吃火锅的寥寥无几。
我有一个朋友,东北人,毕业来成都工作,一有空便会叫我们吃火锅:“整啥子喃,来我家干火锅。”
他很会照顾人,每次食材都会买全,无一露掉,所有人的钟爱他都记得一清二楚,更细节的是他会根据我们每个人的口味独自调沾碟,他可能是成都市里唯一个比本地人更懂火锅的外地人了。
烫火锅时,他总会叨叨:“耗儿鱼好了,你要不要?鹅肠这会儿最脆了!肥牛好了,我来捞起来。”之后,就分到每个人碗中。
完了还会问一句:“整得ok不?”
我们会蹩脚地回答:“整挺好。”
今年,过年后他就没再回成都,记得他临走前跟我说:“来哈尔滨,我带你继续整火锅。”
几个月过去,他的火锅店整装待发,视频现场直线报道时,开火,上锅,下毛肚...一口塞进嘴里,满满当当,抬眼,我俩相视一笑,仿佛一下坠入他在成都的那些日子。
人,只有在最熟悉的人面前,放开自己,让生活活生生躺进来。
至于明天,虽免不了别离。可好在味觉记忆里有火锅这种东西,它把平凡的日子煮沸,把别离的日子烫暖。
三月伊始,火锅,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