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法在线
有问题,就搜青法在线!这里有全面、详细、持续更新的专业学习、升学考试、求职工作等精华内容。感谢关注,欢迎多多推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厦门日报  ·  最新!放宽至70岁 ·  昨天  
厦门日报  ·  热搜第一!多名女演员自曝曾被他侵害 ·  2 天前  
历史与秩序  ·  150年前的厦门鼓浪屿风物 ·  3 天前  
历史与秩序  ·  150年前的厦门鼓浪屿风物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青法在线

为何“法检人员”辞职做律师要慎重?

青法在线  · 公众号  ·  · 2025-01-26 09:30

正文

编者按: 先入“法检”,再辞职做律师,是许多法学生的职业规划路线。本文则对此提出了 “劝退”式的声音 ,共计四点,且相关内容十分贴近职场,值得一读。若有不同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如有更加体系性的观点,欢迎成文,并向我们投稿。


作者简介

本文来源于 “三十重启” ,作者 木棉雪

目录

1. 市场今非昔比

2. 辞职不一定能实现预期

3. 思维差异

4.最痛苦的问题

法检人员辞职做律师一直都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前两天便有几位体制内的朋友致电给我,询问了我辞职后的相关情况,言语之间表达了对辞职做律师的向往,对律师执业的前景大为看好,对辞职后的未来充满信心。几位朋友对律师行业有着重大的误解,言论令我大为震惊。我将结合我和身边法检辞职做律师的朋友经历,谈一谈 为什么我不建议法检人员辞职做律师



一、市场今非昔比:

蛋糕越来越小,分蛋糕的人急剧增多

疫情之后,经济下行,尚未复苏。 很多市场主体因为经营不善,已经倒闭,倒闭的数据是多少没有看到过相关统计,但是从我身边有几个律师朋友的情况看,原本的顾问单位私企倒闭了一半,没倒闭的也几乎都在生死之间苦苦挣扎,难以支付律师费。某投(国企),顾问费已经拖了两年未支付,为其代理的个案的律师费更是遥遥无期。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大多数囊中羞涩,这是不争的事实。


律师人数短时间内急剧增加。 司法部印发的《全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1-2025)》中明确表示,到2025年全国职业律师要达到75万名。大方向上,律师数额的急剧增加是国家的上层计划,人数的增加不可抵挡。三年疫情很多其他行业的失业人员大量进入律师行业,律师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也是空前绝后(有很多博主都撰文写过“律师行业即将成为新的兜底“蓄水池”相关话题),律师行业的竞争不仅仅是传统专业技术和宣传力度方面的竞争,更是自带资源和行业背景的竞争。截至2024年1月26日,全国执业律师数量已经到达70.7万人,而从1979-2017年,而这个数据是36.5万人。也就是说, 短短七年时间,律师人数已经翻了接近2倍。


律师的竞争,又何尝只有发生在律师之间。几年法律咨询公司开得如火如荼,分流了律师的很多业务。 法检辞职的风口和红利期早就过去了。在这种内忧外患的环境下,好的案源早就瓜分殆尽,不好的案源都有大把的竞争者,你凭什么脱颖而出?


二、辞职不一定能实现预期:

不是够专业就有案源,不是够努力都能成功

收入与预期不一定匹配。 想辞职的法检朋友,看到的例子都是,某某检察官辞职后年入1000+W,某某法官辞职二年就开上了大奔和配置了各种名包,三年就换了大房子,等等。看到的、接触到的都是辞职做律师的朋友如何光鲜亮丽,如何地凭借自己的专业和努力一年就挣到体制内一辈子都挣不到的钱。于是大有准备出来大干一场的冲动。我的朋友,不要这么天真好不好。


你们天天在网上看这类案例,当然给你天天推送成功的鸡血案例。失败的案例呢?你见过吗?那些辞职后抑郁到自杀的,辞职后经历种种又心甘情愿考回去的,某些小地方辞职来到省城活得像个乞丐的,他们只会沉默,而 你在网上永远也看不到他们的消息 。这些例子,只有我们辞职群体的内部才知道。 你们现在是法官、检察官,能给你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当然都是那些光鲜亮丽的成功律师,不成功的律师又怎么有机会出现在你眼前呢?


法检的朋友尤其是想辞职的朋友有一个通病:就是认为自己专业,假以时日不愁没案子。 案源焦虑是日常。 在律师这行业,请记住“案源为王”,专业只是具备了准入的基础条件,更多的时候只够解决基本温饱,离成功还很远。专业是重要,但首先你要有案子给你发挥,否则,只论专业就好比空有屠龙之技。不夸张地说,几乎每个律师都有案源焦虑。有个法官朋友说她的律师朋友告诉她,只要够努力,够豁得出去就能成功。我说你别闹了,你我都三十多岁的人了,一张老脸的女人了,你还想要哪种豁得出去?


他如何成功的?法官朋友说他以前在某个国企做小领导,发现委托出去的案子标的额大、律师费高,于是辞职出来做律师。——好了,说到这不一目了然吗,他的成功是因为 资源和背景 ,不是靠专业,也不是他有多努力、多豁得出去。另外,在此我要特别指出一点: 律所没有案子分给律师 (法官朋友问律所分不分案子)。如果认知还停留在这位法官朋友的程度上的,至少现在还不适合做律师。


三、思维差异:体制内外是两个世界

体制内外是大不相同的两个世界,大体上体制内你只要专业能力尚可,加上为人乖巧圆滑,很容易得到领导认可。但律师执业中, 认知能力是极度重要的素质 ,对律师行业特点和规律的思考不仅可以帮助你找到正确的方向、选择志趣相投的伙伴,还能在纷繁而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律师是 个体户 ,是 销售 ,是 创业 ,适应从稳定的体制内到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 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不是每一位离职人都能做到 ,深深考验朋友们的智慧。体制内有些可能很重要的素质,走出来后其实反而没什么用。


四、最痛苦的问题:二年禁业期如何度过?

七八年前,因公务员辞职人数较少,所以关注度较低,自由度较高,基本上法检辞职也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现在已经陆续出台了一些辞职后从业规定加以限制。直接的限制文件是 2021年两高一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法院、检察院离任人员从事律师事业的意见》 。法、检辞职后,在两年(副处级以上三年)禁业期不得以诉讼代理人、辩护人的身份参与诉讼,终身不得在原单位执业。2年的时间可不少,这两年该如何度过?你想好了吗?有位前检察官写的文章在网上广为流传,分析的不错,推荐大家看看:《 公检法人员现阶段辞职是否相当于49年加入国民党? 》。


最后,我也认识很多公安的朋友,为什么题目不加上“公”,只有法检?我想说 公安的朋友其实比法检很多朋友入世深得多 ,三教九流、牛鬼蛇神都在打交道, 也没有很多 法检朋友身上那股“清高”劲儿 ,很接地气,做起律师来有时候反而更得心应手。

本文责编 ✎确幸

本期编辑 ✎猫猫虫

法学学术、热点争鸣、交叉学科

请认准 “青苗法鸣” 微信公众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