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疆高院
发布新疆法院资讯,提供司法服务。司法公开,服务于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新疆高院

我是谁,我在哪儿

新疆高院  · 公众号  ·  · 2025-04-02 14:1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背上国徽 就出发,

有人叫我“马背法官”,

有人叫我“背篼法官”,

也有人叫我“溜索法官”,

千万个“我”,

无论山高路远,

为“你”千千万万遍。







































关于“我”的故事,

日复一日,

每天都有新的呈现



“我”在云南·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森林覆盖率达88%,生态保护红线占国土面积的47.43%,一道重要的热带森林生态屏障在我国南部边境闪闪发光。



2022年, “西双版纳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腊管护所巡回审判点” 于勐腊县望天树景区正式授牌成立,标志着当地生态保护与司法审判深度融合迈出了重要一步。它紧邻自然保护区,周边村寨环绕,既能 第一时间 响应涉及生态环境的案件,又能直接面向广大群众开展法治宣传。

2024年,为进一步强化生态保护的司法服务力度,在勐腊管护站巡回审判点旁边, “热带雨林 生物多 样性保护法律服务点” 应运而生。它与勐腊管护站巡回审判点相辅相成,共同为生态环境安全保护贡献力量。


“我”在新疆·阿勒泰


梦中的阿勒泰,冬不拉琴声悠扬,哈萨克族人民欢歌起舞。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福海县喀拉玛盖镇,哈萨克族居民达八成以上,福海县人民法院喀拉玛盖人民法庭正坐落于此。



这里有着外观似毡房、以茶桌代法台的 “冬不拉”调解室。 调解室内悬挂冬不拉,以春风化雨的氛围,为当事人化解矛盾纠纷。同时,也把“冬不拉”调解室 搬进牧区、搬到草原 ,并在偏远牧区设立了巡回审判点,切实将司法服务送到人民群众身边, “你在哪,冬不拉优美的旋律就在哪。”


“我”在福建·霞浦


福建省霞浦县是海洋渔业大县,霞浦县三沙镇有40公里绵延的海岸线,是全国著名的闽东渔场所在地。在渔业重镇霞浦三沙,一支由法官、书记员和调解员组成的 “海上法槌” 团队,正 以潮汐为钟、以渔船为庭 ,将司法服务延伸至渔区最末梢,让司法阳光守护这片蓝色“粮仓”。



三沙镇海域面积广阔,渔业资源丰富,但也存在 海上养殖纠纷多、人口管理难 等问题,传统诉讼模式便面临“三难”:渔民出海周期长 应诉难 、水域分散 送达难 、涉渔纠纷专业 审理难 。对此,三沙法庭创新打造 “船头审案、候潮解纷” 巡回审判模式,将调解、审案送至渔船码头、群众家门口,并根据 伏季休渔 安排庭审时间,利用渔船返港补给、渔货交易等自然形成“法治窗口期”化解纠纷。

同时,依托“一庭两所+”综合治理机制,强化与司法所、市场监督管理所等多部门的对接配合,以 “渔港纠纷出在哪儿、多元解纷阵地设到哪儿” 的理念,实现案件审理 “随潮而动、因渔而变”。



“我”在四川·阆中


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山围四面,水绕三方,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建县史,是 春节文化之乡 ,也是 中国四大古城之一 旅游业是阆中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四川省阆中市人民法院保宁人民法庭有一支旅游巡回审判团队,在千年古城的石板路上, 普法宣传、调解工作、审判执行, 是他们的 日常 。针对景区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搭建“云上庭审”,打造“移动法庭”,切实推动涉景区案件 源头发现、云端服务、快速化解。 针对涉 古建筑保护、相邻权纠纷 等具有普法宣传意义的案件,旅游巡回审判团队把 法庭搬到景区 ,就地开庭,法治浸润和古城文化相得益彰。



千万个“我”,

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那就是 人民法官

为了千万个“你”,

我们一直 在路上


编辑:李彤

美编:秋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