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腾讯儒学
在北京国子监街的一旁,树立着一块石碑,俗称“下马石”。
对现代人而言,这块石碑与其他古建筑前的石碑似乎没有任何不同,它是那么的不起眼,以至于很多人从它身边走过时,丝毫不会多看一眼,更不用说驻足细看了。
然而,同样的一块石碑,在古代却有着不一一样的意义。
“文官下轿,武官下马”,这是国子监前石碑上的八个大字,“下马石”之名也由此而来。
而今,下马石与它所见证的那段历史都已被埋葬在时间的记忆之中。岁月的沧桑剥蚀了石碑的肌肤,也积淀了民族的文化。
很多人也许会问,为什么要立这样一块石碑?对于这样一个问题,只要看一看不远处的国子监和孔庙便知道了。
众所周知,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孔庙则是国家祭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场所。毫无疑问,二者在古代是文化和教育的最高象征,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所在。
因此,为了表示对文化和教育的尊敬,对孔子伟大人格的景仰,古人便在此立下了这块下马石。
“文官下轿,武官下马”,顾名思义,就是文武官员到此,一律得步行,否则将被视为大不敬。
我们今天去国子监和孔庙参观,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也许压根想象不到自己所看到的这个像闹市一般的地方,曾经是多么的神圣和庄严吧!
其实,古代下马石上的文字,除了“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外,还有“官员人等至此下马”、“文武官员至此下马”、“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等多种形式。
这些文字告诉我们,在知识的崇高尊严面前,在圣人的伟大人格面前,无论你的身份是官、是民,你都必须从马背上下来,以敬畏和仰慕之心,去接近神圣。
看到国子监前的下马石,不禁让人想起了今日的学校。
八十多年前的一二·九运动中,学生们曾喊出这样一个口号:“华北之大,已经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了。”
那个时候的大学不得安宁是因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而如今的大学得不到安静,却与我们自己有关。
试问,有多少大学已经成为旅游景点?又有多少大学已经被商业区包围?我曾在我的母校中看到打打闹闹的游客在教学楼前拍照,也曾听到轰轰的跑车从校园中飞驰而过。外卖小哥一手拿着电话,一手握着油门,从东门飞到西门;耍酷的非主流,嘴里面叼着香烟,骑着战神从南门飙到北门。
所有的这一切,都让人想象,若是大学门口也有一块下马石该多好啊!就算拦不住“神魔”,多少也能阻挡一些“鬼怪”吧!
当然,就算今天在每一所大学都立一块“下马石”,或许并不会改变什么。
毕竟,我们缺的并不仅仅是一块石头,而是一份对知识和教育的尊重,对精神和灵魂的敬畏。或者,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为腾讯儒学独家原创稿件,
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文章来源
更多转载需求请联系腾讯儒学官方QQ3210187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