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耿同学 编辑/曹乐溪
“只有奄奄一息过/那个真正的我/他才能够诞生.....”灯光伴随着朴树嘶哑的歌声亮起,全场观众仍然流连不愿离去。
在一个并非周末的工作日傍晚,张扬导演新作《冈仁波齐》在UME影城的放映厅达到了接近60%上座率。
截至到6月30日21:30,上映十天的《冈仁波齐》累计票房突破4361.6万,这对于这样一部小众影片来说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也让此前预测它会像其他文艺片一样草率收场的人大跌眼镜。
“用心做的东西肯定会有人欣赏,这部电影给人带来的那种平静的力量让我感受十分震撼。”影评人谭飞认为,“它反映了对于信仰的虔诚,以及信仰的圣洁,这与当下浮躁的社会形成了鲜明对比。”
并不是每一部文艺电影公映后都能得到如此高的反馈。去年备受瞩目的《路边野餐》,也仅仅获得600多万票房,上映10天便将阵地转至线上发行;同样聚焦西藏人题材的《塔洛》更是只有100多万票房,豆瓣7.6的高口碑并未转化成上座率。
在《变形金刚5》等好莱坞大片的强势下,最初排片只有1.6%的《冈仁波齐》是怎么做到的?
都市人最缺乏的心灵关照
都在这部电影里
长达117分钟的《冈仁波齐》,从头到尾只讲了一个简单到朴实的故事: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11个普通的藏族人从家启程,翻山越岭2500公里去神山冈仁波齐朝圣。
这群人中有即将临盆的孕妇,也有风烛残年的老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经历了震撼的西藏四季风光,接受了生与死的考验。有灾难与变故,也有柔情与温存,让这部看似平静至极,甚至拍摄手法模仿纪录片的电影,却能在两个小时内带领观众感受内心的波澜壮阔。
小娱也注意到,《冈仁波齐》上映后也引发过一些争议,比如有观众觉得该片中的奇观多少有消费西藏的嫌疑。
对此谭飞并不这么认为:“这部电影并没有过多反映宗教,而是纯自然的记录。就整体而言,艺术上的独特表达是这部电影最大的看点。而导演也是通过这种记录,表达对于震撼心灵的朝圣的一种敬畏之情。”
而正是这种不假修饰的纯净感,成为长期生活在纷繁社会的都市人渴望的一股甘甜清流。如果依照产品逻辑,《冈仁波齐》其实并非小众影片,它击中了大部分城市人在日常生活中心灵无处安放的痛点,因此这部影片在一二线城市的受众比例高达68%。
从票房表现来看,该片周末上座率一度达到40.84%,高于同日《变5》34.80%的上座率,排片也从最低1%左右上涨至6.8%。尽管近两天由于《逆时营救》等新片上映排片回落,上座率依然要高于同档期的商业类型片。
“这是观众的胃口在发生变化。”谭飞认为,“观众常吃’大餐’肯定会吃腻,有不一样的‘小吃’出现他肯定会选择后者。通过这部电影观众可以感受到与’大餐’不一样的文化氛围。这部电影也表达了一种力量,通过经历变故、磕头的段落,以及最后老爷子的悄然离逝,都反映出这部电影内在的一种震撼。”
“通过《冈仁波齐》的表现,我们能够看到当下观众的观影需求悄然发生了改变,变得越来越成熟。”谭飞告诉小娱,“我们的市场一直在低估我们的观众和他们的选择,艺术电影的观众并非小众,需要对此加以关注与培养。”
放下文艺片身段的《冈仁波齐》
大众宣发的艺术
“电影本身是最重要的基础,不过营销发行同样很重要。”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冈仁波齐》其实早已制作完成,但“被出品方压了两年箱底不知道该怎么弄,直到新力量加入”。
他口中的新力量,指的是此次《冈仁波齐》的出品方兼发行方、天空之城旗下的马灯影业。宣发团队里的很多人,正是当年推广《大圣归来》的主力,深谙如何引发观众“自来水”之道。
在发行节奏上,同样是小众电影,去年《路边野餐》临时从6月调档至“国产电影保护月”7月,避免与《魔兽》《X战警:天启》等大片“硬碰硬”;《冈仁波齐》同样在6月面临《新木乃伊》、《异形:契约》以及《变形金刚5》的夹击,却选择了迎难而上。
事实证明,尽管海外片来势凶猛,但走差异化受众的国产文艺片依旧有生存空间,而且几部大片同期上映,也能够把影市大盘抬至高点,对片方而言会是多赢局面。
另外,与一般文艺片由于排片率低,选择众筹观影不同,《冈仁波齐》与商业类型片一样进行了多个城市的全国路演,在每个城市导演张杨都与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进行跨界对谈,解读电影的台前幕后,和观众分享那些有关虔诚、信仰、在路上发生的故事, 这种走心交心的形式也引发了观众的好评。
《冈仁波齐》还请到了久未出山的朴树打造主题曲《No Fear In My Heart》。通过歌曲来进行电影宣传,也是当下电影宣传中比较常用的营销手法,此前《路边野餐》就曾与豆瓣、草莓音乐节合作,试图接触到核心文艺青年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