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生命的福音
提摩太•凯勒牧师“生命的福音”系列讲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全网快资讯  ·  元宵节的20句祝福语,句句暖心! ·  昨天  
读财报说新股  ·  逆势爆发的总龙头,就它了! ·  昨天  
读财报说新股  ·  逆势爆发的总龙头,就它了!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生命的福音

你一直渴求的还不够 03 —— 追求成就(359)

生命的福音  · 公众号  ·  · 2018-09-10 07:16

正文

亲爱的朋友、弟兄姊妹,我们一起来探讨“你一直渴求的还不够”系列。今天的题目是“追求成就”。

我将会读出《传道书》第 2 17~26 节,然后我会读出一段与这个题目相同的经文,《传道书》第 4 4~8 节。我先读出《传道书》第 2 17~26 节:

17 我所以恨恶生命;因为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事我都以为烦恼,都是虚空,都是捕风。

18 我恨恶一切的劳碌,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的劳碌,因为我得来的必留给我以后的人。

19 那人是智慧是愚昧,谁能知道?他竟要管理我劳碌所得的,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用智慧所得的。这也是虚空。

20 故此,我转想我在日光之下所劳碌的一切工作,心便绝望。

21 因为有人用智慧、知识、灵巧所劳碌得来的,却要留给未曾劳碌的人为分。这也是虚空,也是大患。

22 人在日光之下劳碌累心,在他一切的劳碌上得着什么呢?

23 因为他日日忧虑,他的劳苦成为愁烦,连夜间心也不安。这也是虚空。

24 人莫强如吃喝,且在劳碌中享福,我看这也是出于神的手。

25 论到吃用、享福,谁能胜过我呢?

26 神喜悦谁,就给谁智慧、知识,和喜乐;惟有罪人,神使他劳苦,叫他将所收聚的、所堆积的归给神所喜悦的人。这也是虚空,也是捕风。

现在,再听我 读出《传道书》第 4 4~8 节:

4 我又见人为一切的劳碌和各样灵巧的工作就被邻舍嫉妒。这也是虚空,也是捕风。

5 愚昧人抱着手,吃自己的肉。

6 满了一把,得享安静,强如满了两把,劳碌捕风。

7 我又转念,见日光之下有一件虚空的事:

8 有人孤单无二,无子无兄,竟劳碌不息,眼目也不以钱财为足。他说:“我劳劳碌碌,刻苦自己,不享福乐,到底是为谁呢?”这也是虚空,是极重的劳苦。

这是上帝的话语。

在这几次信息中,我们查考了《传道书》。为什么呢?因为《传道书》的作者在书中采取了我们所谓的“实际的世俗主义者”的立场。这实际上是现今世上大多数主要大城市里大部分人所持的立场。这是文化精英的立场,而且渐渐成为了西方的普世文化。“实际的世俗主义者”会这样说:“可能有上帝存在,也可能没有上帝,但重点是,我们不认识那位上帝,也不知道那位上帝的旨意是什么。我们不肯定是否有上帝。这意味着:首先,我们不知道我们从何而来,其次,我们不知道接着会发生什么事情。据我们所知,人死后就一了百了,只有今生。”就是这个立场。如果只有今生,如果只有日光之下的人生,人生岂不是毫无意义吗?美国哈佛大学一位著名教授史蒂芬·古尔德( Stephen Gould )如此说。他说:“我们活在世上,是因为一群特别的鱼有一种罕见的鳍骨,可以变成陆上生物的腿;由于彗星撞击地球,使恐龙绝种,从而给哺乳动物一个难得的机会(所以老实说,你要感谢你的幸运星)……这个关于人为什么活在世上的解释,虽然表面上令人感到苦恼,甚至令人感到害怕,但最终是令人释放和振奋的。我们不能〔从大自然〕理解生命的意义。我们必须自己建构这些答案……没有别的办法。”

史蒂芬·古尔德要说的是,生命是一个意外。他说人不能从大自然理解生命的意义,那是一种委婉的说法,道出生命没有任何意义,没有任何自然界以外的秩序规律,没有任何目的。没有什么是我们必须顺服的。史蒂芬·古尔德说:“一想到没有任何意义,可能令人感到非常可怕,但这使我们得释放,让我们建构我们想要的意义。这是令人释放的。这是令人振奋的。由我们来决定我们的生命有什么意义。”如果一千年后世界仍然存在,《传道书》将仍然流传,但那时候,却没有人听过史蒂芬·古尔德这个人。《传道书》如此强而有力,是因为作者仔细察看了书中所表述的内容,并说:“那只是骗人的。”他说:“我已经从三大方面试过了。”我试图在生活中建构意义。我们已看过其中的两个方面。让我来概述一下。

建构人生意义的其中一个方法,是成为一个以理想为本的人,为一个理想而活,对抗不公正的事,对抗邪恶,也对抗世上不法的事,做一个以理想为本的人。他试过了,那么,他说什么?他说如果只有日光之下的生命,如果史蒂芬·古尔德说得对,那么,公正只是一件虚构的事。世上没有绝对的道德标准,既然是这样,为什么我们对某些行为是错误的判断成立,而那作恶的人认为这个行为是正确的判断就不成立呢?如果只有今生,那么,公正就是一件虚构的事。世俗的人没有任何基础去谈论何谓公正。可是,《传道书》的作者说,我们不能不相信世上存着不公正之事。因此,我们要继续与它对抗。成为一个为理想而奋斗去建构人生意义的人,意味着每天都是处于在猛烈的割裂状态,因为他们自称所抱持的价值观与他们的实际行动无法连贯一致。他们的看法没有任何基础。他们不可能不知道有不公正的事。所以他们要把两者狠狠地分割。如果只有今生,你就无法为公正而活。

其次,《传道书》的作者尝试以另一种方式去建构他的人生意义。如果你不为理想而活,去对抗不公正之事,那么你就过着一种建基于快乐的生活,追求快乐和美丽的事。在上次信息中,《传道书》的作者告诉我们,如果只有今生,任何美丽的感知,都只不过是化学作用。“没有所谓美丽的东西,那只是脑海里的化学作用而已,我可能觉得爱情和性爱是不同的,但两者是没有分别的。我可能觉得美丽与丑恶有分别,但两者是没有什么不同的。”虽然世俗的人对于美丽没有任何信念作为基础,但无人能否认我们知道美丽是存在的。我们不可能不知道美丽是存在的。我们不可能不追求它。我们都喜爱美丽的事物。因此,每当世俗的人听音乐或与爱人亲吻时,必须把他们自称所抱持的价值观与他们的实际行动狠狠地分割。

这不是你唯一能做的事情。《传道书》的作者要说的是:“我已经试过了,我一直在尝试建构自己的人生意义,却无法得释放。”他说:“这都是虚空。”他说:“这是恼人的。”他说:“这使人受不了。”他还没说完,还有一件事。如果生命中没有使你不得不顺服下来的意义,那么就没有上帝,也没有使你不得不顺服超越自然界的律例。《传道书》的作者说:“我尝试了第一种方式,就是以理想为基础的人生。我也尝试了第二种,就是以快乐和美丽为基础的人生,但还有一件事情,就是:工作、达到目标、成功和成就。”当他决定“我要让工作成为我的人生意义,我要创造一个以工作为基础的人生,我要使工作和事业成为支配我人生的原则”,他发现三件事情。首先,他发现一生劳劳碌碌地工作是不值得的。其次,他告诉我们为什么这是不值得的。然后,他告诉我们什么才是值得的。

一、一生劳劳碌碌地工作是不值得的。

一个建基于工作的人生,一个在工作的基础上组建的人生,是不值得的。他在《传道书》第 2 18 节概括地陈述:“ 我恨恶一切的劳碌,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的劳碌,因为我得来的必留给我以后的人。 ”《传道书》的作者在这一章经文较早之前已说:“ 我为自己动大工程,建造房屋,栽种葡萄园,修造园囿,挖造水池……又为自己积蓄金银。 ”他已经做到了。史蒂芬·古尔德召唤人们去“创造自己有意义的人生”,其中一个残忍之处就是,很少人真的拥有配备和能力去做。《传道书》的作者很聪明,能在一个以理想为本的人生里有效地为理想而努力;其次,他很富有,能在一个以快乐为本的人生里得心应手。他拥有才干和雄心,能在一个以工作为本的生活里过得很有成效。大多数人都没有那种能力,但他拥有。所以,那些路他每一条都走过了。 然而,有什么事情发生呢?他说“ 我恨恶一切的劳碌,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的劳碌 ”,他要向我们显明,尤其是在这段经文的其余部分,按照成功的条件判断,这个情况可以视为失败的。我说的是什么意思?我不是企图像一个道德之士那样说:“看看这个人为了成功而做尽的一切坏事。那是错的。”这是根据其他人的基础来判断一个人的生命及其根基。

让我们公平一点。让我们来看看什么是成功。《传道书》的作者向我们显明,按照成功的条件而言,这其实可视作失败的。那么,成功的条件是什么?你为什么工作?为什么要历尽工作的一切惨况和痛苦?因为我们期望成功能使我们从三方面获得报偿。我们期望工作带给我们满足感,使我们得到赏识,并让我们作出贡献。《传道书》的作者基本上向我们显示他是有权有势的。他说成功在三方面都失败了。你可以用这三方面来作测试。工作是否带给你满足感?工作是否使你得到赏识?工作是否真的让你作出贡献,给世人留下宝贵的遗产?答案是否定的。这是工作在三方面的失败之处。劳碌工作是不值得的,因为它没有带来这三种成效。

1 、工作没有带来满足感。

首先,满足感是怎样的呢?让我们看看内心是怎样的。我读过很多关于工作的书,都是一般常识的书。不是基督信仰的书籍,也不是非基督信仰的书籍,只是坊间一般的书籍。它们指出一点,除非你内心感到你正在做的事情是你很有热诚去做的,是你很适合去做的,你内心有一种满足感,知道它是适合你的,否则你不会成功。他看内心的时候看到什么?他在第 22~23 节一语中的,他说:“ 人在日光之下劳碌累心,在他一切的劳碌上得着什么呢?因为他日日忧虑,他的劳苦成为愁烦,连夜间心也不安。这也是虚空。 ”工作为内心带来三件事情。

痛苦。

《传道书》的作者指出持续的努力,并不断的打击,使你的力量消磨,会带来绝对的伤害。工作只会把你磨损,而且这是一切顺利时的情况。有人曾做了一个广泛调查,访问了很多人:“如果你一天有二十五个小时,如果有人突然给你每天多一个小时,你会怎样使用它呢?”他们都说了什么呢?百分之八十五的人会说什么呢?睡觉。看到了吗?痛苦。工作使你磨损。工作令你受到打击。工作耗尽了你的力量,而且这是一切顺利时的情况。

悲伤。

为什么呢?因为工作时不可能没有失望。在一个以工作为本的人生中,你总是被评估。在一个以理想为本的人生中,并且以快乐为本的人生中,你肯定不会常常被评估,但你必经历悲伤,必尝到失败,必感到失望。市场最终会走下坡,许多人在大部分的面试中没有被挑选出来。工作是一次又一次地被拒绝。

忧虑。

如果事情进展顺利的话,你仍感到痛苦;如果事情进展不顺利的话,你就感到悲伤,当然这只是在白天的情况。到了晚上,你会感到忧虑:“明天会怎样呢?它会带来悲伤还是痛苦呢?”这是怎么回事呢?有什么需要忧虑呢?两种情况都是不好的。你应该停止忧虑。只有两种情况出现,两者都是不好的,你为什么还忧虑呢?要小心。

他正在说的是“ 在日光之下 ”。每种工作在某种程度上都涉及痛苦、悲伤、忧虑等事情,但他要说的是,你越是把人生建立在工作、事业和成功之上,你越会经历这种破碎,这只是内心的情况。首先,我们问:“工作应令人感到满足吗?”他说:“工作带给人一些满足感,但个中对人的残酷无情,工作的残酷,从中把我们击倒了。” 1972 年,美国作家、历史学家兼演员史德斯·卓高( Studs Terkel )写了一本非常著名的书,名叫《工作:人们谈论并感到他们整天在做的事情 / Working: People Talk About What They Do All Day and How They Feel About What They Do 》。无论是什么题目,对于一本写于 1972 年的书,你通常会说:“那已过时了”,但是无法否认人人都会同意,在 1972 年,工作是轻省得多,不是那么残酷,也没有那么沉重的压力。对吗?这是大家都同意的。这就是史德斯·卓高在 1972 年向数以百计的人演讲之后,在他的书中一开首说的。这听起来像《传道书》吗? “这本关于工作的书,在本质上是关于暴力的——精神和肉体的暴力。这是关于溃疡和意外……这是关于精神崩溃和粗暴虐待。最重要的(或最不重要的),这是关于每日受到羞辱。纵然心里创伤,但仍然定意前行已经算是过了一天得胜的日子。”“人在日光之下劳碌累心,在他一切的劳碌上得着什么呢?因为他日日忧虑,他的劳苦成为愁烦,连夜间心也不安〔他不能入睡〕。”这是第一点。工作没有带来满足感。相反,它是残酷的事。

2 、工作没有带来赏识。

人们期望工作带给他们三件事情:满足感、赏识、贡献。其中工作分外做不到的就是带来赏识。我不会立即讨论这个方面,因为在第二个标题下,我认为这是工作为何如此残酷待人的秘密。如果你想从另一面看看工作怎样不能给予我们以为它可以带给我们的东西,可以细读《传道书》第 4 章的结尾部分。我们看到有一些事情吸引着他。他看到了。他正在经历人生,他在第 7~8 节说:“ 我又转念 见日光之下有一件虚空的事 有人孤单无二 无子无兄 竟劳碌不息 眼目也不以钱财为足。他说:‘我劳劳碌碌,刻苦自己,不享福乐,到底是为谁呢?’这也是虚空,是极重的劳苦。

这是一位成功人士。他享负盛名,但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那一种名声。如果满足感是我们希望获得的心理报偿,那么得到赏识其实是从社会得到的回报。对一些人来说,成功就是金钱。在某些行业里,你赚到的钱不多,但成功所带给你的是尊重、认可、赞扬和赏识。“人们都知道了我,他们尊重我,因为我赚了一大笔钱,现在可以住进这个小区,与这些人成为邻居。”或者“我可以在这种画廊里展出我的作品。”这两种情况本身的不同不是重点。一个售卖他们的画作的人,跟一个在华尔街赚几十亿的人,在生活方式上可能不同。这并不重要。成功是什么?就是得到别人的赏识。“我终于吸引到人注意我,看看我是谁、谁爱我、谁觉得我有价值、谁尊敬我、谁敬重我。”这就是经文的意思。这显明了什么呢?这幅图画非常可怕。这里有一个孤独的人,这种情况经常出现。那人为何独自一个呢?他不应该受到尊重吗?是的,他得到尊重,但他只有从远处而来的尊重。你想要的那种真正的关系,那使人的灵魂和心灵获得饱足的关系,已经被工作破坏了。

他的家人不在那里。为什么呢?可能是因为他们被忽略了。他的朋友也不在那里。为什么呢?我想到了三个很好的理由。首先,他从来没有花时间去维系友谊,他太忙了。其次,他变得肤浅和没趣,因为他所做的一切就是工作,这使他不能吸引朋友亲近他。第三,他在往上爬的过程中与人疏远,并践踏别人。如果你察觉不到这一点,即使不是在自己身上察觉到,也没有在你认识的人身上察觉到,那么,这说明你并没有用心去观察。世上的工作所答应带给你的,是使你与人更亲近,但它只是使你与人隔绝,令你与人疏远。所以,工作不是带给你满足感,而是使你变得残酷不仁。工作不是使你得到赏识,而是使你与人疏远和孤立。

3 、工作没有带来贡献。

人人都说真正的成功,是给后世留下遗产。要真正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你要做一些意义重大和影响深远的事情。你渴望在你的领域里作出贡献。你渴望被人记念。人人都想被人记念。这是《传道书》的作者所做的。关于这一点,有一个令人惊讶的共识:工作是让你掌握世界并在其上留下标记的途径。

以下有两个人,他们的看法可能不太一样。一个是亨利·福特( Henry Ford ),另一个是卡尔·马克思( Karl Marx )。卡尔·马克思说:“劳动是人类自我实现的试金石。人类为改变自己的世界而努力,在其上留下自己的标记,使之成为自己的世界。”一切都是藉着工作而成。亨利·福特说:“我不认为一个人可以永远放下他的事业。他应该白天想着它,夜里梦见它。好思考的人知道在物质上、道德上和社交上,工作能拯救整个种族。工作不仅让我们活着,也赋予我们生命。”他们都相信一点。工作是人掌握生命的途径,让人留下标记,带来影响,知道自己作出了贡献。《传道书》的作者说:“等一等,如果只有今生,那怎么办呢?”如果只有今生,人生就没有终极的意义了。

我们尝试创造人生意义,对吗?所以我们工作,但如果只有今生,即使也许你是极少数在死后一百年后还被记念的人,但你最终都会被完全遗忘。《传道书》的作者要说什么?他为什么讨厌在日光之下的一切事物?看第 18 节。因为三件事情。“第一,我所得的必须留给我以后的人。第二,那人是智慧是愚昧,谁能知道呢?”然后,他突然说:“等一等,那人是智慧是愚昧也不重要了。即使他是个智慧人,也会被遗忘。”看看他说什么。“最后,智慧人和愚昧人都会被遗忘。”两者没有分别。最终日光把一切都烧尽,各样事物都会消失。你所做的事情,没有一样会留下任何痕迹。有一位著名英国作家曾试图留下他的标记,在他的墓碑上有一句墓志铭。这句墓志铭一直困扰着我。它说:“我只犁过水。”你去犁水,当你把耕犁拔出时,水面没有任何迹象显示你曾做过什么。你没有在世上留下标记。世界把你一扫而空。你是沙滩上卷起的一个浪潮。《传道书》的作者说:“没有什么贡献。你越是多想你所有了不起的工作,它只会变得更微不足道。”

有一个人花了一生去编写一本经文汇编,名叫《史特朗经文汇编 / Strong's Exhaustive Concordance 》。一百多年前,他把圣经中的每一个字词都列出来,放在列表中,使读者可以查考每一个词语在何处出现,例如“王”这个字。你知不知道经文汇编是什么?他花上一生去编写。你认为今时今日需要多少时间去写成一本经文汇编呢?你知不知道你可以用电脑做什么呢?你只需几分钟就可以做到了。但他花了许多年才做到。这是世界的本质。你所做的一切只是在犁水。《传道书》的作者要说的是什么呢?“啊,天哪,这只是空转而已。工作是不值得的。你越是把人生建立在工作上,藉此使人生有意义,你就越发透过工作在生活中经历人生是毫无意义的。”听到了吗?你越是尝试透过工作去使人生变得有意义,你越是把你的生活建立在成功和事业之上,你就越是能透过工作发现在生活中经历人生是毫无意义的。你会感觉得到。过了一会,你就会说:“我讨厌这种人生。”

为什么 工作 是不值得的

究竟哪里出错了呢?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你说:“这是什么意思呢?”我想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我们想获得这些东西,却得不到呢?动物似乎不会为此感到困扰。我们为什么因工作而如此受损呢?我们为什么这样糟糕呢?这段经文告诉了我们两件事情。我们会深入地探讨。实际上有一个表面的原因和一个隐藏的原因。如果你还没有透过工作经历世界的破碎,如果你还没有被工作残害人生,那么,这可能与你无关。好吧,要未雨绸缪。那些日子总会来。

表面的原因是缺乏一个身份。看看第 4 节的第一句。这是《传道书》的作者在经文中所作最清楚明确的陈述之一。他说:“一切的劳碌和各样工作的成就,都来自你的邻居的嫉妒。”如果这是一个经济哲学课,你们都不用收听这个信息了,因为我绝对不够资格去讨论这方面。那么,我这么说有何目的呢?我会告诉你一件事情。这句经文彻底又合乎圣经地解构了世俗的经济学。《传道书》的作者要说的是什么呢?他说:“尽管你在工作中经历那种可怕的残酷不仁,是什么推动你去工作呢?是什么使人们向前迈进呢?是什么推动经济生产力呢?有什么推动力呢?”他说通常是嫉妒,虽然可以作为彻底解构世俗经济学的基础,但这不是《传道书》的作者主要的论点。他要说的是,我们心里有些东西出错,所以我们的工作不称心,你可能会说:“我工作只是为了做好一件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你可以这样做。你可能会说:“我努力制造一件能真正帮助人的产品。”在某种程度上,你可以这样做。他不是要说,在某种程度上那是不可能的事。他是说,从根本来说,你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人的内心深处出了一些问题,你正在制造的东西其实不是一件产品,你正在制造一个“自我”。你不知道自己是谁。你尝试证明自己,你的工作从不是与别人有关,也不是与工作有关;而是与自己有关。

你在工作中总是尝试证明自己:“我是一个特别的人。我是一个真正的人。”正如英国知名作家、护教家 C. S. 路易斯( C. S. Lewis )所说,你在工作中总是说:“我跟你一样优秀。”这就是你正在做的事情。你深深地需要去藉着竞争而往上爬,为了向自己证明一些事情,这是你的推动力。这就是原因了。他说还有其他美好的动机,但人的心底里出了一些问题,就是身份的真空。你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然,你不会试图去证明自己;当你失败时也不会如噩梦一样。你说:“我失去了金钱。”但最重要不是失去金钱,而是丢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心理上的死亡。这是丧失自我。这是失去身份。你就是你的艺术品。你就是你的金钱。你就是你的事业。你就是你的地址。地址不只是一个地址。银行账户也不只是一个银行账户。那是你。这一切都与你有关,因此,你总不感到满足,也不感到自己可以得到赏识。这是产生动力的原因。这是残酷不仁的原因。这是一切的原因。《传道书》的作者说,一切的劳碌和各样工作的成就,都源于你要超越你的邻居,你要在你的邻居之上,来证明你拥有自我,证明你存在,证明你是一个实体。

但这只是表面的原因。他说还有一个隐藏的原因。在讨论隐藏的原因之前,我要指出一点,你知不知道我们为什么努力制造自我,以致使我们过度操劳呢?如果你只是在一个平衡的生活中竭尽所能,你总得不到你所渴望的赏识。如果工作只是尽力而为,你总不会过度操劳,但你却是如此。如果工作只是帮助别人,你就不会过度操劳,但你却是如此。你赔上健康,过度操劳。有时候,最终将会发生的事情,就像在这里发生的事情一样,也许是作者生命中发生的事。你开始不尽力去工作。你终于开始说:“这是毫无意义的。”为什么呢?因为你工作不是为了做好一件工作,也不是为别人而做。你只是为了得到赏识而努力工作,当你得不到赏识的时候,工作对你来说就索然无味了。如果人们没有注意你,如果人们没有看到正在进行的事情,如果你没有得到工作的报酬,纵使你表现很好,或者正在帮助别人,但这都是毫无意义的,或至少不是重要的事情。这种身份的真空驱使你,这是表面的原因。此外,还有一个隐藏的原因,这是引人入胜的。

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为什么需要藉着工作去证明自己呢?我为什么被逼着去这样做呢?《传道书》的作者在第 4 5~6 节把一些事情作出了对比。他说:“ 愚昧人抱着手,吃自己的肉。满了一把,得享安静,强如满了两把,劳碌捕风。 ”他要说的是什么呢?他描绘了一幅引人入胜的图画。

首先,两手抓满工作会把你摧毁,我们刚才已说过所有原因了。你有另一个选择,就是手上连少量工作也没有。愚昧人抱着双臂。为什么呢?因为他几乎已经放弃了。你过度工作,最终因为工作的残酷不仁而失去对工作的渴望。但手上没有工作其实是以另一种方式去摧毁自己。两者都摧毁人。那么,《传道书》的作者有什么建议呢?他提出了什么建议呢?他说:“ 满了一把,得享安静 …… ”这幅图画向我们展示,一方面,你满手都是工作。这是艰苦的工作。另一方面,得享安静。“安静”一词在希伯来文中的意思是“平静”。不只是平静。你需要满满地感到平静。他说有一种深深的安息、深深的安静,是如此有力,能使我们愉悦和平静,甚至另一只手上充满工作时,也能使我们的生活精力充沛。专家说,你不需要睡得久;但需要睡得深。你需要在睡眠时眼球快速转动。《传道书》的作者正在谈论一些在内心深处的事情。他说你里面有一种烦躁不安。这就是你必须证明自己的原因。你需要这种深刻、超自然、神圣的安静。古时,防止肉类变坏的唯一方法,就是在肉上面擦盐。这可以保持肉类新鲜。防止被工作扼杀的唯一办法,就是抹上一层深深的安息。

何谓安息呢?这是圣经中一个伟大的主题。这可以在《创世记》找到也可以在《诗篇》第 95 篇找到。对我们的议题来说,最适合的经文《希伯来书》第 4 章。《希伯来书》第 4 9~10 节说:“ 这样看来,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为神的子民存留。因为那进入安息的,乃是歇了自己的工,正如神歇了祂的工一样。 ”听着。你可能没有宗教信仰。你甚至可能不信上帝。圣经给你作出这个分析。你可能不信上帝,你可能没有宗教信仰,但你正在为着自己得到拯救而努力。圣经说,无论我们相信什么,我们都知道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有些事情出错了。你知道自己不够好。你一直责怪你的父母,一直归咎于自己的成长经历,一直归咎于你来自的民族、村落、小镇,或一直指摘你的教会、会堂或宗教。圣经说你看得不够深刻。我们都觉得自己出了一些问题。我们都觉得自己不够好,而且我们都在努力工作,表现自己。有些人着手努力工作,即使他们不是很虔诚,也为着获得自我身份的救恩而努力,也得到安息。你需要的是在你的工作中,放下劳役休息一下。你明白吗?这是安静。你需要在你的工作中,放下劳役休息一下。你需要彻底的休息。这种休息究竟从何而来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