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国有成均,在浙之滨”。今天的浙江大学,正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学校将秉承求是创新精神,致力于创造与传播知识、弘扬与传承文明、服务与引领社会,积极推动国家繁荣、社会发展和人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华中科技大学  ·  这场超算盛会开幕!华科大承办! ·  5 天前  
武汉大学  ·  当武大“天命人”遇到新手村...... ·  3 天前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  兰大学风故事|追寻·彭长城 ·  5 天前  
华中科技大学  ·  事关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级活动在华科大启动! ·  6 天前  
武汉大学  ·  全球首颗!武大造,又上天!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浙江大学

承包一片国家级海洋牧场!浙江大学究竟想干什么?

浙江大学  · 公众号  · 大学校园  · 2017-07-21 20:59

正文

  21世纪是海洋世纪,继数十位海归博士扎堆东海做岛民后,浙江大学这次又承包了一片鱼塘国家级海洋牧场,为海洋生态特别是渔场的生态修复,探索一种可以推广的新模式。承包一片鱼塘究竟是种怎样的体验?让我们一起走近看看吧~



  7月17日,位于宁波象山渔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牧场综合示范区,海洋学院纪晓声博士带领科研团队和合作单位的施工人员,驾驶渔船,将2380余万尾(粒)经济鱼类、贝类,分别投放到定点海域。



  海洋学院科研团队开展的这项增殖放流活动,是渔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牧场综合示范区人工鱼礁建设总承包项目的重要内容。一个月前,纪晓声作为科研项目负责人,代表浙江大学牵头中标了这项总投资2150万元的人工鱼礁建设项目。纪晓声介绍,该项目工期300天,主要任务是通过对渔山列岛海域开展本底调查、增殖放流、效果监测和评价、环境跟踪监测等科学研究,实现对东海资源的生态修复



  此前,科研团队已经完成了对渔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牧场综合示范区的本底调查,调查分析了渔山列岛海域底质、水质和生物情况,优化筛选了增殖放流的土著鱼类和贝类,确定了投放人工鱼礁的海域和鱼礁布局。“我们计划在渔山列岛海域建立21个鱼礁群。以资源保护型礁体为主,休闲生态型鱼礁为辅,最终实现生态资源的修复。”



  人工鱼礁是人为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是进行近海海洋生物栖息地和渔场修复的一项技术措施。渔山列岛自2015年底入选首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以来,当地渔政部门已陆续投放了一批以废渔船为礁体的人工鱼礁,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人工鱼礁群。纪晓声团队计划在本底调查的基础上,投放多元化的人工鱼礁,增殖放流土著鱼类和贝类,把渔山列岛建成切实符合条件要求的综合性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传统的生态修复以工程建设为主,是否有效不得而知。在这个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着手从工程建设中提炼相关科学问题进行攻关,系统解决影响生态修复效果的难题。”纪晓声介绍,海洋生态修复除了常规的工程建设,还蕴含着礁体的水动力模型、海洋藻类优化筛选、海洋环境监测等科学问题。为此,他牵头组建了由海洋学院海洋地质与资源研究所、水下机器人研究所、海洋工程研究所、海洋经济与管理研究所的教师和研究生组成的科研团队,综合应用海洋学院在水下监测、生态资源修复、海岛保护等领域的科研成果,以科技手段推进项目实施



  目前,科研团队正在研制专门针对渔山列岛海域的人工鱼礁大数据管理系统,建立海底观测平台和地面传输网络,实时扫描监测礁体投放和堆积过程,以强化对人工鱼礁区域的建设、开发利用及保护管理;同时,通过对海流、波浪、叶绿素、溶解氧等海洋环境要素长期、实时、连续、在线观测,对建设海域及对照区域的环境和生物资源跟踪调查,对海洋牧场生态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我们希望通过科技手段的介入,从根本上解决海洋资源修复的难题。” 纪晓声说,渔山列岛海洋牧场建设项目是浙江大学首个海洋领域综合性示范类项目,“希望通过项目的成功实施,为我省海洋生态特别是渔场的生态修复,探索出一种可以推广的新模式。”



来源:“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头条号(文 高楚清 姜书|供图 朱智勇

今日编辑:朱尔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