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最热闹的事件无疑是中外网友相聚在小红书,除了各类玩梗,最能引发大家关注的问题莫过于对齐人生颗粒度。
例如,就有国内影视行业从业者试图了解海外影视的工作强度。
图片来源:小红书
996超长待机的工作模式早已成为了传媒业工作文化的象征。此前,我们在
《传媒行业,「上四休三」的天然试验田?》
一文中探讨了国内传媒行业施行四天工作制的难点。今天,我们将视角转移到海外。过去五年间,欧洲多个国家陆续试点了「上四休三」的新型工时制度,其核心理念在于缩短工作时间但不减少薪资。这一令人艳羡的变革打破了「工作时间长」等于「工作质量更好」的思维定式。随着试点成果逐渐显现,这种理想化的工作模式正向常态化发展,许多影视、广告及媒体机构也纷纷加入试验行列,试探用这种措施来解决行业工时过长的问题。
一些机构还在此基础上谋划出灵活可操作的「每周40小时」工作制。
在AI技术的助力下,传媒业有望提升工作效率,实现短时高效的工作模式。
图片来源:AP News
「超长待机」,不合情也不合理
传媒行业一直以来以创意和激情为驱动力,但高强度、不可预测的工作节奏让这一领域的工作模式异常紧张,让不少传媒人身心俱疲,灵感走失。英国的电影与电视慈善机构(The Film and TV Charity)进行的行业研究显示,影视项目从准备到拍摄再到收尾,剧组常常需要连续工作10小时甚至更长。长期下去,工作压力可能引发多种职业病,如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
该机构的数据还显示,86%的从业者曾经历过心理健康问题,其中57%的人认为是不可控制的工作时间所导致的。更崩溃的是,由于高强度的工作任务,他们往往缺乏时间通过休闲娱乐缓解压力,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高强度、不可预测的工作节奏让不少传媒人身心俱疲。图片来源:Timewise
加上传媒业的许多从业者是自由职业者,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充满了不稳定性。好不容易盼来一个工作机会,他们往往需要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它,好预留时间给下一个不期而遇的项目。
作为没有组织保障的个体,他们也缺乏去谈判工作时间和酬劳的筹码。而那些固定岗位的从业者反而工作时间更长,以此获得更多的加班回报,这也无形中加剧了行业内的收入不平等。
除了从业者个人感到「超长待机」压得透不过气,传媒公司也面临巨大压力。随着行业高强度工作文化的延续,许多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选择提前退休或转行,加剧了人员短缺。年轻的一代人在就业时又越来越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而影视行业因工作时间过长和缺乏弹性工作制度,逐渐失去了对后续人才的吸引力。人才流失证明了过去的加班模式不可持续。
传媒业的整体996也意味着机器不停运转,照明、交通、通讯等环节的费时无形中加剧了能源消耗和气候危机,与当前行业倡导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价值理念背道而驰。
传媒业的整体996也意味着机器不停运转。图片来源:Timewise
作为最早试点「上四休三」的国家之一,英国在影视业试行缩短工时已经有了初步成效。位于利兹的传媒公司Trio Media参与了为期六个月的试验,发现员工每周工作四天能提高生产效率,并带来其他收益。Trio Media将团队分为两组,一组周一至周四工作,另一组周二至周五工作,以确保公司每天运营五天。在试行期间,公司销售量创下纪录,业绩比前六个月增长了36%,比上一年增长了47%。
这样的「短时高质」的成果让超时工作显得更不合理,打脸「工作时间长」等于「工作质量更好」的思维定式。
缩短工时,有方案也有难处
英国的一些行业性机构已经开始着手探索解决方案。2023年初,独立制作发行机构PACT和创意媒体娱乐行业工会联合推出了新的电视剧协议,将英国业界每日工作时间限制在10小时以内,并明确规定了与准备与收尾时间相匹配的酬劳标准,为探索更短的工作日提供了基础。
英国的一些行业性机构已经开始着手探索解决方案。图片来源:Variety
由BBC戏剧部门、苏格兰影视(Screen Scotland)和英国电影电视慈善机构资助的研究,对行业工作时间和工作灵活性的重新探索。这项研究追踪了两部预算在85万至300万英镑之间的电视剧,从中分析缩短工作日的成本与效率。
根据考察剧组每天工作8小时而非标准工作10小时的情况,评估了对成本和进度的影响。
结果发现,虽然较短的工作日会延长项目的生产计划,但总体生产成本仅会增加约4%。用这点小数额的负担换取员工的幸福感和稳定指数,也是长期获益的。
研究还通过全国性民意调查收集了超过800名剧组工作人员的意见,结果显示,大多数人支持将每日工作时间缩短至8小时,同时每周工作5天。
大多数传媒人支持将每日工作时间缩短至8小时。图片来源:Seattle times
瑞典的影视传媒行业已经成功实施了较短的工作时间模式。瑞典模式的成功得益于严格的法律保障,瑞典立法规定,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0小时,每日工作时间最多为10小时。也就是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每周工作4天,每天10小时;或工作5天,每天8小时。这一模式通过灵活的调度和平衡机制,使工作时间的管理更具可操作性。
根据反馈,瑞典影视从业者的幸福感和职业满意度显著高于英国同行,这说明可灵活选择的工作时间安排能够带来生产力和幸福感提升的双赢结果。
受瑞典模式启发,英国研究团队制定了一套缩短工作日的框架。这一框架包括: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5天,总计40小时。半连续工作模式,增加半小时无薪午休。超出8小时的工作按加班费支付,并明确规定至少每7天有36小时的连续休息时间。通过跟踪两部电视剧的制作过程,该框架得以在实践中测试并调整。
通过跟踪两部电视剧的制作过程,英国研究团队制定了一套缩短工作日的框架。图片来源:Timewise
初步结果显示,缩短工作时间不仅改善了从业者的健康状况,还提升了工作效率。从业者不仅可以在更合理的节奏中工作,还能更好地平衡个人生活与职业发展。而对于行业而言,这种变化将有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同时提升作品的整体质量。
尽管这些做法在某些影视制作项目中得到了实施,但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仍面临困难。
许多业内人士对缩短工作日持保留态度,担心这可能带来合作方式、成本控制等方面的挑战。
例如,在英国的一些传媒机构实际执行缩短工时后,发现任何影响到时间安排的改变,都可能导致额外的成本和生产压力,同时还常受到商业利益的制约。
许多传媒高管承认,缩短工作日的概念可能对吸引和留住人才有益。然而,缩短工作日会影响内容交付的时间,导致后续生产过程的延误。因此,缩短工时不能简单推进,需要重新审视内容生产流程中的时间和工作量。例如,剧本和选题的反馈时间常被压缩到每周的最后时刻,这给其他关联部门带来了额外的压力。
要想真的缩短工时,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行业流程,尤其是在前期规划和执行阶段,这意味着改变这个行业工作文化仍然非常困难。
缩短工作日会影响内容交付的时间,导致后续生产过程的延误。
图片来源:
Press gazette
AI给了底气,但观念还得变
AIGC的普及,帮影视、广告、新闻等领域承担了许多工作量,让传媒业有底气开始探索「上四休三」或者「每周40小时」这些缩短工时的新模式。AI为传媒行业提供的最大优势在于,它能够高效处理大量重复性、耗时的任务,从而释放员工的创造力和战略思维。通过将简单的任务交给AI工具,创作者能够专注于内容创新、策划和高层次的决策,从而实现更高的工作质量。
位于伦敦的数字设计机构Driftime,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使公司能够灵活实行每周四天工作制。通过将简单的图形任务交给AI工具,设计师能够更轻松、更快速的视觉化概念和创意。在AI的帮助下,公司在四天内的工作量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实现了更高的工作质量和员工满意度。
英国的传媒技术公司Tech.co 也发布了《2024 年技术对工作场所的影响》,报告显示,29%的每周四天工作制的公司更加倾向于广泛使用人工智能,认同通过AIGC工具及其他程序来简化运营工作。相比之下,只有8%的每周五天工作制的公司会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此外,93%使用AI的公司愿意实行每周四天工作制,而未使用AI的公司中不到一半的企业愿意缩短每周工作时间。
AIGC的普及,帮影视、广告、新闻等领域承担了许多工作量。图片来源:BBC
这表明,在人工智能驱动的商业环境中,推动传媒业向「上四休三」或者「每周40小时」的工作文化转变,不仅取决于技术的效能,还需要传媒人和管理者转变对AI参与生产的观念:既认同AI生产的合规性,也不能抱着让AI取代人类的理念。利用人工智能来自动化某些琐碎任务,以解脱员工的时间去寻找创意。
在未来的传媒行业中,AI将不仅仅是一个辅助工具,而是将成为工作流程的一部分,助力公司提高生产力、创新能力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四天工作制的广泛实施可能会成为AI技术驱动下的新常态,为行业和员工带来双赢的局面。
AI将助力公司提高生产力、创新能力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图片来源:Seattle times