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海蓝博士
伴你面对人生各种风雨,回归内心宁静和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央视点名!上海老人花2万买保健床垫称包治百病 ... ·  11 小时前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国风颜值控的福音!11 款国货好物,性价比天花板 ·  11 小时前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视频退出键在哪里?!水果版定格动画,越看越魔性! ·  2 天前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一天被问三次!这瓶花香调好闻到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海蓝博士

家人之间,经常做这4件事,说明这个家庭有上等风水,很厉害

海蓝博士  · 公众号  ·  · 2024-07-29 12:00

正文





















读大学、找工作、结婚生子,虽然我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在按部就班,却指向同一个目标—— 逃离原生家庭。

都说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可我一度以为,我的家庭就在不完美的谷底。


15岁时,我坐在马路边,听妈妈在旁边一边哭一边打电话,向其他亲戚痛斥我爸的种种不是,夹杂了许多脏话。

周围的人投来异样的目光,我觉得自己仿佛没有穿衣服,只能把头深深地低到臂弯里......

父母都不是独生子女,老家的条件也都一般。他们继承长辈衣钵有了工作,然后门当户对地结了婚。

在没生我之前,他们可能也曾幸福美满过,但从我记事起,两个人的矛盾就没有停止过。

爸爸骂妈妈不能安分工作,天天想着创业,败光家里钱;

妈妈讽刺爸爸只想着用小摩托载不知道哪认的干妹妹上下班,满脑子都是男女那点事。

原本他们只是把互相挑刺当做寡淡生活的调剂,但后来,这种争执变成了对对方品质的攻击——爸爸说妈妈虚荣又贪婪,妈妈说爸爸撒谎偷懒成性。

更令人痛苦的,不是最亲的人在攻击最亲的人,而是他们总希望把我拉入自己的阵营,证明自己是对的。

他们吵架从不避讳我,甚至会“砰”的一声把我房间捶开,然后拽着我的手腕把我从床上、椅子上拎起来,让我给他们评评理。

“评理”的过程,也不是复述事情的原委,而是给我一个结论,“你就说吧,你爸是不是个懒蛋,我骂没骂错他?”可小小的我不想表态。

每当我默不作声,他们总会说:“你就和你爸/妈一样如何如何……”

当他们的怒气散去,又能说笑如常,仿佛从没有对对方剑拔弩张、摔碗骂娘。但我却陷入他们的争吵中挣扎不出来。

我总觉得他们说的那些不好的习惯都在我身上出现过,我身上集中了他们唾弃的缺点。

我时常梦见他们两个人都在大声呵斥我,而我找不到任何一个人来评评理,就像那句很流行的话,“只有我一个人受伤的的世界达成了”。

正因如此,我的情绪很不稳定,成绩也一直受影响。

后来上了大学,我觉得自己总算从这样的家庭中解脱。

但每次给家里打电话,三言两语问过我近况后,妈妈还是会提到爸爸最近如何如何不好,我应该打电话“教育教育”;

又或者是爸爸发短信来说自己有多苦闷,想和妈妈离婚问我是否支持。

我的肩上仿佛背着两座大山,慢慢被压得喘不过气。

我惧怕这样的情感关系,我怨恨他们没有给我温暖的成长环境,又不知道该怎么破解。

同学们都说我孤傲清高、很难接近。

他们又怎么会知道,我害怕别人发现我背负的两座大山,我更害怕自己性格不好,惹人讨厌,毕竟连我亲爸亲妈都对我一脸嫌弃,我还不如高冷一点。


原生家庭的问题,不只是我的问题,很多人都在寻求答案。

成为「践行生」后,我也去问了教练,迫不及待地向她寻求答案:父母的关系不好,我到底该怎么处理?

其实内心深处,我在呐喊:我该怎么做才能解决它、摆脱它?

教练很认真的告诉我—— 我需要做一个梳理,将成长的关注点回落到自己身上。

面对这句“不痛不痒”的指点,我非常不解:父母的问题导致我成了今天的样子,我难道不应该解决这个根源吗?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逐渐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

一直以来,我把人生的各种问题都归咎于原生家庭。

无论我对父母有多少不满,认为他们多么不够格,我能一直衣食无忧长大,顺利考上大学工作,一定是在这个家庭里得到了呵护和养育。

一句话总结:我的父母已经尽力了,他们已经完成了身为父母的责任。

至于问题,哪个家庭不存在问题?

没有人没有原生家庭的创伤,童年创伤是生命的必然部分。关键是如何从中成长,不是积怨。

相信父母都已经尽他们所有给了我们他们以为最好的一切,我要做的是如何用已经拥有的来创建自己的生活,不是怪罪他们失误的地方。

三十多岁了,是时候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了!

从小到大,我只从自己的角度解读父母的每一次争执,没有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我并没有看到全相。

在人生梳理课程中,我梳理原生家庭关系的时候,我开始试着还原,他们在什么场景、什么背景、什么时刻、什么状态下这样去做?

终于,我看到了父母不擅长面对矛盾的部分,以及他们借助吵架来发泄生活压力,还有他们将自己的期待投射到对方身上的事实。

原来他们吵架、要求我的一半基因和另一半基因对抗,并不是他们真正厌恶对方,而是厌恶不能改变现实的自己。

而我所不满的,也并不是对他们的不满,而是对自己的不满。

我的生命是从他们那里来的,其实这么多年,我对抗的是自己,对抗着生命的由来这最自然的东西。

说到底,我和爸爸妈妈一样,都把期待、评价和抱怨放在了其他人身上。

这也是为什么,教练让我把视线回收,落归自己。


我把自己的成长目标放在了自己的成长上:

第一重,守住自己的边界。

以前我觉得,父母的一切都是我的责任,我应该把“拯救”他们放在首要位置上。但这等于我不仅背负了自己要成长的功课,还背负了父母也要成长的地方。

其实,一家三口的关系就像三角形,我只能负责我和爸爸的关系、我和妈妈的关系,但爸爸妈妈的关系是他们两个人之间的事,我无从改变。

我所能做的只是把成长的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以前我经常问自己“为什么我的家庭这么不幸福”“为什么父母总吵架,我怎么这么倒霉”;

现在我总是问自己“现在心情怎么样?想做点什么?”“父母又吵架了,我的感受是什么?我想怎样表达和面对?”

第二重,我不再怨恨父母将“缺点”带给我。

曾经的我眼里只有自己的缺点,比如做事不够自律、偶尔爱说谎,有时候也会打肿脸充胖子等等。

我把它们归结为父母的遗传,一度怨恨他们给我留下的都是负面的榜样。

正如老师所说,人类就是天生负面的思想家,我总是从负面去解读自己看到的东西,缺乏感知幸福的触角。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