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继儒在《小窗游记》中说:“古之君子,行无友,则友松竹;居无友,则友云山。余无友,则友古之友松竹、友云山者。”
大凡君子居行所相伴之雅物,不仅仅只是“秀色可餐”,更在于“修身养德”。只因雅物,皆有其品性。
和田玉,孕育于“万山之祖”的昆仑山脉。因其独特的东方神韵被推崇为国玉。
和田玉历史同华夏历史如影随形。几千年间,华夏民族王朝更迭,历史起起伏伏,但悠久的文化从未中断。可以说5000年华夏民族栉风沐雨的发展史,也是5000年的和田玉传承史。
时光从古代走到当代,和田玉也从当初的神坛走向皇权的高度,再从庙堂拾级而流落向民间。在中国历史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和田玉存在的身影。
和田玉是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现已成为我国极度稀缺的矿产资源。据公开数据显示,仅2006~2016的十年间,和田玉的价格就上涨数倍,已经进入了以“克”为单位的计价时代。中央电视台在报道和田玉时都称它为“疯狂上涨的石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田玉的价格还会不断上涨。
千百年来,以玉传家,当兴国风成为国人共识。“传玉不传金”早已深入人心,成为华夏风尚。而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唯有和田玉才能担当传家之宝的重任,也唯有和田玉才是最理想的传承物件。
我们藏玉应为天下藏,为千秋万代藏,而不为私欲藏;我们藏玉是为了发掘出玉中独有的艺术价值,并分享给更多的人,让历史得以再现,让文化得以传承。人生不过百年,但是藏的玉却可以不朽,它可以作为文化代代流传。
玉的文化,实际上早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不管你有没有购买或接触过玉,玉文化都曾直接影响过我们的生活。
我们常把玉放在嘴边。
女孩子漂亮就说“
亭亭玉立
”,男人长得帅就说“
玉树临风
”;
还有我们常说的“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那表示一种气节;
有了矛盾,化解了,叫“
化干戈为玉帛
”。
8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开始崇尚玉。
但这个重要性是逐渐积累起来的,它的开端是来自人们的精神追求。
在远古时期,生产力低下,当时人们是无法理解诸如闪电、打雷这样的自然现象,内心非常害怕,他们以为打雷是代表天神发怒了。
马未都说,对玉的的崇拜实际上是人们寻求内心的安宁,从物质上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因此,玉从一开始就是人们精神上的需要,是用来通神的。祖先们希望通过玉和天上的众神沟通,以祈求神明的保佑。
一项数据显示:
国内个人资产5亿元以上的富豪达到1.7万人,总计资产规模约31万亿元人民币,平均资产规模为18.2亿元人民币。
艺术品等“
另类投资
”成了他们的投资大方向。
在艺术品投资需求上,这些超级富豪们投资玉石,字画最多。
「为什么有钱人都喜欢投资收藏和田玉翡翠?
」
有句话说穷人买黄金,富人藏玉翠!
以前的富豪是买字画、买珠宝、买瓷器、买房、买股票,现在则是买玉石、买古董、买字画、买瓷器。
绝大多数的收藏家也是精明的投资家。抛开玉石本身不说,如今的收藏市场可谓热火朝天,从而催生了一个比以往更为鼎盛的环境。各类玉石、观赏石在多方因素的推动下市场价值一路飙升,更是演变出一系列惊人的克万天价,令人咋舌!
胡润百富董事长:
现在中国藏家缺的不是钱,缺的是对艺术家和好作品的理解。
未来十年,中国艺术市场还有很大空间。
怀旧是人的天性。
有些收藏者开始收藏活动,并非目的性很明确,往往是出于怀旧。
对文玩的热爱,归根到底是怀传统的文化旧。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
爱文玩收藏的人基本上都是有“癖”之人,对器物和器物背后的文化一往情深。
自商周以来,玩文化物件玩古物一直是帝王、宦官、文人士大夫的文化传统。
这种传统一直在中国延续了好几千年。直到清末民国,几乎在任何一个有学问、有身份、有地位的文人官员府第,墙上多多少少会挂上几幅名人字画,厅堂上多多少少会摆上一圈红木桌椅,案几上多多少少会供上一些玉石作为摆设。
2019年毫无疑问开启了全球艺术品市场的新纪元,而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艺术品市场。
中国与美国,将在21世纪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在艺术品市场持续保持统治地位。
玉器收藏的八大保养事项
尽可能避免灰尘。
若有灰尘的话,宜用软毛刷清洁;
若有污垢或油渍等附于印面,应以温淡的肥皂水刷洗,再用清水冲净。
切忌使用化学除油污剂液。
日常摆放要妥善保管,勿随意放置在柜面上,以免擦花或碰损,避免积尘垢,影响透亮度。
2、
避免与香水、化学剂液、肥皂和人体汗液接触
。
众所周知,汗液带有盐分、挥发性脂肪酸及尿素等,玉器接触太多的汗液后又不即刻抹拭干净,即会受到侵蚀,使外层受损,影响本有的鲜艳度。
尤其是羊脂白玉,更忌汗和油脂,否则容易变成淡黄色,不再纯白如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