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引发争议的游戏
春节期间的深夜,当我正在游戏平台Steam上浏览游戏时,一则新游戏的发布信息预告映入我的眼帘。
(Steam平台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数字发行平台之一,用户可以在该平台购买、下载、讨论、上传和分享游戏及软件。)
一款名为《少妇白洁》的互动叙事游戏即将上线。
短短四个字,瞬间勾起了一些特殊的回忆,相信不少男同胞也有类似的感受,思绪不由自主地被拉回到十多年前那段懵懂的青葱岁月。
(图片来自游戏宣传内容)
一部包含大量违反公序良俗内容描写的色情网文,与全球最大的游戏发售平台Steam组合在了一起,这种搭配实在令人难以想象。
虽然目前游戏的具体内容尚未完全公开,但从其宣传材料来看,似乎存在一些过于成人化和敏感的情节。
在情绪有些波动的同时,我也开始对当前中国游戏市场进行思考:近年来,互动叙事游戏(包括互动小说游戏、互动影视游戏)逐渐成为中国游戏市场的重要分支。
它的盛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中国游戏市场的发展态势,也暴露出一些值得警惕的现象。
橙光:互动叙述游戏的“耶路撒冷”
说起中国的互动叙事游戏,橙光游戏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它的发展历程堪称一部国产互动叙事游戏的成长史。
2005年,还是清华大学学生的柳晓宇基于RM(RPGMaker)搭建了一个游戏交流社区——66RPG,这便是橙光游戏的前身。在那个时候,它为游戏制作者们提供了一个分享经验和作品的平台,就像一颗种子,在游戏爱好者的土壤里悄然种下。
2012年,完成更名的橙光游戏以“人人都是创作者”为理念,推出了低门槛的游戏制作工具。这一举措犹如一阵春风,吹开了国产互动叙述游戏“UGC大航海”时代的大门。这个低门槛的制作工具,让无数怀揣游戏制作梦想的人看到了希望,尤其是吸引了一大批以女性为主的游戏制作爱好者。她们在这里发挥自己的创意,将各种奇思妙想转化为一个个有趣的游戏作品。
2013年,ID名为“文小楼”的用户基于当时火热的宫斗剧《甄嬛传》,创造了一款名为《清宫计》的游戏。这款游戏的出现,成为了橙光游戏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让橙光的数据产生了指数级的增长,并成功实现破圈。自此之后,橙光平台的用户量和作者量不断攀升。
据橙光官方2016年5月的数据,自2014年明确作者签约体系之后,
橙光游戏的作者已经超过100万人,签约作者达到了500人,发布的作品超过50万部,平台的注册用户规模已经突破2500万。
堪称当时国内最大的普通人游戏梦工厂。
橙光游戏的发展模式不仅激发了创作者的热情,也为互动叙事游戏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数据信息来源网易新闻、橙光官方、游戏界)
自此之后,无数的现象级的IP从橙光诞生,例如由“我是YT”自制的娱乐圈冒险恋爱类游戏《逆袭之星途闪耀》甚至被改变为影视剧和漫画,创作了更大的商业价值。
2019年,同样由橙光作品《潜伏之赤途》授权改编的《隐形守护者》更让无数玩家又再次见识到了互动叙事游戏的魅力,
仅在PC平台上的销量就达到了140万份,成为当年国产单机游戏销量冠军,在Steam平台上更是收获了44,493篇特别好评,被视为中国互动叙事游戏的里程碑。
2019年,《隐形守护者》的制作人Demi甚至获得了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奖。(数据来源steam平台、2019中国单机游戏销量排行榜)
这些作品的成功,无一不在证明:互动叙事游戏核心竞争力在于“故事共鸣”,而非技术堆砌。
时隔4年后的2023年,一部《完蛋!我被美女包围了》(以下简称《完蛋》)的火爆出圈,也同样引发了广大玩家的拥趸,
由于在短时间内的销量超过80万份
,《完蛋》的游戏开发商intiny(绝地游戏)“趁热打铁”,在一年后再次推出续作。
可尽管《完蛋》首作广受好评,但其续作却因剧情和演技问题,在Steam好评率一度跌至54%。
资本追逐短期回报,擦边更有性价比
在看到了《完蛋》的火爆成功之后,一些国内的游戏商仿佛也找到了快速致富的密码。
据伽马综合数据:
《完蛋》在2023年10月18日上线后,短时间内就有超过23款跟风的游戏出现,其中最快的一款在12月29日上线。
甚至连微信上的小游戏平台也出现了《美人请别影响我搞钱》和《恋爱选择题》两款同类型的跟风作品。
(与《完蛋》风格相似的互动叙事游戏,图片来自网络)
而在这些跟风的游戏中,约三分之一的作品含有明显“软色情”情节,其中不乏“泳装约会”“深夜独处”等桥段。
很多作品首周销量虽然高达几万甚至数十万,但玩家留存率不足10%,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可以说,单纯依靠擦边内容吸引玩家,只能获得一时的关注,无法真正留住玩家的心。
还有的游戏商家为了激发玩家的期待值,制作吸睛话题,甚至邀请了岛国知名的色情片女演员出演游戏中的角色,明目张胆地大打“擦边”和“性暗示”。
(图片来自游戏宣传内容)
(2024年7月发售的互动叙事游戏《我为情狂》邀请三上悠亚参与出演)
在游戏市场,这类作品往往以“高回报率”吸引中小团队加入。
一部擦边向互动游戏的开发成本可低至50万元,而首月流水可达千万级。
这种“短平快”的致富模式,似乎让追求短期回报的资本方尝到了甜头。
相比之下,花更多时间,更多人力、甚至更多财力去做游戏,在他们眼中似乎是一件“蠢事”。
以国外的3A级互动游戏《底特律:变人》为例,
光开发成本就在3000万美元以上,开发周期需要4-5年,核心团队规模更是在200人以上。
因此,在一些游戏商人的眼中,
并不是优质的游戏做不起,而是擦边更有性价比。
(数据来源,GameRES、2025年中国游戏产业趋势及潜力分析报告)
珠玉在前,国产互动游戏能否迎来黄金期?
在当下的游戏市场中,部分擦边游戏虽能在短期内依靠吸睛的元素迅速收割流量,可从长远来看,真正推动整个行业持续稳健发展的关键因素,始终是内容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