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大火,意料之中。师太的IP、马伊俐现实与剧终皆被小三的热点、袁泉的职场精英范、靳东老干部养成式,
再加上家庭主妇、闺蜜、男友这些狗血的卖点,引发全民讨论是必然的。
我是师太(亦舒)的书粉,年少时更是深受“白衬衫、卡其裤”的影响,但豆瓣评分仅6.3的这部剧,对我没有吸引力。
国内编剧普遍缺乏接地气的生活和职场经验,更少有人能翻阅书目,静心敛气地钻研历史。因此,无论是现代剧还是历史剧,往往都是“空中花园”,凭着个别燃点或金句吊足观众的胃口,赚足看客的眼泪,但深究起来极不真实。
现在我来讲给你听,那些真实的优秀女性,她们的前半生与后半生。
罗曼•罗兰说:“
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
”
这些女性用真实的人生经历告诉我:“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生活的过程中不仅坚持热爱生活,更逐渐人格完整且独立,知道自己是谁、要什么、怎么得到,有智慧做选择、做取舍,不焦虑不后悔,一步一步走着自己的人生之路,鲜活明媚地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方
离是我多年好友,虽然联系不频繁,但我一直知道她的文学梦。
2012年我刚工作时,她已在我们当地报社担任记者。有编制,能写会编,负责最热的社会民生新闻,收入颇丰,领导父母亲友都以她为荣。
年底朋友聚餐时,听她提到想要考研,想去看北大未名湖,
可是身边无一人支持。
“你都27了,还不考虑结婚生孩子?”
“考文学硕士?你将来靠什么吃饭?想考北大?你考得上吗?”
“理性是骨感的,想想就好,生活还是要脚踏实地。等你毕业了,我们各个都升官了,你还得从头开始。”
……
大家这么说时,她只是默默低头微笑,我以为她就此放弃。到了2013年3月份,得知方离已经辞职,租了小公寓单住,以此避开父母和朋友的叨扰专心考研。原本生活丰富多彩的她在朋友圈彻底消失了,只留下一条状态“自己选得路,跪着也要走完”。等到9月,看到方离在朋友圈晒了入学通知,我知道她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之后的几年,方离参加学校剧社,做编剧、写剧评,还开了公众号,每周发自己的散文、小说、碎碎念的心情,她还认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有共同的理想,努力奋斗在北大,努力留在北京。
最近的一次联系是5月,我问方离:“毕业了有什么打算?留在北京挺难的,要是想回来,我随时欢迎。”方离说:“早在做记者的时候我就知道,家乡的工作、朋友,一切都不能令我开心,反而令我焦虑。考研和上学期间我挺穷的,可是我很开心很平静,
因为我知道,在这里我所经历的一切,是我自己选择的,我也能走出一条我想要的康庄大道。
”
方离近况:成了一名编剧,最近跟着某业内资深编剧学习进修中。
我一直以为Viola顶多37、38岁,后来才知道,她已经45了。Viola离婚10年了,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在我们城市最热闹的两条街,各有1间咖啡店。
2间咖啡店、1条拉布拉多犬、儿女双全,也挺幸福。
当初Viola离婚是因为老公出轨。事发后,大家都以为她会忍气吞声,等待浪子回头。可是Viola偏不,她说:“我结婚是因为我爱他,更因为相信两个人心气相通、举案齐眉,能够共同努力过更好的生活。现在他爱上别人,我与他在一起的前提已经不存在。不信任、处处提防、心有芥蒂、浑浑噩噩度过中老年,我何必过这样下半生?”
Viola这样说也有她的底气。
结婚之前,Viola本身就是职场精英,学识、能力、样貌都不差。结婚之后,她觉得家庭更重要,为了有更多时间照顾孩子,就辞了职,老板还2次亲自上门请她“出世”。Viola很坚定,以她的责任心,回公司依然做董秘,依然忙得团团转,没时间顾家。所以当下,既然陪伴孩子幼年成长最重要,公司也不可能任由她请假2年,于是坚持辞了职。
再后来,Viola觉得伸手要钱的感觉真是窝囊,也为了实现“有1间属于自己的咖啡店”的梦想,于是着手选址、找合伙人、招聘员工、学习咖啡、自己装修。
开了店也不是一帆风顺,期间遇到过丈夫反对、资金短缺、员工离职、竞争对手打压,甚至被黑心供应商欺骗,劣质的咖啡豆差点导致客人食物中毒,Viola都一路走过来了。
2016年,Viola开了第二家分店,店里不仅卖咖啡、简餐,还提供各式各样的旗袍,每周免费开放一次主题观影,每月举行线下活动。
Viola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最近还迷上了马拉松,鲜活向上的生命状态令她看起来更是年轻。
于是,即使丈夫出轨,Viola也有本钱坚持自己的原则:
爱我自己有,钱我自己有,你消耗我的生命,倒不如分开,各自潇洒。
Amy是我们公司老总监的女儿,总监常常以她的励志、逆袭故事激励我。
总监自己虽然是业内资深的研发专家,但年轻时对女儿Amy关注和教育很少,Amy一直很叛逆。2010年,Amy混到大专毕业,总监为她在无锡某事业单位谋得一份闲差,月薪3500,离家仅5分钟。后来Amy认识了男友(现在的老公),突然开了窍,觉得在一份闲差实在浪费生命,非常厌恶下午在办公室嗑瓜子,讨论家长理短的生活,反倒对知识、对生命有了探索的欲望。
那时,总监在扬州的我们公司工作,以为女儿只是一时兴起,就明确告诉她:“
你想要什么,我鞭长莫及,已无能为力,要离开你自己考虑清楚,未来的路只能靠你自己。
”
Amy义无反顾,先是考取了本科学位,这期间他们还结了婚。第二年,Amy怀了孕,期间一边上学一边怀孕一边备考雅思,计划跟随老公脚步,去海外进修硕士。
2014年第一次备考,Amy的老公成功入学牛津大学,可是Amy雅思仅5.5分。这个成绩虽然可以去英国读书,可是却无法去顶尖的大学。
这时的Amy本可以在国内带女儿,因为老公的奖学金足够生活,老公日后的发展也很有前途,她完全可以依赖而生。
但Amy2015年再次备考,年底终于成功,一家三口得以在英国团聚。
今年年初,总监告诉我,Amy提前修完了学分,期间还通过社会实践与公益支援,现在已经成为考文垂大学的兼职讲师了。Amy这一两年的目标是:顺利通过考核,成为正式讲师。
这期间,因为我有去英国读研的打算,于是在微信上和Amy有过交流。我也问过她:“
听总监说的轻松,其实这一路走来一定很辛苦吧?
”
Amy说:“
是啊,不容易。光是一边带孩子一边背单词就累坏了。可是我不怕累,我怕的是未来老公事业有成时,他对我是厌烦而不是欣赏。我也更想女儿长大后,可以很自豪地说,我想成为我妈妈这样的人。
”
巧的是,今天我问了方离、Viola、Amy三人:“《我的前半生》看了么?你们的经历可都比剧中人物有说服力多了。”
然而她们都没有看。
方离正研究着师傅的剧本,想着如何修改自己的剧本。Viola正计划着团建,准备组织员工去云南旅游,回来好着手开第三家店。而Amy呢,正带着女儿游历欧洲,她可从来没时间追电视剧。
因为,生活本身已经足够精彩。
唯有如此,我们的后半生才能过得平静、幸福。
本文为作者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是一个关注中国职业女性自我成长的互助平台。
成立三年,拥有10万+订阅者,全球123名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