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胯的概念通常被认为是和一组特定的瑜伽体式有关,比如青蛙,鸽子,蜥蜴之类的;很多情况下做这类体式的意义通常意味着股骨在髋关节的外旋或者外展。这些体式都会拉伸和放松臀肌和髋外旋肌,这样也就会增加大腿在髋关节外旋的能力。但其实我以前也写过好几个文章讲这样一个概念:只要是一个瑜伽的体式涉及到腿的拉伸,加强,或者牵动到任何髋部无数组件肌肉中的一组,理论上都可以被算作“开髋”或者“开胯”体式。比如,勇士I, 勇士II,起跑式,后弯....这些体式都可以影响股四头肌和髋屈肌,都是在开胯; 甚至像下犬、三角式这类的体式也有对于髋部的灵活性有很大的影响,要我说都算“开胯”或者“松胯”。我过去写过一篇文章,名字是“开胯的50度灰” (
戳这里读这篇文章
) - 这篇文章描述了所谓开胯,就是股骨在髋关节运动的各种方向,所以严格说用动词“开”(对应的是“关”)来描述提高髋部的运动性能是一个不准确的动词,其实髋部的灵活性和健康的功能需要50度灰这篇文章中提到的所有的“角度”。
所以说开胯”这个说法很容易成为一个坑,一听到这个口令或者词汇,人们立刻就会联想到一个比较窄的“开胯” 概念 - 通常只是侧重在臀肌和胯部外侧的肌肉 (
读这篇文章看看开胯通常是什么鬼
);但是真正需要瑜伽练习者和爱好者了解的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开胯”,或者“开髋”的概念 - 而且这个开胯或者开髋是和传承至今的瑜伽精髓有关系 - 这就是全面地获得髋部的运动能力,这样屁股可以胜任一个瑜伽最最牛逼、最最高难、最最挑战、最最终极.. (悄悄叹一口气,但是却最最没有炫照价值的一个瑜伽的标志体式):坐直坐好。说到这里,你就知道很多人的瑜伽练习已经走得很偏,有的人可以做强悍的倒立,花式的手臂平衡..但是可能坐20分钟就会受不了。其实只有当全面地开髋可以帮助瑜伽练习者全面完整地理疗身体,让髋部和身体能够在非常挑战的静坐中有适当的运动范围,在站立体式和手臂平衡中人的身体才能够得到较好的顺位。还要指出来的一件重要的事情是:髋(胯)也不是“越开越好”,那些在髋(胯)部天生运动性非常好的练习者实际上需要限制运动的范围,转向侧重于创造局部的肌肉的稳定性和支持。这样才可以避免因为过渡拉伸而造成髋部的受伤和不稳定。但是那些髋(胯)部缺乏运动性的人随着练习的积累和时间,会渐渐地找到更多髋部的灵活性;最后还有一些人不管怎样练习都需要接受自己髋部缺乏灵活性的现状,因为有些人股骨头和股骨颈在胯关节盂的形状就决定了她最终开到什么程度 (
读这篇专题文章
)。而“开胯”,如果是被理解成为民间那样一个窄的概念,面临前面说的这些现实中种种不同的的情况,就难免会走偏,变成扯胯或者扯蛋。
再说了,练瑜伽到底是为了什么?灵性的觉醒(俗称的开悟)和心念的平息和一个很“开”的臀部没有太大的关系。尽管一个人胯“开”还是能够给瑜伽灵修带来很好的条件,如果在冥想等修行活动中可以坐的比较舒服,能够长时间稳定地打坐,就会为身体中比较精细的能量流动打好基础。还有一种说法就是髋部肌肉紧张的释放往往会伴随着情感的释放,因为很多旧日的情感比如紧张,恐惧,伤痛等等都是固化在身体里,而超出大脑的范畴;但是不一定每个人都能体验到所谓的“情感释放”, 因为也许你做个鸽子做的直哭只不过是做的太不舒服而已。释放情感?也许你根本体验不到不是因为没有情感存货就是隐藏太深。安妮薇,如果你的胯天天开,还是“开不了”,也不能是说你就一定会输在奔向开悟的起跑线上,你一样可以通过各种变体,辅助的方法来支持你的冥想的坐姿,或者找到最适合你的体式完成方法让能量和觉知不会滞留在身体的一个个别部位。
总之,“开胯”是一个需要更多地被正确宣传和了解的瑜伽理念,因为它几乎是一个被滥用用到很滥的概念;瑜伽爱好者最好不要掉到一个狭义开胯的坑里;但是也要知道开胯的本意确实是要鼓励开发一种完善体式练习顺位和准备冥想练习的重要条件。知道了这些, 就可以在瑜伽的路上,在使用开胯和相关用语时,在组织你的练习意图方面,让你所要做的“开胯”有更大的力量和更多的效率。也许我们真的是开不了悟,所以先玩玩开胯,但是即使是这样在开的路上也不要扯了蛋。
文章结束之前,路路编辑一脸严肃相地问你 - 瑜伽,你说你今天练了,那你打卡了吗?不打卡岂不是见证奇迹的机会就没了,不打卡你怎么连接同修者的能量呢?打卡,赶紧的!-
打卡工具点这里了解一下
。
|路路的瑜伽知识专栏|是未来阿斯汤加瑜伽之路原创文章的首选发布平台;专栏上线之后,所有有深度的原创文章将不继续在阿斯汤加瑜伽之路公众号平台上首发,原创写作发布将向在小鹅通平台上的付费瑜伽知识专栏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