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烯碳资讯
汇聚全球石墨烯及先进碳行业资讯,搭建全球石墨烯及先进碳行业服务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英式没品笑话百科  ·  这恶作剧在国内估计行不通 ... ·  11 小时前  
采采  ·  哪吒表情包好实用,吒儿太可爱啦! ·  2 天前  
冷兔  ·  初八玩麻将,蛇年發發發!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烯碳资讯

【前沿】基于石墨烯的高速度与高增益复合隧穿光电探测器

烯碳资讯  · 公众号  ·  · 2017-07-17 15:36

正文



小烯导读


最近, 香港中文大学 的研究人员通过在 石墨烯/硅复合光电探测器中插入化学气相沉积法生长的大面积 、高质量单层二硫化钼(MoS 2 )薄膜,可以同时实现 超快的响应时间 (17 ns)和 超高的响应度 (3×10 4 A/W)。



近年来,由高效吸光材料(如量子点、碳纳米管和钙钛矿)和石墨烯形成的复合光电探测器受到广泛的关注。吸光材料中的光生载流子能有效地转移到高迁移率的石墨烯通道中,从而实现超高光响应增益。然而,由于吸光材料与石墨烯界面处存在大量陷阱态,这种光电探测器的响应速度通常较慢,制约了其在高频场景下的应用。


最近, 香港中文大学 的研究人员通过在 石墨烯/硅复合光电探测器中插入化学气相沉积法生长的大面积 、高质量单层二硫化钼(MoS 2 )薄膜,可以同时实现 超快的响应时间 (17 ns)和 超高的响应度 (3×10 4 A/W)


在光照下,硅中的光生载流子通过量子隧穿效应穿过MoS 2 势垒到达石墨烯通道,同时表面无悬挂键的二维MoS 2 能够有效地钝化界面、减少陷阱态。此光电探测器与无MoS 2 隧穿层的器件相比响应速度提高了3个数量级。这种加入界面隧穿/钝化层的思路也可以拓展到其他类似的器件结构中,并有望用来提高包含其他吸光材料的石墨烯复合光电探测器的性能。


本工作近期发表在 npj 2D Materials and Applications 上。通讯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的 许建斌 教授和 李昕明 博士,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 陶立


该论文作者为: Li Tao, Zefeng Chen, Xinming Li, Keyou Yan, Jian-Bin Xu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

Hybrid Graphene Tunneling Photoconductor with Interface Engineering Towards Fast Photoresponse and High Responsivity

npj 2D Materials and Applications , 2017 , 1 , 19, DOI: 10.1038/s41699-017-0016-4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