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最近“涨”得太狠。
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创两年半新高,
换10万美元节省近7万人民币。
4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日内涨超100个基点,报6.5252,续创2018年6月以来新高。
5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进一步刷新近两年半的新高,一度触及6.5023。
半年左右的时间内,离岸人民币从5月7日的7.1964的低点迅速反弹,涨幅约9.6%。这意味着,与半年前相比,现在换10万美元可以少花6.941万人民币。
在岸人民币汇率
离岸人民币汇率
央行已经出手,自2020年10月12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20%下调为0。
此举将降低企业远期购汇成本,有利于增加购汇需求,缓和人民币升势。
人民币汇率相对于美元大幅升值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中国抗疫成效显著,经济复苏速度也领先全球,人民币汇率有强势基本面的支撑。此前,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还提到,中国2020年GDP预计突破100万亿元。但美国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累计确诊病例已超过1500万例。
2、美国不断放水刺激经济,美元指数走弱。上周,美联储埃文斯表示,预计零利率水平将在更长一段时间内维持。近期,拜登和其指定的新财政部长耶伦也曾多次表示应该加大刺激政策的力度,拜登还提及了“撒钱”计划,他表示,“如果救济法案包括1200美元的援助会更好。”
3、11月15日,东盟十国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15个国家正式签署RCEP,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达成。这将吸引各国来中国投资、增加各国对人民币的需求。
4、全球资本积极配置中国。
5、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逐渐加深。
而外贸人经过这段时间的起起起起起落起起起,已经彻底没了脾气。
如果从年初开始算的话,人民币已经升值了4%。如果从5月底的低点算起来,人民币汇率在第三季度涨幅累计达到3.71%,为自2008年一季度以来最大季度涨幅。
而且不仅仅是对美元,人民币对其他新兴货币升值幅度更大,例如对俄罗斯卢布升值31%,对墨西哥比索升值16%,对泰铢升值8%,对印度卢比升值7%;对发达货币升值幅度要相对小一些,例如对欧元相对贬值了0.8%,对日元升值0.3%,但是对美元、加元、英镑的升值幅度都在4%以上。
在这几个月人民币明显走强后,企业结汇意愿明显下降。
6至8月的即期结汇率分别为57.62%、64.17%和62.12%,远低于5月的72.7%
,也低于同期的售汇率,显示出企业偏向持有更多外汇。
毕竟,
如果你在今年摸到了7.2的汇率,现如今6.5,那怎么狠得下心去结汇呢
?
人民银行数据显示,9月底境内居民和企业外币存款余额连续四个月攀升,达8487亿美元,刷新2018年3月创下的历史高点。
这其中可能就有你我不舍得结汇的货款。
外贸人,有苦难言,有外贸公司损失近3000万!
1、随着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一周都没有接到外贸新订单。
2、整个行业也普遍感受到人民币汇率快速上升带来的影响。
3、
主要体现在价格涨了,订单少了,利润也少了。
4、当企业遭遇人民币汇率损失,再加上原材料上涨以及海运运费上涨的压力,企业的经营压力就会大增。
一服装外贸公司:该公司在这个旺季(7月~10月)的出口额大约为1.5亿美元,结汇时间一般会比出货时间再滞后一个月或45天,按照每美元汇兑损益0.2计算,
损失就达3000万元人民币。
一外贸soho:5月时出口一批货物,按照7.17的实时汇率进行报价,现在到结算时汇率已升至6.57,回款会有明显“缩水”。比如半年前接到一笔纺织物订单,货款100万美元,按当时汇率就是717万元人民币的收入,但如今交货收款后,100万元美元最低只能换到657万元人民币,一下少了60万元人民币。
但是,万一人民币继续升值呢?
此前高盛的预测,
未来12个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预期为6.5
,人民币升值趋势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与此同时,美元则进入了“结构性疲软”阶段。
对此,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谭雅玲近期表示,人民币汇率中长期走势目前难以判断,
预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6.7以下的水平波动将成常态,回到7也有可能。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投资室主任、研究员张明则认为,从短期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依然具有不确定性。从基本面来看,无论是增长差、利差、短期资本流入都是支持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的,今年底大概可以到6.6%-6.7%。但未来三个月,如果中美摩擦超预期加剧,人民币兑美元可能会转为贬值,下限可能是7.2%-7.3%。从中期(未来五年)看,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也有很强不确定性。在中美摩擦总体可控、国内结构性改革加速、系统性金融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景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望持续升值。相反,如果中美摩擦持续恶化、结构性改革进展缓慢、系统性风险继续上升,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可能不升反降。
对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来讲,还是应该考虑对冲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未来的波动风险。
你呢,怎么看,怎么办?请留言说说!
综合来源:焦点视界、第一财经、新浪财经、深圳外贸圈、公开信息、网络等
深圳外贸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